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 对来莆田创新创业和成果转化的国内外高层次创新创业团队,经认定在“壶兰计划”补助300万元的基础上,再给予100万元用于科学研究;对诺贝尔奖获得者、“两院”院士、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获得者等顶尖人才或携带具有国际先进水平技术成果产业化项目来莆落户的创业团队,通过“一事一议”方式报请市委、市政府研究同意,最高给予5000万元资助;对院校全职引进或自主培养的“中华技能大奖”、世界技能大赛金、银牌获得者、“全国技术能手”、省首席技师等高技能人才,分别给予个人一次性奖励50万元、30万元、20万元、10万元、5万元……
昨日,记者从莆田市人民政府新闻办举行的“为开放招商、项目带动提供人才支撑”新闻发布会上获悉,当前,我市正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重要批示指示精神,扎实做好“六稳”工作,全面落实“六保”任务,围绕省委全方位推动高质量发展超越的要求,聚焦市委市政府“突出开放招商 强化项目带动”中心工作,加快推进我市人才发展体制机制改革,在持续抓好“壶兰计划”政策落地的同时,根据我市产业发展布局和人才需求实际,进一步对我市人才政策进行调整充实和优化完善。市委人才工作领导小组出台《关于支持“双招双引”的十条意见》(以下简称《十条意见》)和《关于加快培育集聚实用型技术技能人才的实施意见(试行)》(以下简称《实施意见》)。两份文件,从柔性使用“高精尖”人才和培养集聚实用型技术技能人才两个方面出发,着力打通人才链、产业链、教育链、创新链。一方面,通过“双招双引”,也就是招商引资、招才引智,创新柔性引才模式,提升政策扶持力度,充分吸引高层次人才、项目、资金、团队、科研机构等创新要素和智力资源来莆兴业创业,为我市实现高质量跨越发展注入新动能;另一方面,以职教为源,培养和集聚实用型技术技能人才,构筑创新创业创造高地,为推动我市产业转型升级、实现“错位发展、差异化发展”输送大批产业人才,真正变“人口红利”为“人才红利”,实现产业和人才“双轮驱动”。
据了解,《十条意见》是“壶兰计划”的提档升级,特色亮点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一是引才模式更活,首次推出自主评价人才模式,突出企业用人主体作用;建立“人才飞地”模式,对柔性使用在外“高精尖”人才的企业进行薪酬补助;创新使用编制周转池,保障新引进人才编制待遇无缝衔接。二是补助力度更大,提高对高层次创新创业团队的补助标准;提高对新型研发机构的资助标准;提高对院士专家工作站的补助标准。三是惠及范围更广,政策惠及面涵盖招商增资项目、总部经济项目、在莆存量企业等,充分突出开放招商、强化项目带动;采取“职务+薪酬”认定模式,扩大“企业经营管理人才”的认定范围;发挥资本带动作用,对引入社会资本投资的创业团队也纳入政策范围。
《实施意见》将人才认定层次拓宽至技术技能人才范畴,是我市人才评价向技术技能人才领域的延伸和补充。制度创新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一是以“育”为主,围绕我市“343”重点产业规划,健全技术技能人才需求导向机制,明确技术技能人才培育方向,健全终身职业技能培训体系,创建技术技能人才培育实训基地。二是以“用”为要,鼓励全日制本科和高职院校毕业生在莆就业创业,对在莆就业创业的毕业生及吸纳毕业生就业的中小微企业进行补贴;加快创业孵化基地建设,实施高技能人才振兴计划,提升技术技能人才补助标准,对开展技术技能竞赛进行补助。三是以“留”为本,以优厚政策待遇留住技术技能人才。完善人才评价制度,遴选“工匠之星”纳入“壶兰英才”管理,建立健全收入分配激励机制,畅通技术技能人才交流成长通道,保障技术技能人才住房和子女就学,营造尊重技术技能人才的良好社会氛围。 (时报记者 吴芹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