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是
天气预报:
莆仙方言寻根(八)
【发布日期:2019-09-16】 【来源:本站】 【阅读:次】

1.“六达”、碌碡

旧时用耕牛犁田,最后的水田平整有三道工序:先用耙把大的土块耙成小块,把比较高凸地方的泥土用耙运到附近低下的地方,大体耙平田地。接着用“六达”把田地基本压平压实。“六达”是一种宽两尺多一点、约一丈二尺长的木框,中间安装一根直径六寸能够转动的直杉木中轴,中轴凿成像杨桃状的刃口稍微锋利的六叶。耕牛者踩在两边木框上,牛拉着“六达”前进时,中轴自动转动,六叶的刀刃把稍大块的土块切成小块,同时依靠耕牛者身体重量,中轴把水田压平压实。最后一道工序是用12尺×6寸×4.5寸的平直长方体杉木梆,称为“田梆”,把田地压得更平滑更平整。一直只知道“六达”这个读音,但不知道怎么写出来。

《汉语大字典》:“碌碡,农具名。用来碾压谷物或场地的石磙。宋·范成太《四时田园杂兴》之六:系牛莫碍门前路,移系门西碌碡边。”清·王士稹《題门人李苍存秋获图》:“广场鸣碌碡,茅簷欢鸟雀。”南洋平原上这种农具我们都叫石磙,所以读到这个词条没有感觉。有时候离解决问题只差一小步的努力。再查阅《康熙字典》碡:“《广韵》《集韵》徒谷切,音读。碌碡,田器。用以磨田使平也。《正字通》碌,通作石鹿、磟。亦借鹿、轆。”碌碡的碌,普通话读liù,同磟;碡轻读zhou,单字碡,读为zhóu,旧读dú,音毒。“碌碡”读为liùdú,正与莆仙方言读音“六达”相对应。对于莆田南洋平原的木制“六达”来说,《康熙字典》的“碌碡”才是正解。

2.咙喉与喉咙

《宋书·五行志》记录了一个民谣:“昔年食白饭,今年食麦麸。天公诛谪汝,教汝捻咙喉。咙喉喝复喝,京口败复败。”东晋王恭镇守京口,诛杀王国宝,百姓间流传此歌谣。歌谣说过去吃白米饭,今年只能够吃麦麸了(属于不祥之兆)。麦麸,莆仙说“麸(音铺)壳”。天公要诛杀你,会捻住你的咙喉。捻咙喉,是王恭将死亡的征兆。只有两晋南北朝说咙喉,隋唐以后说喉咙。莆仙方言读音似“犁喉”,说的正是两晋之音之词。喝复喝,喝,莆仙音如贺,“复”字无义,相当于莆仙方言的啊或“压”音,用于补充音节,如《木兰诗》的“唧唧复唧唧,木兰当户织”。果然不久王恭就被捕杀头,而京都咳嗽大流行,人人咙喉“喝复喝”云云。

3.幺黾

《康熙字典》说:“黾(měng),又《韵补》叶名舌切,音蔑。后汉桓帝民谣:举秀才,不知书。举孝廉,父别居。寒素清白浊如泥,高第良将怯如黽。”《谭苑醍醐》云:“泥音涅。或音匿。黾音蔑。或音密。”《晋书》作怯如鸡,是不知其音而乱改。所以,莆仙说小青蛙为“幺黾”,乃两汉之读音也。

4.参参、灿灿

参参,长貌。莆仙音似can5。《前汉·文帝纪·有长星出于东方注》:“彗星光芒长,参参如埽篲。”彗星的光芒“参啊参”,犹如扫帚的尾巴。莆仙同音的还有“灿啊灿”,但是意思不同。闪闪发亮貌。唐·韩愈《和李相公摄事南郊览物兴怀呈一二知旧》:“灿灿辰角曙,亭亭寒露朝。”又,色彩鲜艳貌。明·冯梦龙《东周列国志》:“桃有华(花),灿灿其霞。”

5.乃与然

《前汉·贾谊传》:“太子廼生。” 廼,乃,两字莆仙读音都是no2。才也。又,乃,作“这样,如此”,是副词,用于形容词或动词之前,莆仙读nā。表示疑问或指示,相当于“这样”,“如此”。《庄子·德充符》:“子产蹴然改容更貌曰:‘子无乃称。’”您别这样称呼。《世说新语·赏誉》:“谢车骑问谢公:“真长性至峭,何足乃重?”东晋名士刘惔,字真长。真长性情严厉,为什么会如此受器重呢?“然”字作“这样,如此”,常用在句末,莆仙也读nā。《墨子》:“有之不必然,无之必不然。”有之不一定nānā(如此),无之一定不会nānā。

6.糯读düò和nuòn

糯,《集韵》奴卧切。又奴乱切。黏性稻。糯米莆仙只叫秫米。“糯”字莆仙读音为düò,常重复说为düòdüò,是很黏腻或粘滞的意思。奴乱切,莆仙当音如闰第4声(nuòn),nuòn nuòn,粘而韧也。

7.蹩躠biésà;踶跂zhīqí

王先谦《庄子集解》:“李云:蹩躠、踶跂,皆用心为仁义之貌。”《汉语大字典》用心力貌。蹩躠,单字各音如别、色,连读似“别勒”。踶跂,古音似“第己”。《庄子·马蹄》:“蹩躠为仁,踶跂为义,而天下始疑(音凝,安定,凝聚)矣。”婴儿及幼儿常常会勉力做些力所不能及的事,比如搬动椅子等等。大人常常说:“这稚子蹩躠死,掇(莆仙音如多)竹椅。”也用于评论成年人的不自量力。我怀疑,“竹椅”似应从两三千年前的“踶跂”与莆仙方言“竹椅”因为音似而同化。

8.伤与太

隋朝陆法言编《切韵》,《唐韵序》引陆法言论音韵说:“吴楚则多伤轻浅,燕赵则多伤重浊,秦陇则去声为入,梁益则平声似去。”“伤”通常只作动词和名词。放在形容词之前,表示太、过分的意思,莆仙读音似稍(萧),在古汉语里偶见。但是在莆仙方言里却经常使用。同音的“稍”,略微的意思,但是也作“极为、非常”用。《文选·江淹〈恨赋〉》:“紫台稍远,关山无极。”因为容易引起歧义,故亦少用。经史俱用“大”字表示极端或过分,后代乃以“太”代替“大”字。如《诗经·大雅·荡之什·云汉》:“旱既大甚,则不可推。”

9.肥充

肥充,肥胖也。充,莆仙读第5声。《仪礼·特牲馈食礼》:“宗人视牲告充。”《后汉书·董卓传》:“(董)卓素充肥,(被放火燃烧时)脂(油,脂肪)流于地。”《太平广记》引《广古今五行记》:“家有一犊,肥充可爱。”

10.射(莆仙音似耀),猜也

“射”字一个意思是猜度,神夜切,音社。《荀子·解蔽》:“其为人也,善射以好思。”《太平广记》引侯白《启颜录》:“我与汝等作谜,可共射之。”但是,《康熙字典》射:“又叶于略切,音约。《诗·大雅》不可度思,矧可射思。”而“约”字音同药,又音同要。值得注意的是“约”作估计、推测,只作副词,不作动词。北宋《册府元龟》:“其租约百九十馀万。”又,“周瑜回,约得数百万只箭”。(朱祖厚)

分享至:
打印】 【 关闭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