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 9月19日上午,随着巨轮汽笛的长啸,从印度尼西亚宾图尼港装载6万多吨液化天然气(LNG)的“闽榕”轮,顺利靠泊莆田港口岸专用码头载卸。在执勤现场,正在巡查的莆田出入境边防检查站执勤二队检查员王斌斌骄傲地说,2008年开始营业以来,他们已监护进口液化天然气481船,超过2800万吨,仅今年就已进口214万吨。
临近国庆70周年,该站民警沉入基层一线,推行“零等待”24小时通关服务,外轮靠泊后即可上下人员、装卸货物,将船舶非生产性滞港时间压缩至最低限度,全力打造能源进口的“美丽口岸”。同时,他们启动“清洁能源”风险评估机制,将LNG船舶可能受到天气、潮汐、航道等影响列入评估范围,量身定制服务措施,解决停靠外轮船员生病等突发情况。
“液化天然气公认是最清洁、高效、安全的燃料。随着国家经济和工业的快速发展,需要大量进口以满足市场需要。”当天,民警王斌斌拿着对讲机,带着沙哑的嗓音透露说,他们推行“即报即检、即靠即作、即检即离”服务,结合高清智能数字监控系统,最大限度地加快出入境验放速度。
如此高效的通关速度,令该轮英国籍船长BIRLEY ALAN KEITH颇为惊讶,作为中国自营LNG船的第一个船长,他说,以前外轮代理人员经常要在市区和码头来回奔波四十公里,办理相关通关手续一般要两个小时左右,而外轮在码头多停留一个小时,停滞费用就要多付数千美元。如今,莆田边检站在秀屿港区设立24小时执勤点,承担秀屿港区、LNG码头、莆头作业区等边防检查任务,停靠莆田口岸的外籍轮船可在港区直接报检。
窥一斑而知全豹,一幅“履职尽责、守土负责”的画卷渐次展开。执勤间隙,连续八天蹲点码头“待命处突”的新警谢翠红,在战友们畅谈社会发展进步,感悟新时代给大家生活带来的可喜变化。该站办公室民警黄宇玢,毕业于济南大学外国语学院。国庆前夕,她将自编自排的舞蹈《一二一,起步走》制作微信小视频,为偏远港区值勤民警和工人送上原汁警味的“文化大餐”,一下子俘虏他们的“欢心”。“某种意义上说,守护国家重点能源进口航线,就是在为中国梦‘添砖加瓦’。”轻妆淡彩、笑妍恬静的黄宇玢兴奋说道。
不要人夸颜色好,只留清气满乾坤。位于莆田口岸的国家能源发展战略项目、中海油福建LNG接收站,是中国第一个完全自主引进、接收、管理的大型液化天然气项目,总投资近300亿元,主要从印度尼西亚、马来西亚、尼日利亚等国进口天然气。1500万吨液化天然气相当于2000万吨原油,以一家三口每月使用9方天然气计算,可为1000万户家庭使用20年。 (吴志 育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