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 疫情防控不松劲,春耕生产不误时。连日来,我市农业农村局坚持一手抓农业农村的疫情防控,一手抓春耕春播生产,重点抓好春粮收获、早稻生产、蔬菜生产保供和农资保供等工作。据统计,我市今年春收粮食作物种植面积1293.33公顷,比上年实际增206.67公顷。其中:大小麦37.93公顷,比上年减少6.13公顷;越冬薯376.13公顷,比上年增14.27公顷;马铃薯373.93公顷,比上年增75.67公顷;杂粮233.67公顷,比上年增71.47公顷;杂豆269.53公顷,比上年增51.07公顷。春收粮食作物长势良好,据农情进度统计,截至4月8日,已收大小麦23.33公顷,越冬薯30.67公顷,马铃薯166.67公顷,单产比上年略增,预计可以完成省厅下达的春收粮食面积1200公顷、0.6万吨的生产任务。春播方面,截至目前,全市早稻播种23.82万千克,比上年同期增加1953千克;其中杂交水稻播种10.46万千克,比上年同期增加1120千克。预计可以提供8400公顷早稻生产用秧。已溶田面积470.67公顷,比上年同期增10.49公顷,早稻已插秧面积3213.33公顷,比上年同期增105.33公顷。春大豆播种面积1446.67公顷,比上年同期增57.33公顷;春玉米播种面积793.33公顷,比上年同期增144.8公顷。总体进度比上年略快,当前春播基本结束,正陆续转入早稻插秧的关键时期,在各级农技部门的积极指导下,全市预计可以完成早稻种植面积8266.67公顷,春大豆1400公顷,春玉米666.67公顷的生产任务,力争早稻面积增加133.33公顷,达8400公顷。
抓早抓实春耕备耕工作
一年之计在于春、春时不等人,市农业农村局先后研究出台了相关政策,全力支持推进春耕生产。大力推广“五新”技术,指导农户开展种植结构调整、良种推广、关键增产技术措施推广应用,组织推广早稻集中河坭育秧和机械化插秧,更好满足春耕生产需要。推进高标准农田建设,做好2019年高标准农田建设在建项目复工和推进工作;2020年7万公顷任务及时分解下达到各县区(管委会),督促各地及时做好前期设计等工作,保质保量完成年度任务。
做好春耕物资供应保障
至3月10日全市所有种子和农资经营店全部复工,同时增加营业网点、延长经营时间和开展送货上门服务,在疫情期间方便农民购买。全市各乡镇或村庄设立种子销售网点(或代销点)有51个,每个乡镇都设有1至2个种子销售点或代销点。积极引导鼓励种子企业和经销商(门店)创新服务模式,开展“点对点”生产用种配送,保障生产需种,以方便群众就近购种。全市总备种量82万千克,春播供种已圆满完成,中稻杂交水稻种子已供5.6万千克,供种率90%以上。建立市、县区、基层三级农资储备、销售、库存情况直报机制,每日一调度,每日一协调,每日一汇总,加强春耕农资市场监测,随时掌握农资市场变化情况。全市供销社系统储备各类化肥31850.6吨(完成计划的159.25%,现有库存10721.6吨,已销售21129吨),农药721吨,农膜534吨。化肥品种有:尿素7082.1吨,碳铵8345.2吨,磷肥5262吨,钾肥2709吨,复合肥8401.3吨,有机肥51吨,品种数量满足全市春耕农业生产多层次、多样化的需求。
开展农资打假保春耕
线上依托省农资监管平台,组织开展线上执法监督巡查7529次,操作86150次,在线时长122287分钟;对已纳入农资平台监管的217家农药企业、62家兽药企业、103家肥料企业、20家种子企业、25家饲料企业进行全覆盖巡查。线下组织人员对规模批发等重点农资企业开展现场一线巡查,已出动执法人员2436人次,检查农资企业587家次,对省、市重点监控农资企业现场检查22家次,组织开展农药、肥料、兽药、种子等重点农资质量执法抽检95批次,有效遏制违法经营农资行为,助力农资安全保供。
强化农技指导服务
市农业农村局组建6个服务小组,出动65人次,深入春季农业生产一线,开展政策宣讲落实、复工复产推动、重点工作推进、农业技术咨询、安全生产指导等。还会同市科技局积极及时组织动员全市各级科技特派员推成果、强服务、保春耕,有效帮助解决农民春耕备耕问题,确保不误农时。据不完全统计,截至目前,各级科技特派员共帮助农业企业解决生产技术问题200多个,现场指导农户600多人次。在有关科技特派员指导下,全市10个科技特派员示范基地、18个农业科技示范基地、261个产业扶贫基地已全面复工复产,全力保障周边地区果蔬等农产品供应。
同时,市农业农村局全力推进14个省级优质农产品标准化示范基地建设,并谋划建设一批市级现代农业示范点项目;组织开展“三品一标”认证工作;加强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严格落实农药安全间隔期、兽药休药期和农兽禁限用药等质量安全规定,全市累计开展线上巡查1179次,巡查生产主体(家次)6275次;印发《莆田市推进食用农产品合格证制度与一品一码追溯制度并行实施方案》的通知,已开具散户合格证52张,督促食用农产品生产主体落实“一品一码”工作,开展源头赋码36537批次;全面落实县乡两级源头快检工作,确保产品正在上市销售的生产基地和屠宰场全覆盖,共开展农残、兽残速测10027批次,合格率99.8%;瘦肉精速测5623批次,合格率100%;开展农产品风险监测431批次,合格率99.2%,以点带面,全面推进农业生产设施化、标准化、品牌化、现代化。(时报记者 吴芹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