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是
天气预报:
莆仙箸、著、着
【发布日期:2020-05-11】 【来源:本站】 【阅读:次】

箸,《广韵》迟倨(jù)切,莆仙读音同“猪”第5声。篆文从竹从者(者,原义是柴烧着了),会意字,用竹棍拨火使明之意。莆仙又读“箸”似“躲(阳平)”,称“拨火棍”曰“火箸(音似‘躲’)”。“箸”与“都”二字声旁都是“者”。“我们都去”的都,莆仙也读似“躲(阴平)”。又,箸,吃饭用的筯子。纣王用象牙作箸,开启其奢侈与穷凶极恶,让他的叔父箕子感到恐惧担忧,几年之后商朝果然灭亡。

古人在竹片上著述,所以著述最早用的是“箸”字,而不是著。《史记·刘敬叔孙通列传》:“汉诸仪法,皆叔孙生为太常所论箸也。”“箸”字还有别的词义。如,《世说新语·贤媛》:“桓车骑不好箸新衣。”桓温的弟弟车骑将军桓冲不喜欢“箸(音芍,莆仙音颂,穿也)”新衣服。《战国策》:“智伯曰:兵箸晋阳三年矣。”部队“箸”(莆仙读似dua第4声或似“躲”第2或第7声,在也)晋阳三年了。晋阳即今太原。《世说新语》说中军将军殷浩罢官之后,每每恨简文帝曰:“上人箸百尺楼上(把人弄到高楼上)”,然后把梯子抽走。箸,莆仙读似“躲”,后人改箸作“著”或“着”。

著,《现代汉语词典》有三个读音:zhù,zhuó,zhe。“土著(亦作箸)”的概念,古已有之。《汉书》:“西域诸国大率(大部分是)土著。”明末·张岱《夜航船》说,土著,音同土着(tǔzhuó),着土地而常居者,非流寓迁徙之人也。“著”字被今人误读为zhù。莆仙人读“土著”如“土dǜ”。“著”字词义繁多,这里只说和“着”字相关的词义和莆仙读音。“着”字是宋代时从“著”字草书楷化而分化出来的俗字,“著”字读zhuó和zhe二音的词义在现当代几乎都被“着”字取代了。

1、著、着:穿也。《康熙字典》引《类篇》:著、着作穿着,音芍。莆仙人读“芍”音如叔,而读著、着,音如颂,是一声之转。著、着,是入声,属于阴声;颂为鼻音韵,是阳声。读著、着(音芍)如颂,韵腹相同,后面加上鼻音,即清朝音韵学家们所说的阴阳对转。《康熙字典》说陟(古音如得)与登同义;又说齐人读衣如殷。这都是阴阳对转。南朝开国皇帝萧道成与才子张融交好,见张融衣衫褴褛,说:“今送一通故衣,意谓虽故,乃胜新也。是吾所著,已令裁减称卿(您)之体,并履(鞋)一量(双)。”

《吕氏春秋》:“著衣冠,令其友操剑奉笥(sì,方形竹器)而从。”唐·李白《赠历阳褚司马》:“先同稚子舞,更著(着)老莱衣。”老莱子是春秋末期的思想家,“老莱跳稚子舞娱亲”是古代二十四孝故事之一。唐·岑参《白雪歌》:“将军角弓不得控,都护铁衣冷难著。”宋·刘克庄《海口官舍》:“客身偏畏冷,着尽带来衣。”这著、着二字在莆仙都读如“颂”。

2、著、着:接触;附着。陟略切。莆仙读dua4,如带鱼的带,也读如朝第7声,与药同韵。唐·李廷璧《愁诗》:“到来难遣去难留,著骨黏心万事休。”宋·罗大经《鹤林玉露》:“此理本常理,但异端说得黏皮着骨。”又,使附着。如宋玉《登徒子好色赋》:“著粉则太白,施朱则太赤。”东汉·王充《论衡》:“甘露如饴蜜者,著于树木,不著五谷。”北魏·贾思勰《齐民要术》:“(煮胶须)时时彻底搅之,勿令著底。”莆仙俗语:“命坏煮水也会著(音似带)底。”

3、著、着:居住;逗留;下落;放置;在。唐·白居易《恨去年》:“老去唯耽酒,春来不著(莆仙音似带)家。”莆仙方言问:“你在哪里?”曰:“你着(音似‘躲’)底落?”又说:“他竟日(整日)无著厝。”著、着音似“带”或“躲”或“朝(第7声)”。“你着(音似躲)底落(哪里)我找不着(音似‘朝’第7声)。”“这花要放着(音似躲)哪里?”

4、著、着:带有。莆仙读如dua4(如带)或“朝(第7声)”。唐·张守节《史记正义》引郭璞云:“桂,似枇杷叶而大,白花,花而不著子。”宋《五灯会元》:“灵云一见不再见,红白枝枝不著华(花)。”

5、著、着:需要,要,得(děi)。莆仙读似“朝(第7声)”,也可读似“的”或似“兆”。宋·辛弃疾《破阵子》:“更著十年君看取,两国夫人更是谁。”元·高明《琵琶记·蔡公逼伯喈赴试》:“没衣穿便着冻死。”《西游记》:“着工部办料重修。”

6、著、着:关切;体贴;注重。唐·曹唐《病马》:“病久无人著意看,玉华衫色欲凋残。”着意,特意也,莆仙读似“朝意”,也连读成“朝利(‘利’读第4声)”。莆仙亦作“着工(功)”,读如“朝(第7声,或读如‘特’)工(功)”。北方方言有“刁空”,抽空也,音相似。《新华月报》1980年第6期:“有辆车,刁空进城看戏看电影。”

7、著、着:用;凭。莆仙读似“朝(第7声)”。宋·苏轼《满庭芳》词:“蝇头微利,算来著甚干忙?”《敦煌变文》:“阎王问你之时,着甚言词祗(zhī,恭敬)备?”

8、命令用语,多用于旧时公文中。如:着即施行。着,莆仙读如“朝(第7声)”。

9、著、着(zhāo):表示同意的答词。《儿女英雄传》:“著!著!著!就是这么著!”又如,“着,就这么做!”著、着,莆仙读“朝(第7声)”:“着,你讲的大着!”

10、著、着(zháo):受到。如,他对电脑游戏大着迷;着魔;着疼(疼爱),等等。莆仙人说发烧曰“着(音似朝)热”。

11、着:对,得当。宋·王道父《山歌》:“种田不收一年辛,取(娶)妇不着一生贫。”《水浒传》第十六回:“只因用人不着,半路被贼人劫将去了。”莆仙方言也说“遇不(音似黄)着人”,意谓遇到不适当的人。俗语“讲着讲不(音似‘黄’)着”,意谓“说的话多半不恰当”。

12、著、着(zháo):燃,发光。莆仙读著、着音如“朝(第7声)”。唐·贯休《送僧归日本》:“流黄山火著,碇石索雷鸣。”又如,着火;火点着了;电灯着了;那一片树林着火了。

13、著、着(zháo),助词。用在动词后,表示目的或效果。如,莆仙俗语:打不着,去(浪费)枪药。未然见著(见到);看不着;买着了;用不着;管不着。(朱祖厚)

分享至:
打印】 【 关闭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