反话谣
三十暝月公光焉焉,贼仔园顶撸地生。
谁人看见谁人喊?青瞑阿看见哑口阿喊。
谁人去捉谁人逐?箍手阿去捉箍脚阿逐。
逐啊逐,逃啊逃,贼仔给逐落落沟。
箍手阿举竹担,青瞑阿笃去勾。
无爪的竹担仔勾一下,勾排起的贼仔给生大狗骚。
嘴毷毷,鼻塌塌,目凹凹。
长头发的和尚头,几杆头毛扫啊扫。
【注】①暝:夜里。②月公:月亮。③光焉焉:形容词;非常亮。④园顶:地里。⑤撸:拔。⑥青瞑阿:瞎子。⑦哑口阿:哑巴。⑧箍手阿:断臂失掌或手有残疾的人。⑨箍脚阿:缺腿少脚或瘸腿跛脚的人。⑩落(lɑo阳平)落(luo阳平):掉进。⑾大狗骚:稀奇古怪。⑿毷毷(mɑo阳去);人掉光了牙,连嘴巴带脸颊往里聚缩的样子。⒀杆(ɡɑ上声):根,这是一首风格非常鲜明的童谣,其手法独特无双,新颖仅见。它违反常规,除了必要的铺垫,其他的话都倒过来反着说,所有的情况在现实里都不可能存在,所有的情景在现实里都不可能发生,所有的情节在现实里都不可能上演,应是莆仙方言歌谣里唯一的一首。所以,在莆仙方言歌谣群里应该占一席之地。
十五的月亮十六圆,三十暝的野外伸手不见五指,哪来的月娘呢?而且还是光焉焉的非常亮!莆田人认为日头是属阳的,月亮是属阴的,所以把月亮叫成月娘,可童谣为了反着说,偏偏把月娘说成月公。
贼仔挑选暗摸摸的三十暝出来到园顶偷撸花生,本以为可以避人耳目。可让光焉焉的月亮一照,这一幕偏偏让瞎子看见了,瞎子谁也不告诉,偏偏告诉了哑巴;哑巴这时候开不了口也必须大声叫喊起来;听到捉贼声的人们纷纷前去捉贼,最先出手的竟然是缺了胳膊的箍手阿;贼仔吓得赶快逃跑,追在最前面的居然是瘸了腿的箍脚阿。什么是园顶?原来莆田人依从古人的叫法至今还把旱地叫成园,园顶就是旱地上。这种叫法不是凭空而生的,是有根据的。我们的祖先把田地叫成田园,田指湿地,园指旱地,把农家生活叫做田园生活,所写的诗歌叫做田园诗。现在,人们仍然把菜地叫成菜园,园发“回”音。就如许多老先生仍然把公园叫成“公回”,把花园叫成“花回”一样。
贼仔在前面逃,人们在后面逐。贼仔回头一看,追在最前面的是个跛脚的,本不用太惊慌,可贼仔偏偏慌不择路,竟然一脚踩空,掉进了沟里。这时我们可以想象,河沟里一定没有水,却发出“嗤哩”(不是扑通)一声巨响,溅起半天高的水花。正话反说嘛,反正不要钱的。
这时候,拿来竹担的肯定又是箍手阿,款款慢慢(慢吞吞)去勾的肯定又是青瞑阿。瞎子瞄得可真准,拿起短短的没有弯钩(爪)的竹担仔随便一勾,一下子就把贼仔给勾起来了。也不知道竹担仔到底有多细,承担得起承担不起贼仔的分量?要是承担不起,竹担断了或是失手了,不知道贼仔该摔个仰面朝天还是屁股朝天?这回不用担心说错了,怎么说都对,它们互为反话呐!
勾起贼仔一看,贼仔真的“给生大狗骚”:嘴毷毷,就像掉光了牙的老太婆,连嘴巴带脸颊往里聚缩。鼻塌塌,鼻梁扁平倒也罢了,问题是鼻梁缺失了。目凹凹,眼睛小倒也罢了,还深深地往内陷。整个脸纠结成一团,真够叫英俊的。本着正话反说的规律,这应该是一个浓眉大眼隆准阔嘴的丑八怪。
长得美或丑倒也罢了,问题是这么标致的一个小伙子,什么事不好干,偏偏要去当小偷。可见观察一个人不能仅看外表,心灵美最重要。
还有更精彩的呢!他还长着个满头乌发的光秃秃的和尚头,光秃秃的和尚头上,偏偏又有几根硬梆梆的头发扫来扫去,把满头的秀发搅得乱七八糟。哎啊!真是乱七八糟,的确乱七八糟,实在乱七八糟,这么乱七八糟地翻来覆去颠来倒去绕来绕去,把我自己都弄糊涂了,闹得个丈二金刚摸不着头脑呢!(陈文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