滥觞于莆田的三一教,自明代林龙江先生创立以来,已历四百余年,其间几度兴废。既有明朝万历年间初创时期及其后一段时间“先生之祠遍天下”,“其徒从者云集”,“士大夫操此论者十之八九也”的兴盛;也有清朝康熙、乾隆年间两次遭禁后“吾道式微,继起无人,书多散失”的急剧衰落。自那以后许多堂祠以书院为掩护,转入秘密活动。及至道光、咸丰年间,三一教方又从民间地下秘密活动转为公开倡教,并逐渐从式微走向复兴,其中流砥柱领军人物就是陈智达和梁普耀。
陈智达,今福建省莆田市涵江区三江口镇鲸山村人,俗名尧嶟,以字行,智达为法名。生于清道光二十年庚子(1840),卒于清同治十一年壬申(1872)。陈智达“幼即颖悟,于医卜术数诸书,无不深究其理。”他在知日仙师的引导下“一入夏门,专求性道,非欲表异于众,实欲务求于精。心之所专,神亦来告,故于教主心法,列圣真诠,了然于心,即了然于口”,深得三一教真传。后世三一教徒尊称其为“三教继承弟子”。
清同治五年丙寅(1866),陈智达于本村择地起建三教祠,命名为“悟本堂”。他与梁普耀一起以悟本堂为基地,搜集整理三一教经典,编写通俗读物,如《三教初学指南》等为宣传品,制订了《三教规条》、《悟本规程》等教规、教条、教仪、教阶制度,频频赴各地传道,宣讲《林子三教正宗统论》,广收门人,发展教徒。陈智达讲道或教授门徒时“不遽告以微妙,而谆谆以立身行已,存心养性为先”,故门人教徒信众大增,当时在他的倡导下,临近各地的三教堂祠纷纷重建,扩展至三十多座。这些堂祠共尊他为“总持师”,请他主持三一教务,并称由他倡道重建并领导的这些堂祠为“悟本系”。
梁普耀俗名开姐,字君隆,今福建省莆田市涵江区苍林西坡人,普耀为法名,又号真阳子。生于清道光二十四年甲辰(1844),卒于清光绪二十九年癸卯(1903),系陈智达表弟。梁普耀自幼聪慧过人,幼年起就追随陈智达学道,十四岁时,陈智达就教以正道,至十九岁就能与陈智达共同参究经义。他潜心修道,著有《林子本体经释略》等书。他协助陈智达以“悟本堂”为基地,倡建重修各地堂祠,不遗余力地赴各堂祠会道传经,弘扬三一教,使三一教的影响不断扩展。他于同治十一年壬申(1872)陈智达逝世当年,接任三一教总持师,教徒世称“三教继传弟子”。
在陈智达和梁普耀倡导和影响下,莆仙两地的三一教徒学悟本之道纷纷恢复活动,清末民初,“莆仙二邑先生专祠数百,香火薪传不绝”。据《莆阳明德集》记载,当时活跃在莆田城区一带的函三派就是“学悟本之道,修身养性,开莆仙三教联合会”的。
陈智达在鲸山村起建的“悟本堂”,座西朝东,背靠石山、面向东海。最先只建有主殿,后由檀越主陈智达之族弟,法名“智远”者捐资扩建下殿,成为上下双殿。民国初年又扩建两旁护厝。历经一百一十八年后,曾于1984年重修。复于1999年由门徒及信众鸠资及各有联系的堂祠捐资再次重修,整座殿堂金碧辉煌、焕然一新。
悟本堂主殿正中供奉三一教主林龙江。右帐中祀三峰张真人,两旁为玄坛元帅和韦驮,左帐中祀晚春卓真人,两旁为陈智达和梁普耀。悟本堂所有的石柱上均刻有楹联,楹联大都出自名家之手。如大门前廊柱的“大道修明三教一中原本体,法门高广元功九序证传心”一联出自我省著名书法家陈奋武之手。又如“麟石开宗归圣教,鲸山接脉契玄机”为民国时三教名人、书法家,莆田城内“函三堂”的倡始人之一陈唐彬所撰等等。悟本堂前有一埕场,埕场的前方为圆弧形,此形状为悟本堂所特有。
每年农历十月十五,悟本堂最先举办兰盆大会,又于十月十六日会道讲经。接下去,悟本系各堂祠轮流举办这两项活动。
2003年,在埕场前方左侧新建双层四开间的“陈智达纪念馆”。纪念馆楼上陈列厅墙壁中央挂着陈智达先生的画像,画像两旁是现任悟本堂掌教师陈道懋所撰对联:“悟到真如智参天地,本来般若达透虚空”。此联为嵌字联,分别嵌入“悟本”、“智达”等。张挂有介绍陈智达、梁普耀的生平传略及有关字画等。还陈列有三一教的经典著作,其中有悟本堂在宣统年间刊刻付梓的《林子三教正宗统论》36册,或手抄或印刷或油印的《夏午真经》若干册,悟本堂与省心堂一起于民国戌午年(1918)重镌的《林子四书正义》及《三教初学指南》,此外还陈列有幸存的宣统年间的《林子三教正宗统论》木刻板若干块等等。(陈文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