本报讯 11月30日上午,莆田市委党史学习教育领导小组办公室举行“我为群众办实事”实践活动专题新闻发布会。会上,市委党史学习教育领导小组办公室实践活动组组长、市委宣传部副部长张元坤通报全市党史学习教育“我为群众办实事”实践活动开展情况。
自党史学习教育开展以来,莆田市重点突出在“贯彻新发展理念、接续乡村振兴、保障民生需求、优化营商环境、深化莆台融合、数字赋能建设、推动生态建设、提升社会治理科学化水平”八大领域中办实事,扎实开展党史学习教育“我为群众办实事”实践活动,全市各级各部门总共梳理形成14578个项目清单,现已办结13793项,办结率为94.62%。
在贯彻新发展理念方面。围绕强产业、兴城市“双轮”驱动中心大局,实施“十名院士、百名高端专家、千名硕博、万名大学生”入莆工程。疫情期间,全市16万多名党员冲锋前线,组建党员突击队、服务队、攻坚小组1500多支,设立党员先锋岗4000多个,用15天时间实现了本土阳性感染者零新增。统筹抓好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累计出台100多条促进复工复产复学的支持性政策措施,有效保障实体经济健康发展和人民群众有序生活。
在接续推进乡村振兴方面。38名市(厅)级领导挂钩38个乡村振兴重点村,配套乡村振兴项目建设专项资金3800万元。选派215名第六批驻村任职党员干部,进一步服务保障乡村振兴和脱贫攻坚工作。打造“壶兰乡村”综合平台,开发土流网、放心食品平台、壶兰商城等9大惠农系统。出台《关于稳定发展粮食生产的九条措施》《关于推进农业产业高质量发展的若干措施》等政策措施,完成新改建农村公路67公里、农村公路养护提升55公里。
在保障基层民生需求方面。聚焦提升人民生活品质,推进市政府20项为民办实事项目,加快棚户区、老旧小区改造2.77万套。新增公办幼儿园校舍面积4万平方米、幼儿园学位4000个;新增中小学校舍面积10万平方米、中小学学位9000个。建成11个“长者之家”、60个“长者食堂”,为4.72万老年人提供政府购买基本养老服务。
在持续优化营商环境方面。持续深化“放管服”改革,重点推进涉及企业办事、工程建设等领域审批改革,实现企业开办时间由1天压缩至4个小时。全省率先推出房建市政工程项目施工许可证开工条件告知承诺制,审批申请材料减少了7项,审批时间缩短了2.5天。全省率先推行市场监管“一业一证”改革,实现商事主体“一照通”。创新推出工程建设项目代办服务,变窗口服务为上门服务。推进“一窗受理、集成服务”改革,“一窗”分类受理比例已达到95%。
在数字赋能提质增效方面。做大“莆惠金服”平台,上架248款金融贷款产品,放款共计103.29亿元。优化升级“互联网+政务服务”,推广应用“智助”智能化审批,全市超99.5%事项支持网上办理,即办件平均审批时长在3分钟以内;建成“党建+”邻里中心线上平台,完成17个社区对接,使用用户达5.1万,使用次数达14万余次。
在深化莆台融合发展方面。成立仙游台湾农民创业园科学技术协会,完成6批次65人次闽台交流活动。注重惠及台胞台企的政策落实,为台企台农争取补助资金900万元,安排补助项目22个,颁发台企金融信用证书46家。帮助台商台胞接种新冠疫苗共计534名。加快建设海峡两岸生技和医疗健康产业合作区,在探索海峡两岸融合发展新路上迈出更大步伐。
在践行生态文明思想方面。围绕节水、安全、生态、洁净、文化、智慧“六水木兰”建设进行制度设计,颁布《莆田市木兰溪流域保护条例》。实施“碧水、蓝天、净土、碧海”四大工程,开展“污水零直排区”示范村建设,累计铺设污水收集管网约362.3公里。开展“静夜守护”专项行动,共检查10280家次,责令整改478家次,立案处罚17家,取缔4家。
提升社会治理科学水平方面。以“党建+”邻里中心为载体,启动“时间银行”等志愿服务平台,2.6万多在职党员到社区、小区报到服务,参与各类志愿服务活动8163场次,活动总时长达7万多小时。建成58个“综治+”社区,建设集矛盾纠纷联调、社区服务联建、行政执法联合、社会治安联防、基层平安联创、应急处置联动等“六联一体”的“综治+”社区治理中心,开展便民服务152065次。
仙游县、荔城区、市工信局、市卫健委和市行政服务中心分管领导出席新闻发布会,并回答记者提问。 (见习记者 林怡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