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是
天气预报:
历史文化名村:莆田走了多远
【发布日期:2009-05-13】 【来源:本站】 【阅读:次】

历史文化名村:莆田走了多远
□时报记者 郑育俊 文/图

解读那些文物古迹,我们看到了一幅幅活生生的富有历史凝重质感的画卷。
当我们翻开莆田历史这幅千年画卷,试着去追寻古人走过的遗迹,发现我们身边其实并不缺乏活的历史,可总是在有意无意中把她忘却,最后被时间雕镂成纸质的历史。
近来,记者参与了历史文化名村调查,了解到在全省46个历史文化名村中,莆田只有仙游石苍济川、涵江白塘洋尾、北岸山亭港里三村名列其中。素有“文献名邦,海滨邹鲁”美称的莆田有着深厚的历史积淀,而历史文化名村之路却只走了这么短的路,出乎我们意料。


一个历史文化名村就是一部浓缩的地方历史。她以自己的文物古迹和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再现某一历史时期的传统风貌和地方特色。
在莆田,就记者所知,有不少乡村具备申报历史文化名村实力,却因种种原因,没有去申报。记者曾随文物专家采访南洋平原上一个历史文化气息很浓的村庄,散落在乡村阡陌间的颇有特色的明清古建筑不时映入眼帘,然而,村里没有人站出来牵头做申报之事。
市政协委员、文物专家柯凤梅告诉记者,莆田历史文化在广大乡村绽放得非常灿烂,有众多的历史文化名镇名村需要我们去保护和利用。文物是不可再生的,一个具有历史特色的古村落也是不可再生的,一旦破坏就意味着一段鲜活历史的消失。
欣喜的是,黄石定庄等一些村庄正积极筹备申报省历史文化名村。

走近历史文化名村

洋尾、港里和济川是福建省历史文化名村,莆田不同时期各具特色的文化遗产在这里积淀并得以延续。文物专家吴天鹤说,这三个村地方特色浓郁,文物古迹众多,传统风貌突出,是福建多元文化发展历史的活化石之一。
洋尾。村落最早形成于唐代,因地处北洋平原之近海处得名,有上千年历史。村依白塘湖,村内古民居、古祠堂、古宫庙、古牌坊交错成趣,村中处处有小桥、流水、人家,富有江南水乡情调。沿着古官道一路行来,多见明清制式的古建筑,融合了宋元明清各朝代文化元素,历史文化内涵深厚,徜徉其中,流连忘返。
村有历史文化名人李富,据考证为商界巨子李嘉诚祖上。村中散落多处珍贵文物,有衣德堂、李制干祠、佥判坊、塔桥等,元宵节“跑廿六”等传统民俗千年延续至今。
港里。这是一个举村信仰妈祖的海港渔村,村建在山坡上,与妈祖圣地湄洲岛遥遥相望,村因海上女神林默娘生于斯而闻名天下。几百年来,村道依旧横亘,连接着各自然村,村落格局一直未变。文物古迹有贤良港天后祖祠、灵慈东宫、受符井等10多处,更有千年古码头、古航标塔,尤为壮观的是港尾自然村三万平方米左右的明清古民居群。
千年来,妈祖信仰在这里传承不断,妈祖元宵、妈祖回娘家的迎驾仪式、妈祖祭典等几乎都是以原生态得以保存下来。
济川。古曰济水,村落位于莆、仙、永三县交界的仙游境内的万山丛中,具两千多年历史的汉代古村落。村中成片成片的山楼式民居,灰瓦粉墙,色彩明朗,明清沿续至今的建筑手法和风格,把大面积的山居点缀得古朴清新,乡土气息浓厚,古井、古桥、古寺庙、古民居很自然地分布山间。不仅有旖旎的自然风光,还有众多的文物古迹。有南宋乾道年间状元郑侨年轻就读的云顶岩寺,有宋代古寨石鼓山,有明建清修的林宇茂宅等。
儒、释、道在这里交融,耕读传统在这里发挥到极致,使得科第文化兴盛一时。时至今日,这里读书依旧蔚然成风,一个小小山村,走出300多位专家学者,2位博士后,5位博士,22位硕士。

名村保护仍需推进

对于历史文化名村,我市文化、文物部门与规划、国土、建设等相关部门配合编制名村保护规划,财政部门依法把文物保护经费纳入年度财政预算,拨出专款用于历史文化名镇名村的保护与发展。
除价值高须特别保护的古建筑及其它一些文物点外,三个省级历史文化名村规划保护框架各有不同侧重点:洋尾有经古官道形成的滨湖景观带,由小桥、流水相连并分融而成的六个自然村落;港里有古码头,滨海古道、宫兜路、故居路、祠前路,后厝片区、宫兜片区、港尾片区保护范围内的风貌保护区;济川有碗山、云潭、东兴、下村四个传统自然风貌区。在成片风貌保护的基础上,对古街、传统大道,各处文物点进行分级保护。
我市三处历史文化名村还没有明确的保护机构,基本上是以村委会和民间组织共同保护管理,文化、文物部门进行指导。在城镇化发展和新农村建设中,由于部分干部、村民保护意识不强,加上名村缺乏详细的整体规划,混乱的布局使得现代小洋楼夹杂古村落中,破坏了古村落原有的风貌,许多古建筑、古民居正遭受着不同程度的破坏。
保护修缮历史文化名村,需要大量资金投入,市政协委员、画家林劲松说,历史文化名村本身就是一个品牌,保护开发不能单靠政府投入,要充分利用每个村的社会资源,可以发动一些热心公益的成功人士捐资修缮保护,甚至可以考虑发动他们投资旅游。
市政协委员林金松说,名村中的古建筑、古民居是不可再生的资源,我们要把她当成“熊猫”而不能当成“家猫”,在保护中要做到“修旧如旧,新不犯旧”,修缮文物时一定要有专家指导,切不可好心办了坏事。
有的村在修复文物时,用漆把雕花柱子刷新,殊不知却破坏了文物。柯凤梅对此类破坏感到痛心,她说,每年省里审查文物时,在录像里看到翻修一新的文物古迹,基本上都会被刷下来,这是很冤枉的。

打造名村旅游精品

在保护中开发,在开发中保护,这是历史文化名村要走的路。市政协委员、雕塑家陈春阳、学者郭大卫认为名村要保护与开发并举,只有在保护中适度开发利用,才能形成良性循环,最好的途径就是开发旅游业。目前三个历史文化名村旅游资源很丰富,关键在于运作。
市旅游局有关人员说,历史文化名镇名村具有独特的历史文化资源和自然生态资源,是丰富的旅游资源。省里提出发展乡村旅游“5155”计划,我市已推荐了5个旅游名镇、7个旅游名村参加创建活动,洋尾、港里、济川也被列入其中。目前尚存在困难的是,全市乡村旅游的发展总体规划及相关政策还未出台,乡村旅游景点缺乏商品意识,管理机构不健全,市场运作经验不

分享至:
打印】 【 关闭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