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八、陈献章代作《代简答伍郡主为莆田林侍御求草书》诗
莆田林侍御,擅书法,尤擅草书。陈献章代简答伍郡主为莆田林侍御求草书作品,作诗以记。
代简答伍郡主为莆田林侍御求草书
闭门一病九十日,小草大草生荒芜。
山癯须爱老狂客,府主正逢贤大夫。
药裏君臣何处有,墨池风雨坐来无。
秃管已驰林侍御,如今雪茧不还莆。
按:侍御,明代指监察御史。查与陈献章同时代的莆田人有两位姓林,分别是林诚(1426—1487)、林正(1436—1476),都曾任广东道监察御史。莆田林侍御是指林诚还是林正?有待进一步考证。
十九、陈献章为莆宋名相陈俊卿、状元陈文龙题画像诗以赞
陈俊卿(1113—1186)字应求,号六梅(一作“陆梅”)。兴化军莆田县白湖(今荔城区镇海街道阔口村)人。南宋名相。南宋绍兴八年(1138)榜眼及第,乾道五年(1169)八月,拜左相。淳熙九年(1182),以少傅致仕,进封福国公;十二年,进封魏国公。淳熙十三年(1186)十一月二十二日卒于家,享年七十有四。孝宗闻讣,为之嗟叹辍朝。赠太师,谥“正献”,赐葬莆常太里妙寂院前,建“贞忠亮直”碑。于其故里阔口村建“陈丞相里第”。《宋史》有传。
陈献章为宋丞相陈俊卿题画像赞诗一首,诗录下:
题宋丞相陈俊卿画像
御史铁为肝,张秦挂舌端。
至今湖峤月,犹作太师看。
陈文龙(1232—1277)初名子龙,字德刚,一字君贲,别号如心。兴化军莆田县白湖(今荔城区镇海街道阔口村)人。陈俊卿五代从孙。咸淳四年(1268)状元及第。度宗御笔改其名为“文龙”,字“君贲”,并被破例加官,授宣义郎、镇东军节度判官。历崇政殿说书、秘书省校书郎、监察御史,咸淳九年(1273)上疏极言奸相贾似道之过,被贬出知抚州(今属江西临川)。德祐元年(1275)春,元军直逼首都临安,急召入京,起为左司谏,寻迁侍御史。同年十二月,陈文龙累迁参知政事。十二月底,因朝廷决定与元军议和,抗战无望,壮志难酬,便以母老为辞,请求归养。景炎元年(1276),益王赵昰即位于福州,是为端宗。诏复为参知政事。正值有人在漳州反叛,端宗以陈文龙为闽广宣抚使前往征讨,继又命其知兴化军。十一月,元军直逼福州,知府王刚中献城降。张世杰、陆秀夫等护送端宗由海上退往泉州。陈文龙尽散家资,募兵死守兴化。因泉州招抚使蒲寿庚和知府田真子已献城降元,端宗逃往潮州,兴化顿成孤城。文龙仍意志更坚,多次斩杀前来劝降的使者,发动民兵守城。元军见劝降不成,合水陆兵前进;同年十二月二十五日,陈文龙部将林华导元兵万人至城下,诈称是家兵来援,通判曹澄孙开城门投降,陈文龙遂被执。被俘后开始绝食,押往杭州。景炎二年(1277)四月二十五日,陈文龙要求拜谒岳飞庙,当天傍晚卒于庙中。骸葬于西湖智果寺旁。宋端宗闻讯赠太师,谥“忠肃”,赐所祀庙名为“昭忠”。《宋史》有传。
陈献章为宋状元、抗元名臣陈文龙题画像赞诗一首,诗录下:
题宋状元陈文龙画像
文章甲天下,气节愧当时。
公母亦滂母,千秋名共驰。
按:滂母:东汉范滂之母。此诗作者陈献章把陈文龙之母比作范滂之母。
二十、陈献章留存莆田石刻“俞氏世家”
陈献章也是明代著名书法家,其书法自成一家。晚年时期,白沙先生更束茅为笔,独创“茅龙笔”书法,一直被视为书坛瑰宝。其书法苍劲雄健,别具风格。
明代兴化府莆田县仁德里澄渚俞里俞家,乃名著闽中的甲科世第,自俞钊至俞逊,祖孙七代科甲蝉联,簪缨相继,时称“七叶联芳”。明成化至万历间在广东任职的就有俞庆云、俞枢、俞维屏、俞大有等。
陈献章“茅龙笔”书法石刻精品“俞氏世家”四字为榜书行楷,款署:“陈献章书”。石碣通高168厘米,宽54厘米,厚36厘米。此石碣字迹清晰,保存完整。今存莆田市荔城区西天尾镇澄渚村小学旁。
陈献章此通书法石刻精品历经五百多年,依然完整保存至今,成为文献名邦和澄渚历史文化村重要的历史文物。 (同题续完)(吴国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