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元沧
“四时轮回,不徇人之执”,转眼间冬天将至,但见申城街头,商家纷纷跻身换季“广告时段”。其广告文字可谓搜肠刮肚,“语不惊人誓不休”。
各式橱窗广告,好抢眼,好热闹。如“攻占凛冬”“只为好蟹”“强化下身”,等等。秋光渐退,“凛冬”还会远吗?该早点为防寒保暖衣物、用品“鸣锣开道”。菊已残,蟹正肥,也该抓紧为大闸蟹的营销“摇旗呐喊”。前两个广告都好理解,语法上搭配得当,并无生硬之虞。而第三个广告则明显有了问题。打听下来,该店家是专卖裤子的,却来了个“强化下身”,主体含混,极不严肃。这样的广告,从打出的那一刻起,便注定了它的质地归属:文字垃圾。
语言文字,随着社会发展而产生变化,尤其是网络时代,这昭示着一种进步,是不依个人意志为转移的。如“网红”“点赞”“卖萌”“请微信我”“吓死宝宝了”“重要的事情说三遍”……不胜枚举,已被人们所熟知和应用。莆田传统方言中的“红高”,如今说的人显然寥寥,普遍代之以“柚子”(全国水果行业统一称谓)。知名的度尾文旦柚,几乎没有人再说度尾“红高”了。这番更迭与时代的变化完全合拍。所以,有理由这么认为:街头广告语允许“八仙过海,各显神通”,可以创新,也应该创新,但有一条要坚守,即必须注重思想性,不能随心所欲“野豁豁”,不能醉心于怪异一味生造,更不能逾越文明规范用语之底线。
记不清是谁说过,“话有三说,巧说为佳”。莆田乃文献名邦,在广告上更应该多些“巧”劲,体现莆田人高出一筹的文化素养。前几天,一位老乡馈赠我新鲜水果,并附了8个字:度尾文旦,人人点赞。嘿,这不就是相当好的广告语吗?言简意赅,主体明确。另者,有个在沪莆田企业家读了我早年写的《家乡的母亲河》,建议我再写续篇,并掷来两语:谁染木兰醉,总是朝阳辉。续篇未写,先为美丽的母亲河“攻占高地”做个广告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