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是
天气预报:
董其昌与莆人的情谊(一)
【发布日期:2019-10-30】 【来源:本站】 【阅读:次】

曾鲸绘《董其昌像》近景

林兆珂像

 

董其昌(1555—1636)字玄宰,号思白,又号香光居士。明代南直隶松江府华亭(今上海市)人。万历十七年(1589)中进士,官至南京礼部尚书,加太子太保致仕。卒,赠太子太傅,谥文敏。世称“董香光”“董文敏”“董华亭”。明代杰出书画家,在明末以书画名重海内。

董其昌才溢文敏,通禅理,精鉴藏,工诗文,擅书法,精绘画,是一位集大成的书画家。为“华亭画派”杰出代表。其著《画禅室随笔》是研究中国艺术史的一部极其重要的著作。书画理论对后世极有影响,有《容台集》、《容台别集》、《画禅室随笔》等著作传世。刊刻有《戏鸿堂帖》行世。

董其昌是中国书法史上颇有影响的书法家之一,其书法风格与书学理论对后世产生了一定的影响。在中国美术史上地位十分重要,其针对中国传统文人画创作所提出的“南北宗论”对后世影响很大,成为之后近三百年文人画创作的主要指导思想。

董其昌初为国子监生时,为莆人国子监博士、监丞林兆珂所取士。董其昌像为莆人好友画家曾鲸绘(项圣谟补景),选入董其昌《秋兴八景图册》。董其昌为莆人好友画家吴彬的五百罗汉画作题《栖霞寺五百阿罗汉画记》,给予高度评价。为吴彬绘《十面灵璧图》《楞严二十五圆通佛像》题跋,还为工部右侍郎熊尚文收藏吴彬所绘罗汉图题跋《跋画罗汉》。董其昌与莆人礼部尚书林尧俞是同年挚友,两人交谊三十多年。董其昌《容台集》容台诗集卷三·七言律诗有首《送林兼宇简讨》,董其昌还为礼部尚书林尧俞及其弟林尧都撰画像赞。崇祯初,董其昌为莆好友时任礼部侍郎曾楚卿的曾氏族谱作序《莆田曾氏族谱序》。董其昌为莆好友兵部左侍郎彭汝楠的私家园林《岸圃园图卷》命名并题写“岸圃大观”四大字并题弁首。还为彭汝楠《岸圃园图卷》题后跋《跋少司马彭让木岸圃园图卷》。董其昌题跋北宋书法大家莆阳蔡襄《谢赐御诗表卷》。现综述之,以存史料。

一、董其昌与林兆珂

林兆珂,字懋忠,又字孟鸣,号榕门。兴化府莆田县赤柱巷(今荔城区镇海街道英龙社区赤柱巷)人。林富孙。明代诗人、学者。嘉靖四十一年(1562)倭陷莆城,与兄兆瓒俱被执,倭刃磨兄颈,兆珂以身翼蔽,倭以义释之。万历元年(1573)中举人。万历二年(1574)中进士。授凤阳府蒙城(今属安徽)知县,改仪封(今属河南)教授,升国子监博士、转监丞,任期七年,董宗伯其昌、范少卿允临皆所取士。升刑部主事。万历十三年(1585)命为广西乡试考试官。迁员外郎,为大司寇注《律例》二十卷,万历十八年出任廉州府(今属广东)知府。丁内外艰,补任衡州府(今属湖南)知府,修府志,有政绩。又补安庆府(今属安徽)知府。万历二十九年辛丑大计后,假归,遂为终焉之计,家居二十载,键户谈书,丹铅不辍。寿七十六。其工诗。《兰陔诗话》谓其诗,酝酿深厚,吐纳风流。《四库全书总目》谓:“兆珂七律颇得钱、刘风调。”《明诗纪事》录其诗四首。著有《林伯子诗钞》一卷、《毛诗多识编》《宙合编》《考工记述注》《檀弓述注》《李杜诗抄》《楚辞述注》《注大明律例》二十卷等。均收入《四库总目》并传于世。另著有《挈朋草稿》六卷、《衡州府志》十五卷、《林子年谱》《林兆恩先生年谱》等。

董其昌初为国子监生时,为莆人国子监博士、监丞林兆珂所取士。

二、董其昌与吴彬

吴彬(1550—1643?)字文中,又字文仲,别字质先,别称文中父、文中子。自号壶谷山樵、遵道生、织履生、一枝栖、枝隐生、枝隐居士、朱湖太生洞天居士、枝隐庵主、枝庵发僧、枝隐头陀、枝隐庵头陀和“金粟如来”等。兴化府莆田县黄石人。流寓金陵(今江苏省南京市)。万历年间,明神宗朱翊钧召见吴彬,试殿中第一,授中书舍人,历工部主事。供职于宫廷画院。中国国画大师,明代宫廷大画家,晚明人物“变形主义画风”和“复兴北宋经典山水画风”的主要倡导者和领导者之一,享有“画仙”之誉。1988年11月,其名作《文杏双禽图》被收入《中国历代绘画》,列为我国上下五千年的28幅绘画杰作之一。2009年,北京保利秋拍吴彬名作《十八应真图卷》最终以1.6912亿元高价成交,创下当时中国画拍卖价格新的世界纪录。

董其昌与莆田吴彬私交甚密。吴彬于万历三十年(1602)春在南京栖霞寺手绘阿罗汉五十轴。这是目前已知吴彬完成的第六件《五百罗汉图》作品。董其昌在该作的题跋中对吴彬大加赞赏。这为吴彬在中国绘画史上赢得了良好的声誉及过人的地位,同时也为吴彬个人风格的确立奠定了基础。董其昌题吴彬《栖霞寺五百阿罗汉画记》(见俞宗建著《闽中画派艺术研究》第七四至七五页)录下:

董其昌题吴彬绘,俞宗建点校《栖霞寺五百阿罗汉画记》

佛像,教也;画佛,观也。凡画佛、菩萨、声闻、辟支、阿罗汉者,皆运心婆娑之外,游意空劫之初。清虚固以日来尘劳于焉,暂息矣。及其神照既传,庄严斯在,使瞻礼者发菩提心。如观净土变相,必起往生;想观地狱变相,必起脱离想;观大士变相,必起皈依想;观华严变相,必起行愿想。原其熏炼之因,岂异经禅之力哉!

梁唐之间,耆宿宗师,既振法于彼,而能妙画史,亦助道于此。所谓宝刹,现于毫端,大千掷于掌上,庶几似之。

蒲口吴彬居士者,婆娑艺圃,泛滥珠林,翰墨余闲,纵情绘事。因游摄山,见千佛岭天监雕镌,森然海会,作而叹曰:“亿千调御,既分身矣。五百应真,何时放光乎?”遂以丹青,代彼金石,施若干轴,藏之此山。

值余南游,请为助喜。余发而观之,有贯休之古而黜其怪,有公麟之致而削其烦,可以传矣。虽然余更有进焉,佛言:“一切众生有如来智慧德相,夫罗汉者,岂异人哉?”

众生是也,搬柴运水,即是神通,资生顺产,不违实相。而画罗汉者,或摄空御风,如飞行仙;或渡海浮杯,如大幻师;或掷山移树,如大力鬼;或降龙驯虎,如金刚神。是为仙相、幻相、鬼相、神相、非罗汉相。

若见诸相非相者,见罗汉矣。见罗汉者,其画罗汉三昧与为语。居士而无以四果为胜,以众生为劳,以前人为眼,以自己为手,作是观者,进于画矣。居士曰:“善哉!”

万历癸卯(万历三十一年,1603)秋。偕吴文仲居士游摄山,礼诸尊者,遂书此记于乳泉亭上,史官董其昌。钤印:“知制诰日讲官”“董氏玄宰”。

万历三十八年(1610),明代书画家、收藏家,官至太仆寺少卿的米万钟以“好石”著称,并将这种爱好追溯到自己的先祖米芾。米万钟收藏有一枚构造奇峻的灵璧石是当之无愧的珍宝,令其痴迷不已。石上脉络蜿蜒,峰壑显现,看似一片高山风景。他特邀友人吴彬绘制长达九米的长卷画《十面灵璧图》,以二维平面的方式表现这枚充满生机的三维立体奇石,雄浑又如幻似真,成为明代绘画中前卫创新的代表,也是最受推崇、具有传奇性的明代巅峰画作之一(见澎湃新闻2018年1月7日《看明代吴彬用十个角度画出米万钟的“石癖”与非非石》)。米万钟曾行三千里找到董其昌,特请董其昌为自己所珍藏的吴彬绘《十面灵璧图》题跋,董其昌题其名曰《洞天灵焰》,此跋(见俞宗建著《闽中画派艺术研究》第八三页)录下:

董其昌题吴彬绘《洞天灵焰》(十面灵璧图)

盖文仲以孙知微画火法,为此石传写神照。而其蜿蜒垂垂者当作水观,剑锋斩截者当作金观,孤起林立者当作木观,坡陀平夷者当作土观。宋邵氏以石与金木水火而六,谓石具五行之秀也。仲诏所藏有之矣。

天启元年(1621)三月,董其昌在西湖的舟上,即兴为容静道丈珍藏的吴彬绘《楞严二十五圆通佛像》册页题跋。跋文(见俞宗建著《闽中画派艺术研究》第八三页)录下:

董其昌题吴彬绘《楞严二十五圆通佛像》(册页)

容静道丈出此册见示,乃吴文中所画《二十五圆通》也。昔有学人问师曰:“耳根圆通从何得入?”师曰:“闻偃溪水声么?”答曰:“闻!”师曰:“从这里入。”今日在西湖舟中,正是此境。余因举三十年前葛藤,为容静相激扬,容静首肯,已入大寂光中,无论诸菩萨观矣。

辛酉三月,董其昌题。

工部右侍郎熊尚文收藏有吴彬所绘罗汉图,一次偶然的机会,其出示给董其昌观赏并请题跋,董其昌《跋画罗汉》(见2013年12月第1版《董其昌全集》第八二七页)录下:

跋画罗汉

昔年为吴文仲作《画罗汉记》,曾拈画法曰:“若见诸相非相者,见罗汉矣。”见罗汉者,与文仲自谓于予言下若有会。今观此图,以文殊师利、观世音二菩萨作眼目,已进四果于大士高足之林,而谛观种种阿堵,盎然慧眼,不带些子杀气。所谓“温伯雪子,望之意消”者,于此想见万一,画史未解也。非熊宗伯藏之有年,如裴休、东坡(苏轼),久照禅悦,偶出以视予,不觉饶舌乃尔。

按:熊宗伯即熊尚文,字益中,别号思城。江西丰城人。万历二十三年(1595)进士,福建提学、湖广督学、浙江参议官,官至工部右侍郎。

三、董其昌与曾鲸

曾鲸(1564—1647),字波臣,别称波臣父,晚号蔗园老人、蔗庵、蔗第等。兴化府莆田县仁德里西漳(今莆田市荔城区拱辰街道长丰村)人。长期客居江苏、浙江一带。明末清初著名画家,肖像画大师,著名画派“波臣派”创始人。《中国绘画史》誉其肖像画在明代三百年“首屈一指”。其传世佳作被北京故宫博物院、中国国家博物馆、上海博物馆、浙江省博物馆、福建省博物馆等馆藏。

  董其昌与莆田曾鲸交情深厚。万历四十八年(1620),曾鲸为好友董其昌绘《董其昌像》(项圣谟补景),选入董其昌《秋兴八景图册》,现为上海博物馆藏(图见俞宗建《闽中画派艺术研究》第一三七页)。(吴国柱)



分享至:
打印】  【关闭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