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音像
彭韶像
三、成化六年(1470)三月,莆名士、翰林院编修陈音以灾异陈时政,又奏请起用陈献章事。
陈音(1436—1494)字师召,别号愧斋。兴化府莆田县东山涵头(今涵江区涵东街道办事处顶埔社区紫璜)人。天顺八年(1464)进士,选翰林庶吉士,次年(1465)八月授编修,与修《英宗实录》,成化三年(1467)八月书成,赐白金二十两文绮二表里罗衣,升俸一级。成化十二年(1476)二月,九年秩满进侍讲。成化十九年(1483)擢南京太常寺少卿,命兼掌南京翰林院事。弘治五年(1492)九月升南京太常寺卿。弘治七年(1494)六月卒。终年五十有九。卒后入祀莆田乡贤祠。其著有《愧斋集》十二卷。
成化五年(1469)春,大儒陈献章会试再次下第,回江门“杜门却扫,潜心大业”。陈献章的落第,引来朝中一片惋惜之声。成化六年(1470)三月,时任翰林院编修陈音以灾异陈时政,言:“讲学莫先于好问。陛下虽间御经筵,然势分严绝,上有疑未尝问,下有见不敢陈。愿引儒臣赐坐便殿,从容咨论,仰发圣聪。异端者,正道之反,法王、佛子、真人,宜一切罢遣。”章下礼部。越数日,又奏:“国家养士百年,求其可用,不可多得。如致仕尚书李秉,在籍修撰罗伦、编修张元祯、新会举人陈献章皆为世人望,宜召还秉等,而置献章台谏。言官多缄默,愿召还判官王徽、评事章懋等,以开言路。”忤旨切责。朝廷以陈献章举人不合征聘例为拒。大材不用,甚为可惜。
四、陈献章与彭韶
彭韶(1430—1495)字凤仪,号从吾。兴化府莆田县涵口(今荔城区新度镇港利村)人。后移居城内朱紫巷(坊巷)。天顺元年(1457)进士,二年四月授刑部山西司主事。既三载,守制归。成化初起复,改广东司。未几,署员外郎。寻进广东司郎中。成化六年六月升四川按察副使,十一年(1475)正月升四川按察使。成化十四年(1478)正月升广东左布政使。成化十八年(1482),彭韶上疏荐举陈献章。成化二十四年(1484)四月,以都察院副右都御史巡抚南直隶苏松等处,总理粮储。二十一年(1485)四月,召为大理寺卿,寻改都察院右副都御史,巡抚顺天等地,兼整顿蓟北军务。弘治元年(1488),召为刑部右侍郎。同年九月转刑部左侍郎。弘治三年(1490)四月改吏部左侍郎。弘治四年(1491)九月升刑部尚书,命侍经筵。弘治六年(1493)三月,充殿试读卷官。同年七月致仕归莆。弘治八年(1495)正月十一日卒于家,享年六十有六。赠太子少保,谥“惠安”。仍遣官谕祭营葬。后入祀莆田乡贤祠。《明史》有传。其著有《彭惠安集》收录《钦定四库全书》。
成化十八年(1482),广东左布政使彭韶、两广总督朱英前后具本荐陈献章于朝。彭韶《荐举陈献章疏》对陈献章评价极高,曰:“心术正大,识见高明,涵养有素,德性坚定,立志愿学于古人,荣辱不足以介意,诚高世之儒也。……臣等自度才德不及献章远甚,……”《荐举陈献章疏》录如下:
荐举陈献章疏 彭韶
窃闻名德之贤,成就甚难,储之朝廷,关系实重。是以古昔圣帝明王,咨询搜求,罔间遗逸。小或致之,大或起之。动则赖以成显著之事功,静则因以系士心之向慕。声望风采,郁为国华。《大学》所谓“惟善以为宝”是也。窃见广州府新会县监生陈献章,心术正大,识见高明,涵养有素,德性坚定,立志愿学于古人,荣辱不足以介意,诚高世之儒也。往者成化五年(1469)应试春闱,偶失甲第,给假回还,杜门养志。沈潜圣贤之书,实窥体要;洞达事物之理,有见精微。才虽未试,行则可保。今年五十余矣,读书践履,愈觉纯熟,孝义著闻,人皆感动。臣等自度才德不及献章远甚,犹且叨食厚禄;顾于醇儒,反不见用。非惟臣等之心诚切不安,亦恐国家不及收用,坐失惟善之宝也。伏见天顺年间,英宗皇帝闻抚州民人吴与弼,文行高古,特加礼聘,处以官僚,奈缘老病,辞不供职,是以未见作用之效。今献章年力盛强,大非与弼之比,伏乞圣明以礼徵召,量处以在京儒官职事,则必有以补助圣德,风动士类矣。
陈献章闻布政使彭公(彭韶)上荐剡,为其举荐,感慨作《闻方伯彭公上荐剡》二首以记之。诗录如下:
闻方伯彭公上荐剡
一
当时尊孔孟,用世必诗书。夫我何为者,先生非过欤?
长歌扶晚醉,短发向秋疎。坐惜篱前水,垂竿试钓鱼。
二
骨相合长贫,岩棲累十春。忽传邦伯疏,见笑北山神。
伎俩只余子,行藏独老亲。古来称冰鑑,谁是鑑中人?
陈献章又作《复彭方伯书》信札一封,对布政使彭公(彭韶)上疏举荐深表谢忱。称赞大方伯彭公(彭韶)当世之豪杰也。《复彭方伯书》录如下:
复彭方伯书
古冈陈某薰沐顿首,复书大方伯彭大人先生执事:
新凉惟台履吉庆,去冬林别驾过白沙,得执事手书,后又得所寄绝句诗,具悉雅爱。继又闻诸人,执事以贱名污荐尺,天官以执事之言为重,亟赐允行。近者,蒙遣守令降临衡宇,书币煌煌,先后疊至。太守执 ,宣喻于庭曰:“是大方伯彭公使某归陈白沙徵币也。”闻命兢惶,罔知攸措。
执事当世之豪杰也。吾党以执事为模范,斯文以执事为司命,庙堂以执事为柱石。执事一嚬笑,一举措,天下将视以为轻重取舍。甚哉,执事之动不可轻也。
仆本麋鹿之性者也。虽少读书,全无抱负;中岁闭门,惟近药饵。好事相传,类多失实。执事徒信人言,以为可用,斯名一出,士类扬之,闾里荣之,仆不知何以得此于执事意者。方今之俗,廉耻未兴,将以兴之欤,奔竟未抑,将以抑之欤?不然,执事眼高一世,必不以天下之望负天之人也。
夫天下非诚不动,非才不治。诚之至者,其动也速。才之周者,其治也广。才与诚合,然后事可成也。孔子曰:“如有用我者,朞月而已可也,三年有成。”圣人过化存神之妙,不可一二窥测,天下不动不治,动以治之。圣人与学者一耳,未有不须诚以动,不须才以治者也。如仆者,忠信不修,章句为陋,才既不足以集事,诚又不足以动物,徒以虚名玷污荐尺。进则无益于事,徒丧所守,以上累执事之明,止则人将以我为固守一节,非通于道者,亦非所以立大中而奉明训也。二者之虑,往来乎胸中,几日而后決之。子使漆雕开仕,对曰:“吾斯之未能信。”开以夫子为的者也。夫子不能使之仕,何则?人之知己不如己之自知。苟未信也,师不能强于弟子。仆自知甚明,惟谨素履,罔俾玷缺,庶几丘园之义尚足以少裨明时,使奔竞者愧而恬退者劝,亦仆所以报执事之万一。若曰:“可以仕焉。”仆不知其可也。矧今自汗又作,俯仰或过,衣裳尽湿。此亦郡守所目擊。设任之劳事,何以堪之?伏惟执事察仆之志,矜仆之愚而弗强焉。幸甚,幸甚。
成化十八年(1482),广东左布政使彭韶、两广总督朱英前后具本荐陈献章与朝。后彭韶作《送陈公甫先生诗序》一篇,对陈献章德才兼备,声名满四海,赠诗以赞。《送陈公甫先生诗序》录下:
送陈公甫先生诗序 陈公名献章
彭 韶
圣贤之道,体用具而已。孔子论士,以行己有耻,使命不辱为先,修孝弟(悌)、谨言行者次之。《大学》言明德而必及新民,《中庸》语率性而必及修道,《西铭》父乾母坤,乃至民胞物与,盖合内外之道,而本末之事,未尝偏主独胜,以为学也,昔者君子学既成矣,人不吾知,陶陶嚣嚣,若将终身焉。苟知而求我,则起而从之,推所有以及诸物,以经济显扬为务。未尝狭视斯世,而曰“是何足与言仁义也”;亦未尝厚诬吾民,而曰“氵克转渐 讹也”。于是遂应大君之命,陈力就列,不出位、不旷官也。若遭时行志,则如傅说、武侯(诸葛亮)、伊川(程颐)、鲁斋(许衡)其人,揭正义于中天,振斯文于来裔,其烈盛矣。或事与时违,则见几而作,引身以退,而亦不忍归曲上下,求以吾誉焉。夫用心至于如是,非德充学盛、量洪识远,岂能为此大全之学哉?新会陈公甫先生,隐学三十年余矣,巡抚大臣贤之,荐于朝,下所司劝驾。先生徐白于母,忻然命之行。噫!此斯文正气之一几兹行,其必有合哉。一时注想,何异神明?先生亦必有以处之矣。某忝相知于其行也,赠以诗曰:“大道本无外,此学奚支离?人己彼此间,本末一贯之。是以古人心,包遍无遐遗。卷舒初不滞,动止在随时。白沙陈夫子,抱道真绝奇。林间三十载,于学无不窥。行周材亦足,知崇礼愈卑。珠玉虽固閟,山水自含辉。声名满四海,荐牍遂交驰。一朝征书至,八十慈颜嬉。有司劝就道,束书敢迟迟。积诚动天听,纳牖契神机。治化淳以洽,转移良在兹。”
成化十九年(1483)九月初四日,奉旨:“陈献章与做翰林院检讨去,亲终疾愈仍来供职。”先生时在床褥。不能行动,乃遣侄景星具《谢恩疏》于鸿胪寺。遂南归。时任广东左布政使彭韶作《送陈公甫返广》一首以赠。《送陈公甫返广》诗录下:
送陈公甫返广
彭 韶
白云缥渺出林端,磐礴回风欲雨难。
敛却神功归洞去,故山依旧碧巑岏。
在彭韶任广东左布政使期间,陈献章还代作《代简答方伯彭公》五言古诗一首以明志。诗录如下:
代简答方伯彭公
大贤望于人,往往非独守。难将一人意,满足天下口。
氤氲复氤氲,东君欲放春。梅花何太早,早报越城人。
弘治六年(1493)七月,刑部尚书彭韶致仕还莆。陈献章称受知于先生者,不可无言,作《次韵顾别驾奉寄彭司寇》二首以贺。称赞彭司寇(彭韶官刑部尚书,刑部尚书别称“司寇”。)“今代为官到六卿,闽中此老最光荣。”诗二首录如下:
次韵顾别驾奉寄彭司寇
序云别驾顾勉庵(顾叔龙,莆田在城行尾人,广州府通判,肇庆府同知。)闻司寇彭从吾先生得请致仕,还莆,赋近体诗二章贺之。谓仆受知于先生者,不可无言。既示之诗,寻又以简来促,因述所闻,附其韵,为和答之歌,非所欲闻于司寇者也。
一
今代为官到六卿,闽中此老最光荣。
面前路阔身须退,阙下人嗟代有名。
晚秫还家新酿熟,溪锄试手药苗生。
相看不厌壶山好,笑拂松根坐月明。
二
二疏谁参汉大夫,都门今卖《送归图》。
岂无经济酬当宁,已道头颅非故吾。
自古功名关宠辱,几人廊庙不江湖?
木兰之水清无恙,以配先生不可乎?
弘治八年(1495)正月十一日,彭韶卒于家,享年六十有六。赠太子少保,谥“惠安”,仍遣官谕祭营葬。
陈献章怀着万分悲痛之情,作《彭司寇挽词》三首,因其年迈,已六十八岁,遣子不远数千里来莆吊丧。《彭司寇挽词》三首录如下:
彭司寇挽词
一
男子固多奇,如公更不疑。经纶思昔日,功业问当时。
鬼幸村巫小,棋还国手知。杜陵秋月下,兴尽《八哀诗》。
二
侃侃亦訚訚,行违榜要津。鸟还江上瞑,人老世间春。
禄尽休言命,愁多不为亲。武夷最高处,东望一沾巾。
三
斗气空遗剑,床灯不照琴。春怀不自得,老病忽相寻。
事往浮云梦,山余宿草心。平生孺子意,絮酒一何深。(吴国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