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劣与乃
(1)劣,莆仙音似“略”第6声。其中一个义项相当于“仅仅”的意思。《正字通·力部》:“劣,薄也,仅仅不足之辞。”《(南朝)宋书》载:刘德愿善于驾车,曾经竖立两柱,使其中“劣通车軸(仅仅够车轴通过)”,然后从一百多步外驾驶牛车长驱,至离柱子仅仅数尺,用鞭箠(chuí,作动词莆仙音衰上声)打牛,让牛从柱间奔驰直过,竟然如此的精确。《汉语大字典》引清·李调元《勦说》云:“劣,与‘略’同。”唐·陆龟蒙《江墅言怀》:“病身兼稚子,田舍劣相容。”说的是田舍只够勉强容身。
(2)其实“劣”字表示“仅仅”,是非常后起的用法,历史最悠久的是“乃”字,读如“肉(n曰切)第6声”,我们常常n、l不分,所以莆仙读音也如“劣”。《吕氏春秋·义赏》:“天下胜者众矣,而霸者乃五。” 《史记·项羽本纪》:“项王乃(于是)复引兵而东,至东城,乃有二十八骑。”第二个“乃”字,读如白话“肉”第6声,仅仅也。
(3)劣,相当于“刚”或“恰”或“才”。莆仙读音近似ló或nó(歌韵)。唐·李群玉《浔阳观水》:“南经梦泽宽浮日,西出岷山劣泛杯。”宋·陈克《菩萨蛮》:“绿阴寂寂樱桃下,盆池劣照蔷薇架。” “乃”字也有这个音这个义:“《大戴礼记·保傅》:“古之王者,太子乃生,固举之礼(必定举行这个仪式)。”清·王聘珍《解诂》:“乃,始也。”
2.益
益,更加。这个用法的“益”字,莆仙读音同“溢”或“呃”。如:我比他益高。他做得比我益好。陈寿《 三国志》:“故任益隆(大)者负益重,位益高者责益深。”“任”和“位”是职位的意思。又,益,莆仙读如隘(音爱),有多、再的意思。莆仙话威胁人:“你益(音爱)讲!”《战国策·齐策》:“可以令楚王亟(急)入下(攻占)东国,可以益割於楚。”高诱注:“益,多。”又,“有请者曰:‘臣请(请求)三言而已矣,益一言(若多说一句),臣请烹(下油锅)。’”
3.至好与第一好
《康熙字典》至:“极也。”至亲兄弟,至好,至高,至少,至多。“至”字作副词,读音常常与“第一”两字的合音几乎相同,似děi或dèi。朱熹曾说:“止者,所当止之地,即至善之所在也。”《淮南子》:“威仪并行,是谓至强。”《荀子·正论》:“罪至重而罚至轻,庸人不知恶矣。”这些句子里的“至”字,都不应该用“第一”代替。白居易《劝酒诗十四首》:“何处难忘酒,军功第一高。”但是莆仙人所说的“děi或dèi早”、“děi或dèi好”等等中的“děi或dèi”也许更多是“至”字而不是“第一”两字合音。
4.盛与盈
盛,盛满。莆仙读音如“阵”。《素问·皮部论》:“其入于络也,则络脉盛色变。”王冰注:“盛谓盛满。”《水经注·河水》:“河盛则委泛(委、尾同音,水之尾泛滥),水耗则辍流(断流)。”盛,又,充分;充足。《素问·上古天真论》:“女子七岁肾气盛,齿更发长。”盛,莆仙读如旺盛的盛(音如剩),是中古读音。“盛”读如“阵”(ding5),则是上古读音。
盈yíng,《说文解字》:“盈,满器也。”“盈”字的先秦时代拟音近似今天的dieng,接近于“盛”音,然而是平声。春秋时晋国的栾盈作乱失败,整个家族被杀。《史记》记载栾盈,因为避讳西汉惠帝刘盈,而改作栾逞。后人据此而知“盈”字上古读音近似“逞”。
5.理论、理睬、插手
理论,莆仙常常音讹为“理连(音len5)”,谓与之争论,讲理;理睬。如,“你不必理论他”。北宋《册府元龟》:“如五年内不来复业者,任便收租佃者为主(让租户成为田主)。逃户不在理论之限。”明·汤显祖《紫钗记·节镇宣恩》:“如今卢府着忙,不暇理论到此事。”《水浒传》:“待我回来,自和他理论。”《西游记》:“行者认得他是妖精,更不理论,举棒照头便打。”
今莆仙俗语听起来如“插石”者,正字可能是“插手”:参与也。《朱子语类》:“如鲁有三桓,齐有田氏,晋有六卿,比比皆然,如何容圣人插手?”
6.石头纹理与倒理
石头是有纹理的,顺着纹理把石头判(莆仙音puà,剖也)开,比较容易,而且剖判开的石头表面比较平整。如果不按纹理,横着判开石头叫倒理判,实际上是斩断石头,横断面凹凸不平。倒理,莆仙读音如“倒礼”。宋·唐积《歙(shè)州砚谱》提到安徽歙砚各种各样的罗纹(回旋的花纹),其中有“倒理罗纹”,即横断罗纹。
7.箠与棰
(竹)箠、(木)棰,作名词时,莆仙读如chuei2, 如鞭策耕牛的牛箠。作动词时,读如suei3,即垂上声,或衰上声。也如现代汉语的“甩”音。
8.册、栅、书
莆仙人谓书本曰册,说“看书”,听起来如“看册”。陈独秀在《小学识字教本》里说:册在甲骨文、金文乃竹樊篱之樊的初字,故编木栅栏之栅(zhà)从册从木。简册、书册乃后起之事。
9.踖,亦作藉
《礼记·曲礼上》:“毋践屦(鞋子),毋踖席。”践,莆仙读如实践的践,是中古以来读音,上古音似dzion,莆仙读似tiō或tiò。孩子们在床上乱tiō。踩鞋后跟,曰tiò后踏。踖jí,亦作藉。“践”与“踖”互文,都是践踏的意思。“毋踖席”,不可以用脚踩踏席子。
10.鸡鼓?鸡罟?鸡卤?
“西”是“栖”的本字,篆文写作“卤”。《说文解字》:“日在西方而鸟栖,故因以为东西之西。”陈独秀《小学识字教本》说:“(卤)为编竹之篓,鹵即从此(变来)。”鹵、婁(娄)、百、曰、白等字“象编竹立体之器”。“鹵为盛鹽(盐)之篓,鲁为盛鱼之篓,故鹵与鲁,樐与橹,古皆通用。鲁莽或作卤莽,鹵簿或作橹簿”,“栖鸡之卤,盖为竹篾芦苇编成之器,以之置鹽则为鹵,以之栖鸡则为卤”。《诗经·王风》:“鸡栖于埘,日之夕矣。”埘,音时,古代墙壁上挖洞做成的鸡窝。后来发展成用竹篾编成夜间栖鸡的竹器。这种竹器莆仙叫“鸡ǒu”,应该就是陈独秀所说的栖鸡之卤,连读变音为“鸡ǒu”。鸡鼓、鸡罟只作记音,非正字也。“鸡鼓”谓该竹器形状如鼓。罟则是网的总称。罟作动词,则表示以网捕捉鱼或鸟兽。(朱祖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