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是
天气预报:
祝允明与莆人的交谊(一)
【发布日期:2020-04-27】 【来源:本站】 【阅读:次】

祝允明像

 林俊像

 

祝允明(1460—1526),字希哲,一作晞哲,号枝山,因天生右手有六指,故自号“枝指生”,又署枝山老樵、枝指山人等。世人称“祝京兆”。长洲(今江苏苏州)人。明代著名文学家、书法家。生于天顺四年(1460)十二月六日(1461年1月17日)。弘治五年(1492)应天府乡试中举,后七次参加会试不第。正德九年(1514)秋,五十五岁时被授为广东惠州府兴宁县知县,政绩可颐,并奉修《(正德)兴宁县志》。嘉靖元年(1522),六十三岁时迁应天府(今南京)通判。不久称病辞官归里,于外祖父旧宅中筑怀星堂,并作《怀星堂记》叙其事。卒于嘉靖五年(1526)十二月二十七日(1527年1月28日)。享年六十有七。嘉靖七年(1528)闰十月十六日,祝允明葬于横山丹霞坞其祖父祝颢墓旁,好友王宠为其写行状,陆粲为其撰墓志铭。

祝允明是明代著名文学家,一生著作甚富。今存世者尚有:诗文集《祝氏集略》(又名《怀星堂集》)三十卷、《枝山文集》四卷、《祝枝山诗文集》;史论、笔记《祝子罪知录》十卷、《浮物》一卷、《野记》四卷、《前闻记》一卷、《祝子志怪录》五卷、《读书笔记》一卷、《蚕衣》五篇、《语怪四编》一卷;人物传记《江海歼渠记》一卷、《成化间苏材小纂》四卷、《义虎传》一卷;苏州博物馆藏有其奉修的《(正德)兴宁县志》手稿本、上海图书馆藏有祝氏手稿本《艳体诗册》等。

祝允明是明代著名书法家,以书法名动海内。其与唐寅、文徵明、徐祯卿并称“吴中四才子”。又与文徵明、王宠同为明中期书家之代表。其狂草受世人赞誉。其代表作有《太湖诗卷》《箜篌引》《赤壁赋》等。所书“六体书诗赋卷”“草书杜甫诗卷”“草书唐人诗卷”“古诗十九首”“草书诗翰卷”等皆为传世墨宝。

祝允明与莆人、刑部尚书林俊知交多年。林俊在南京都察院右佥都御史任上,示《莆阳林氏世德图》与好友祝允明观,请祝允明为之序《莆阳林氏世德图序》。

祝允明与莆人、河源县令郑敬道私交甚密。祝允明于正德十年(1515)端午节后到任广东惠州府兴宁知县。未几,知交惠州府河源知县郑敬道,两人成为知己,互相唱和。祝允明作诗《答郑河源见赠》《春夜怀郑河源》《次韵答河源郑侯见赠》《读河源郑明府公牒有感》诗四首。作《河源尹郑侯旌奖政绩序》一篇。书《墨林藻海卷》,今藏台北故宫博物院。寄信《答郑河源敬道书》《六月廿四日河源柬郑尹自修》二封。还为其先贤、北宋殿中侍御史郑伯玉所筑绿野亭赋诗《莆田郑殿中绿野亭》一首。又为广化寺郑公湖山书堂缀铭《梁太府卿郑公湖山书堂铭》。

现综述之,以存史料。

一、祝允明与林俊

林俊(1452—1527),字待用,号见素,晚号云庄逸老。莆田县城内联桂坊(俗称柴行巷,今荔城区凤山社区东大路)人。景泰三年(1452)二月十一日生。成化十四年(1478)进士,成化十五年(1479)授刑部主事,成化二十年(1484)迁本部四川司署员外郎。极论妖僧继晓,下狱,谪姚州判官,累迁湖广按察使,引疾告归。弘治十三年(1500)四月,超召为南京都察院右佥都御史台,提督巡江兼理操江。弘治十六年二月,受命巡抚江西,正德元年(1506)七月,升右副都御史致仕。正德四年(1509)十二月(一作正德五年)复以副都御史巡抚四川,平蓝鄢诸寇,晋右都御史。正德六年(1511)十一月致仕,俊归,蜀士民号哭追送。正德十六年(1521)四月,世宗嘉靖登极,敕召为工部尚书,嘉靖元年(1522)正月四日,始赴召。四月改任刑部尚书。嘉靖二年(1523),乞致仕,连上八疏,七月二十二日奉圣旨,特允所请,加太子太保致仕。嘉靖六年(1527)四月初六,是夜二鼓卒于家中。享年七十有六。卒后入祀莆田乡贤祠。隆庆元年(1567),赠少保,赐葬祭,谥贞肃。墓在尊贤里(今荔城区西天尾镇溪白村隔垅大观山)。其著有《西征集》、《见素文集》二十八卷、《奏疏》七卷、《见素续集》十二卷。另撰写有《木兰陂集序》。其中《见素文集》十四卷,被收进《四库全书》。

祝允明与莆人、刑部尚书林俊知交多年。弘治十三年(1500)四月,林俊起召为南京都察院右佥都御史,提督巡江。弘治十六年(1503),受命巡抚江西。林俊在南京都察院右佥都御史任上,示《莆阳林氏世德图》与好友祝允明观,请允明为之序《莆阳林氏世德序》。祝允明赞扬莆阳林氏族谱记载甚详密。自林披至林俊累计二十辈历世绘象列赞,目曰“世德”。世代传承家族宝贵精神。赞美林俊祯符当世,其出处如林披,劲节如林蕴,文业如林藻。此序(见2016年11月第1版《祝允明集》卷二十五纪叙第四二四至四二五页)录下:

莆阳林氏世德序

海内林氏,皆出黄帝,而祖比干。上下数百年,今无盛于闽之莆矣。允明尝从今南台中丞公待用(林俊),繙察世籙,本柢条枚,乘载甚详密,盖自铜盘铭、丘汗竹演派,《景龙氏族表》、《元和姓纂》、《名士传》、《人物志》,温彦博、李习之等碑述,三仁建德,九牧流庆,煌炽昌蔓。噫,其盛矣!公又示历世绘象,昉于睦州,继以九牧,以底于公,累二十辈,为之列赞,目曰“世德”,俾作叙系,自或者以程叔子疑缪于一发之论,往往后此。夫刍灵木俑靡矣,彼铸金怀忠,雕木广孝,君子不废,至于麒麟、云台、凌烟之作,驱逐旁求之华尘,吾独不得以是比于裳衣、宗器之万一欤?故曰君子不废也。意者君子之所以孝也,则因而进之。其骨榦忠孝,肤肉遗则,血脉典秩,毛发文华,而秉执精神,含蓄元气,以致象贤保遗之力,来晜云仍,后世万子孙无替也,则图也者,直羹墙乎哉?中丞公祯符当世,其出处如睦州(林披),劲节如邵州(林蕴),文业如江陵(林藻),余并无忝。于乎!其坐食于是也久矣夫。予敢集诗,以谓公以至其后人,盖曰:“惟其有之,是以似之。子子孙孙,勿替引之。”

按:南台:御史台亦称南台。

中丞:明代改御史台为都察院,都察院的副职都御史即相当于前代的御史中丞。明、清两代常以副都御史或佥都御史出任巡抚,清代各省巡抚例兼右都御史衔,因此,明、清巡抚也称中丞。(吴国柱)

分享至:
打印】  【关闭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