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克庄撰从弟刘希仁(字审渊)墓志铭
刘克庄撰亡室林节夫人墓志铭拓本(一)
刘克庄撰亡室林夫人墓志铭拓本(二)
刘克庄撰亡室林夫人墓志铭拓本(三)
“大飞书院”摩崖诗刻
四、 刘克庄手书《墓志铭》
刘克庄手书《墓志铭》现存铭文拓片两方。一是《有宋林孺人墓志铭》(《后村先生大全集》为《亡室墓志铭》);一是《宋刘君审渊墓志铭》(《后村先生大全集》为《审渊弟墓志铭》)。
(一)
《有宋林孺人墓志铭》 有宋林孺人为刘克庄夫人林节。林节,朝请大夫、直秘阁林瑑女。林瑑,字景良,世为福清人。林瑑出身书香门弟,少入太学。孝宗淳熙十一年(1134年),林瑑与林璟、林环兄弟三人同擢进士第。林瑑廷试第四,被朝野誉为盛事。林瑑虽“登高科,著美誉”,但他“恬淡耻奔走,韬晦无表露”,“视荣利如粪土”,宁居闲不为官,也绝不趋炎附势,追逐名利地位。
宁宗嘉定元年(1208年),林瑑除国子正、迁武学博士、诸王宫教授、改国子博士,但他不愿入朝履职,请求外放,于宁宗嘉定二年(1209年)出知兴化军。也正是这一年,刘克庄“以荫补官”任将仕郎,并迎娶比他小三岁的林节夫人。
林节夫人出身书香门第,从小受到良好的家庭教育。林节夫人不但知书达礼,而且贤惠文静。刘克庄常夸她:“君清约似父,淑媛肖母。”
刘克庄仕途不遂,长年奔走于闽、赣两省和江淮前线、岭南嶂晦之地,然她“不以远近必俱”,始终与刘克庄同生死,共患难而毫无怨言。尤其使刘克庄感动的是,理宗嘉定十年(1217年)就在金兵大举南侵,他奉命即将奔赴江淮前线的时侯,适逢林节夫人身患重病。刘克庄不忍心就此离去。正当他还在犹豫不决的时候,林节夫人一番“妇病小挠,虏入大耻。若之何以小妨大也?”的话,让刘克庄自愧不如,当即告别心爱的妻子,只身奔赴江淮前线。刘克庄《亡室墓志铭》云:
为余妻十九年。余宦不遂,江湖岭海,行路万里。君不以远近必俱。尝覆舟嵩滩,十口从死获生。告身橐装漂失且尽,余方窘扰,君夷然如平时。又尝泛漓江,柁折舟漩,危在瞬息,君亦无怖容。余贫居之日多,君节缩营薪水,未尝叹不足。即有禄米,君奉养服用一不改旧。盖其俭至惜一钱,然于孤遗则抽簪脱珥无所吝,其仁至不呵叱奴婢,然家务剧易粗细不戒而集。余历官行已,退休之念常勇于进为,澹泊之味每醲(nóng)于酣鬯(chànɡ)者,君佐之也。余调建阳令,君已胃弱恶食,抵官且愈矣,复感风痺,神色愈好,不类病人。余垂满,君苦脾泻,饵岁丹黄芽百粒不止。既亟,父老薌炬环匝县门,膜拜所谓佛者为君祈安。既逝,邑人相吊,如丧亲戚。既讣,乡之贤士大夫皆唁余曰:“孝敬慈顺可为内则者,今亡矣。
……君有至性,忠孝大指皆暗与吾徒合。往年虏骑大入,余当从主帅督战,君适患悬廱,(yóng,《说文》:“肿也。”《释名》:“廱,壅也,壅气否结裹而溃也。”《正字通》:“恶疮也。”)呻呼聒邻壁,余犹豫未发,君曰:“妇病小挠,虏入大耻,若之何以小妨大也?”余愧其言,即日渡江。
理宗宝庆元年(1225年),刘克庄获任建阳县知县,林节夫人亦随夫任到建阳。理宗绍定元年(1228年),就在刘克庄知建阳三年即将任满,与他相濡以沫十九年,年仅39岁的林节夫人却不幸病逝于建阳官廨。这让刚刚步入中年的刘克庄陷入了极度的悲痛之中。
理宗绍定元年(1228年)秋,刘克庄携其妻灵柩返回莆田,并于次年七月葬于城北西刘之原。林节夫人不幸英年早逝,让刘克庄痛失一生的最爱,悲痛欲绝的刘克庄亲自为之撰写了《祭文》:
呜呼!君之静专冲澹传之于家,温良慈恕得之于天,故为女为妇而孝,为妻为母而贤。余涉世之龃龉,偶与君而周旋。北冒兵锋,南惊瘴煙,漓江触石,松滩覆船。蓋艰难险阻,悲忧恐怖,余不能不动于词色者,君处之而恬然。追忆平生,嘉话善言。余之疾痛,以君为箴砭;余之褊(biǎn)急,以君为韋弦。悲夫!白首同归,余与君之愿也,三十九而夭,四十二而鳏,尚忍言之?悲夫!伊人何辜,异疾縈躔(yínɡ chán), 卑词婉气而使之语蹇(jiǎn),规行矩步而使之足攣。余独怪夫悍且健者之不病,又窃见乎仁且病者之虽废而久全,夫何一旦奄随逝川,悲夫!如君至性,世所罕见。
……悲夫!人生危脆,忽如埃烟。余奉母于高堂,君从舅于九原,截一身之半体,抱千古之永冤。余久倦倦,从兹归田,愿慈君之息至没身而愈笃,藏君之稿待子妇而后传。营家山之一丘,筑精舍之数椽,生当读书种树于其间,殁当寻同穴之盟焉。
(二)
《宋刘君审渊墓志铭》 刘君审渊为刘克庄的从弟刘希深。刘希深,字审渊,刘朔孙,刘起晦长子。刘希深的祖父刘朔,字复之。南宋高宗绍兴三十年(1160年)试礼部第一,廷试甲科,调温州司户参军,改宣教郎,知福清县,官秘书省正字,以疾乞外除福建安抚司参议。
刘朔与其兄刘夙一样鲠直敢谏被时人并称为“二刘”。
孝宗皇帝登基初始有心北伐,雪前耻,得到朝中诸多主战的大臣的支持。刘朔却认为敌强我弱,不宜首开边衅。他在与孝宗皇帝的论对中极谏孝宗皇帝曰:“臣观今日通和未为失策,昔富弼累增岁币,今减十万矣。往时两淮不许备守,今江北诸城增陴浚隍矣。前此江上被兵,彼且呵问,今沿淮分屯,鼓声达泗颖矣。虏或示我弱,殆不可测,宜选兵将,广储峙,责成于端重堪事者,从容以待其变。若募彼人向导,挟异国济师,合中原嚮赴而兵不必众,就虏人储聚而粟不必多,凭虚蹈空,过为指料,将有临危失据之忧矣。此所谓决天下于一掷者也。”孝宗皇帝为之竦然,不以试。
叶适《著作正字二刘公墓志铭》评刘夙、刘朔两兄弟云:“隆兴、乾道中,天下称莆之贤曰二刘公。著作讳夙,字宾之;弟正字讳朔,字复之。其学本于师友,成于理义,轻爵禄而重出处,厚名闻而薄利势,立朝能尽言,治民能尽力,居家以父母兄弟为心,而不私其身,乡党隐一州之患,若除其身之疾。其饬廉隅,定否,公是非,审予夺,皆可以暴之当世。”洪天赐《后村先生墓志铭》亦云:“莆有二刘先生,著作讳夙,正字讳朔,以言论风节闻天下,憸士畏其鋩锷,同时名胜俱位下风,号隆、乾第一流人。”
刘希深的父亲刘起晦,字建翁,刘朔长子,孝宗淳熙五年(1178年)进士。官历福清县主簿、监建康府榷货务、贵溪知县、江西安抚司机宜、秘书省正字兼吴益王教授。卒于宁宗开禧元年(1205年)五月,葬于石室山西原。叶适为之撰《刘建翁墓志铭》。
刘希深的祖父刘朔,父亲刘起晦均官至秘书省正字,故人称其父子为“两麟台”。刘希深原本有望以父荫补官,然其却以廉逊谦让于其弟,自己以布衣终老其身,年三十五岁,葬于延寿山之原。刘克庄《宋刘君审渊墓志铭》赞曰:“君素修洁,又习见家世旧事,故自重而寡谐。时人或以华藻发身,君悔少作不为;或以机巧成家,君无一钱悖人,故久幽而终寠(jù,《尔雅·释言》:“寠,贫也。”)。然余观发身者多合世而离道,成家者类损物而丧德,以此贤敬君,而于君之死尤致其悲焉。
初,两麟台公立节高,遗业薄,小麟台公当任子辄先爱弟,君遂终老布衣,谈者至以廉逊为迂。嗟夫!信斯言也,颜回有屡空之悔,夷齐抱失国之恨矣。彼戚君不遇而又迂君之父祖者,恶足以裁量吾家哉!君虽隐约以没,而吉甫与二季(刘希深三子吉甫、矩甫、南甫)俱力于学,天将有时而定矣。”
刘克庄手书《宋刘君审渊墓志铭》原物于上世纪五十年代被选送至上海参加华东地区文物展览后不知所终,很是可惜。今仅存拓片,见于宋湖民先生《南禅室集》。
五、摩崖诗刻
仙游大蜚山最近发现一块刘克庄的摩崖诗刻。诗刻位于“大飞书院”左侧的崖壁上。字迹历经八百多年的风雨侵蚀,几已斑剥不清,依稀可辨为:
大飞石崖高可镌,我无妙语讵足传。记文颇类序盘谷,侍郎况有诗成编。归来双笔苦未欵,口口口思忽浩然。口口口口口口日,更共论茗吾印泉。 送景山省元友归大飞 同郡刘。
刘克庄诗刻右边为陈宓《和喻景山席间作》诗刻:
仙溪七十里,半世秪闻名。一日见山面,千年怀友情。古匏浮美醁,清水照尘缨。霜月亭亭白,连床语到明。
大飞书院系为理宗绍定五年(1232年)特奏名进士喻景山于宁宗开禧二年(1206年)创办。喻景山,名峙,字景山,仙游县人。陈宓《仙谿喻氏大飞书堂记》云:“予友景山喻君,其所好蚤与世异,盖天德也。力学不倦,志古而嗜幽。居邑之尘,非雅尚也。一日登其邑之大飞山,豁然心舒,瞭然目明,妙得胜处,极以今名,请书于崇清陈公而刻诸石,因堂焉。”
陈宓,字师复,号复斋。南宋孝宗时莆田名相陈俊卿第四子,以父荫补入仕。官历泉州南安盐税、南外睦宗院主管、安溪县知县、太府丞、南康军知军。理宗宝庆二年(1226年)提点广东刑狱,不就。以直秘阁学士主管崇禧观,进职一等致仕。卒于理宗绍定三年(1230年),诏赠直龙图阁学士。陈宓与喻景山交往甚密,常有书信、诗词酬唱往来。
“大飞书院”四大字系为崇清陈公所书。崇清陈公名为陈谠。陈谠,字正仲,一作仲甫,仙游县文贤里留埔(今仙游度尾帽山村)人。南宋隆兴元年(1163年)登进士第,官历瓯宁县主簿、泉州教授、右司郎中、殿中侍御使、太常少卿兼侍讲、起居舍人、江西提刑、太常卿、兵部侍郎、集英殿修撰知建守府、敷文阁侍制提举江州太平兴国宫。宁宗嘉定元年(1208年)致仕,封清源郡候,食邑一千一百户。卒于宁宗嘉定九年(1216年),享年八十二岁,赠通议大夫。志书载:“谠于群籍无不该贯,赋诗属文,不为险语,而雅有典册。尤工书法,其大字遒劲处不减蔡君谟(蔡襄)。”
除此以外,在“大飞书院”左侧崖壁上还镌刻有许伯诩、邢伯起、赵滚夫、黄瀛父等仙游几任知县十几件摩崖诗刻或题刻。时间跨度自宁宗嘉定十二年(1209年)起至理宗端平三年(1236年)。
仙游大蜚山历经八百多年的风风雨雨,至今仍能如此集中完整地保存着这么多宋代摩崖石刻,实属十分难得和珍贵。( 詹淑海 吴国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