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是
天气预报:
西厝村的木偶戏剧团
【发布日期:2021-06-30】 【来源:本站】 【阅读:次】

□文/郭大卫  图/钱小燕

 



去年炎炎盛夏的大暑节气,大地在烈日的炙烤下,热气冲天。城厢区文联组织的文化采风团来到东海镇西厝村。村支书兴高采烈地介绍该村基本情况,又侃侃而谈西厝村的今与昔,特别说到西厝村在上世纪三四十年代期间,出了几位革命烈士,以及散落在村间的古迹名胜。其间,一位青年汉子饶有兴味地讲述西厝村木偶戏之事。这位青年人叫蔡建伟,他手头有两班木偶戏队,2013年被列为莆田市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这位身材高大、眉目清秀的蔡建伟,说起自家的木偶戏班时,兴致勃勃,情绪高涨,如数家珍地讲述木偶戏班的历史情况。他说,手头的两棚木偶戏创建于上世纪80年代,起初是一棚,后来发展至两棚。几十年来走俏于东海、灵川、新度、笏石,乃至枫亭及园庄各地。所到演出之处,备受人家欢迎。他说,之所以木偶戏班受人青睐,是因为戏班里的演员素质水平高,表演技术有技巧,团队中老中青结合。老的表演经验丰富,中年的有创新意识,常常在舞台发挥得淋漓尽致。青年的有激情,声音好,唱腔抑扬顿挫,富有节奏。还有训练有素的后台乐器的吹、笛、锣钹及鼓等,特别是唢呐的尽情发挥。他们每到一个村庄,观者如潮似云,人山人海。

在谈到木偶戏班建设时,这位民间艺人蔡建伟口若悬河,畅谈戏班的一段历史。他说,该木偶戏班最早是他伯伯蔡开发手创的,原名“西厝佑兴木偶戏班”,始于20世纪50年代初期。蔡开发当初是乡里的文艺能手,能说会唱,并能弹奏十音八乐的胡、琴、笛、唢呐等,也会敲锣打鼓,是乡间十音八乐队的带头人,组织八乐队下乡演奏。尔后,在恩师的指导下,组建木偶戏班。此木偶戏有其特殊的与众不同的道具,即木偶的身段比一般的木偶要高几十厘米,高度大约有1.3米,采取提线表演形式。木偶全身最少有16条线,多则有30条。适应较为复杂的动作表演。特别是木偶的关节部分,如头、背、腹、手臂、手掌、脚等各缀起线,灵活地拉动丝线,使木偶动作灵活,富有表情。木偶戏与北方的布袋戏、皮影戏等三大类均属于傀儡戏范畴。这种艺术项目源于汉代,属于古典戏曲艺术稀有的剧种之一。莆仙戏里的很多动作就是从傀儡戏里移植过来的。莆仙人通常所说的木偶戏称为“柴头仔戏”。近年来,莆仙各地木偶戏发展迅速,但一般是在民间里表演,很少在城里的大剧院上演。按照莆仙民间风俗习惯,凡农村里婚嫁、寿诞、神诞、谢恩、拜忏、乔迁、元宵节等,或者中元节、中秋节、下元节、重阳节等,一般都上演木偶戏,以表示庆赏、答谢神明,祈愿阖家欢乐,万事如意。

侄承伯业,后来,蔡建伟在其伯伯的传承下,自己创办木偶戏班,取名西厝木偶剧团,以家庭成员为主,兼雇佣邻居青年人来木偶戏班加盟。蔡建伟既当主人,又当导演,其唱、念、吹、打,手口并用,得心应手,左右逢源。同时还得传授艺术给一班人,言传身教,排演传统戏曲,又训练民族乐器,其服装道具也亲自动手制作,一些服装涉及刺绣工艺,则到城里购置,一般的衣服都是自己弄成的。其间,还得有木工技术,因为头像及身体部件需要木工制造,他也自己动手。一台戏表演,首先得准备道具、乐器及人手,其次得进行一番排练,蔡建伟率先熟悉剧本,理解剧情的前因后果,理解戏中的主要人物及配角。必须懂得剧目中的历史背景、故事情节,而且要选择剧情富有教育意义,宣扬善德孝悌,弘扬正能量,歌颂真善美主旋律,鞭挞假恶丑,启迪人心,大快人心。

为了适应社会需求,满足群众文化需求。1992年蔡建伟又组建一队木偶戏班,人员有20多人,规模扩大,演出率每月达20多天,备受广大民众的欢迎。为了丰富剧目上演,蔡建伟将莆仙戏的一些大型剧本拿来改造,取其精华,去其糟粕,不断提升自己的木偶戏水平。1997年,蔡建伟应邀前往仙游济川教授木偶戏技艺,包括音乐、器乐、服装、道具等,深受山区人的好评。2017年,该木偶戏班参加东海镇政府组织的文艺公演,“笔墨携雅戏,廉政煦万家”主题宣传月活动。2018年,该木偶戏班创作的现代文明小戏参加城厢区宣传部组织的文化“三下乡”活动,受到干部和群众的一致好评。东海镇政府授予匾牌“东海镇阿伟木偶戏剧团”。他还排练《洛阳桥》剧目,宣传蔡襄廉政文化。

百尺竿头更进一步。目前,蔡建伟的木偶戏班正在精心研究木偶戏剧种的创新方面,如何促进木偶的面貌、动作及乐器配音的和谐,进一步提高水平;如何改良传统剧目的艺术性和思想性的提升,努力将自己的木偶戏上升到更高的层面,博得更多观众的喜爱;如何进一步努力提高社会知名度等诸多问题。为此,蔡建伟绞尽脑汁,想方设法把木偶戏剧团搞得更出色,更好为乡村精神文明建设多作贡献。蔡建伟胸有成竹,运筹帷幄,构思规划一系列切实可行的方案,积极把自己的木偶戏艺术事业做强做精做大,更好地为广大老百姓服务,传播精神文明,当一个名副其实、并富有创造精神的木偶戏“非遗”传承人。

 

分享至:
打印】  【关闭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