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是
天气预报:
王阳明与莆人的情谊(一)
【发布日期:2019-08-15】 【来源:本站】 【阅读:次】
 

 

王阳明像

 

 

林俊像

 

王阳明(14721529),名守仁,字伯安,自号阳明子、阳明山人,世称阳明先生。明弘治十二年(1499)登进士第,官至南京兵部尚书,封新建伯。其生于浙江余姚,嘉靖七年十一月廿九日(公元一五二九年一月九日)卒于江西南安,葬于浙江山阴洪溪之高村(今属绍兴县兰亭镇)。隆庆元年(1567),追赠新建侯,谥“文成”。万历十二年(1584)从祀于孔庙。其留有《王阳明全集》、《传习录》等传世。

王阳明是中国历史上一位杰出的政治家、军事家、思想家。其一生文治武功俱称于世,对传承与发展儒学的贡献尤为卓著。其学上承孟子,中继陆象山,而形成为风靡明代中后期并与程朱理学分庭抗礼的阳明心学,或曰阳明学、王学。其学说影响,不仅及于我国明清两代以至近现代,而且波及日本、朝鲜等东亚国家,成为东方文化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王阳明与莆友人刑部尚书林俊、兵部右侍郎林富、寿州知州林僖、顺德知县林应骢等结下深厚的情谊。王阳明与莆田弟子马明衡、陈杰、林达、林子文、林学道、蓝渠等人的师生情谊亦深。王阳明举荐莆田生员陈大章于南宁府学讲解演习仪文节度。现综述之,以存史料。

一、王阳明与莆友人

(一)王阳明与林俊 附其弟林僖,侄子子文(王阳明弟子)

林俊(14521527),字待用,号见素,晚号云庄逸老。莆田县城内联桂坊(俗称柴行巷,今荔城区凤山社区东大路)人。景泰三年(1452)二月十一日生。成化十四年(1478)进士,成化十五年(1479)授刑部主事,成化二十年(1484)迁本部四川司署员外郎。极论妖僧继晓,下狱,谪姚州判官,累迁湖广按察使,引疾告归。弘治十三年(1500)四月,赴召为南京都察院右佥都御史台,提督巡江兼理操江。弘治十六年二月,受命巡抚江西,正德元年(1506)七月,升右副都御史致仕。正德四年(1509)十二月(一作正德五年)复以副都御史巡抚四川,平蓝鄢诸寇,晋右都御史。正德六年(1511)十一月致仕,俊归,蜀士民号哭追送。正德十六年(1521)四月,世宗嘉靖登极,敕召为工部尚书,嘉靖元年(1522)正月四日,始赴召。四月改任刑部尚书。嘉靖二年(1523),乞致仕,连上八疏,七月二十二日奉圣旨,特允所请,加太子太保致仕。嘉靖六年(1527)四月初六,是夜二鼓卒于家中。享年七十有六。卒后入祀莆田乡贤祠。隆庆元年(1567),赠少保,赐葬祭,谥贞肃。墓在尊贤里(今荔城区西天尾镇溪白村隔垅大观山)。其著有《西征集》、《见素文集》二十八卷、《奏疏》七卷、《见素续集》十二卷。另撰写有《木兰陂集序》。其中《见素文集》十四卷,被收进《四库全书》。

成化十八年(1482),王阳明时年十一岁,随父王华(时任翰林院修撰)寓京师百官宅,与林俊(时任刑部陕西司主事)比邻而居,两人相识四十多年,为忘年交。在王阳明出仕后,两人的交情日益加深。正德元年(1506)二月,王阳明上封事,下诏狱,寻谪贵州龙场驿驿丞。正德二年(1507)在赴谪至浙赣交界草萍驿时,收到林俊(时丁忧在莆家)来诗,其次林见素韵作诗一首《草萍驿次林见素韵奉寄》(见《王阳明全集》二册第七五八页)奉寄,诗录下:

草萍驿次林见素韵奉寄

山行风雪瘦能当,

会喜江花照野航。

本与宦途成懒散,

颇因诗景受闲忙。

乡心草色春同远,

客鬓松梢晚更苍。

料得烟霞终有分,

未须连夜梦溪堂。

正德十一年(1516)九月,王阳明升都察院左佥都御史、巡抚南、赣、汀、漳等处。正德十二年(1517)二月,平漳寇。四月,班师。九月,改授提督南、赣、汀、漳等处军务,给旗牌,得便宜行事。自正德六年(1511)十一月致仕归家已六年的林俊收到好友王阳明来信后作《复王阳明》书信一封,林俊赞赏好友王阳明“中立时行,运醇镇躁,以大收儒効”。林俊还对其子林达,其侄子文幸被好友王阳明收为弟子并下严督之教表示欣慰和至惠。

复王阳明

廷言大参回承,致书惠兼,审宪纪霜肃道,况玉润漳寇毕功,寻转而经略赣之新关。儒为世道赖,固然而值,今一遇有余嘅焉。执事中立时行,运醇镇躁,以大收儒効。少违枘凿,将欲委唾残弃之具,不诚知轻重大丈夫哉。夫假通以行志,犹欲强尺枉以望寻之直,直不得分而枉不可反汗。孰肯立一恕以庇吾瑕哉?腹心之言同道僣论以叹世也。达(林达,林俊长子)子承论及渠材犹可教,区区甚难。渠举之若易,惜不立坚苦志,玩日愒月,竟之无所似适。子文(林俊侄子)亦异常局,学较博,然亦欠坚苦负美材。执事幸并下严督之教,收之弟子末,道风吹鼓不在门墙间也。至惠至惠。余惟吾道多爱,不宣。

林子文,林俊侄子。王阳明莆田弟子。

正德十四年(1519)六月下旬,致仕右都御史林俊(在莆)闻宁王朱宸濠发动叛乱,挚友王阳明在江西吉安起义兵,即夜使人范锡为佛郎机铳,并抄火药方,手书勉阳明竭忠讨贼。遣两仆从间道冒暑昼夜行三千余里以遗挚友王阳明,两仆至则朱宸濠已就擒七日。虽然佛郎机铳没有派上用场,但王阳明对挚友林俊“忠诚根于天性,故老而弥笃,身退面忧愈深,节愈励”的忧国忧民之忠心深表赞叹!(参见《王阳明全集》四册第一三九八页·卷三十四年谱二·正德十四年条目)

正德十五年(1520),王阳明撰《书佛郎机遗事》(见《王阳明全集》三册第一○一四至一○一五页)以纪念之。此文录下:

书佛郎机遗事  庚辰

见素林公闻宁濠之变,即夜使人范锡为佛郎机铳,并抄火药方,手书勉予竭忠讨贼。时六月毒暑,人多道暍死。公遣两仆裹粮,从间道冒暑昼夜行三千余里以遗予,至则濠已就擒七日。予发书,为之感激涕下。盖濠之擒以七月二十六,距其始事六月十四仅月有十九日耳。世之君子当其任,能不畏难巧避者鲜矣,况已致其事,而能急国患踰其家如公者乎?盖公之忠诚根于天性,故老而弥笃,身退而忧愈深,节愈励。呜呼!是岂可以声音笑貌为哉!尝欲列其事于朝,顾非公之心也。为作佛郎机私咏,君子之同声者,将不能已于言耳矣!

佛郎机,谁所为?截取比干肠,裹以鸱夷皮;苌弘之血釁不足,睢阳之怒恨有遗。老臣忠愤寄所洩,震惊百里贼胆披。徒请尚方剑,空闻鲁阳挥。段公笏板不在兹,佛郎机,谁所为?

正德戊寅之冬,福建按察佥事周期雍以公事抵赣。时逆濠奸谋日稔,远近洶洶。予思预为之备,而濠党伺觇左右,摇手动足,朝闻暮达;以期雍官异省,当非濠所计及,因屏左右,语之故,遂与定议。期雍归,即阴募骁勇,具械束装,部勒以俟。予檄晨到,而期雍夕发。故当濠之变,外援之兵惟期雍先至,适当见素公书至之日,距濠始事亦仅月有十九日耳。初,予尝使门人冀元亨者因讲学说濠以君臣大义,或格其奸。濠不怿,已而滋怒,遣人阴购害之。冀辞予曰:“濠必反,先生宜早计。”遂遁归。至是闻变,知予必起兵,即日潜行赴难,亦适以是日至。见素公在莆阳、周官、上杭,冀在常德,去南昌各三千余里,乃皆同日而至,事若有不偶然者。辄附录于此,聊以识予之耿耿云。

正德十六年(1521)四月,世宗嘉靖登极,敕召七十岁的林俊为工部尚书。此时在莆田的林俊作《寄阳明》书信一封,提出“纲纪之地治体风化所关,略细瑕崇大体第一义也”。应广开言路和整顿士风,“夫有德义以正其身,礼义以正其俗。我者皆正,则群小自帖”。

寄阳明

适闻召命北上,天子仁圣,群贤和会,诸老之弼亮不孤,泰平召致今日矣。惟白岩(乔宇,字希大,号白岩山人。太原乐平人。官至吏部尚书。)未至旧都,犹居洛也。纲纪之地治体风化所关,略细瑕崇大体第一义也。言路开矣,高取难烦取厌,则开者恐塞;幸门塞矣,短取媒隙取伺,则塞者且开。今日可幸也,亦可虑也。然此时士风亦须一还,服用之侈,威福之过,送迎之盛,巡守不时,历诸司不治事,官习于邪,吏肆其奸,学校廉耻道丧,杂流朋党风兴,不副人意,其不尽指也。夫有德义以正其身,礼义以正其俗。我者皆正,则群小自帖。是谓不威之威,世道之责,非执事诸老谁耶?不具。

正德十六年(1521)四月,世宗嘉靖登极,敕召林俊为工部尚书。六月,王阳明赴内召,寻止之,升南京兵部尚书,参赞机务。遂疏乞便道省葬。九月,王阳明归浙江余姚省祖茔。此时王阳明去信工部尚书林俊,信中赞扬林俊具渊博之学,俊伟之才,正大之气,忠贞之节。回忆其少年寓京师与林俊相识,又与林俊弟林僖相往复,其时固已熟闻习见,心悦而诚服矣。而对自己区区一时侥幸之功,连年屈辱之志,乃蒙林俊为之申理,诱掖过情,而褒赏踰分,又特遣人驰报慰谕。非常感激!对林俊平日与人为善之素心,大公无我之盛节深表敬佩!此书信《与林见素》(见《王阳明全集》三册第一一一四页)全文录下:

与林见素

执事孝友之行,渊博之学,俊伟之才,正大之气,忠贞之节,某自弱冠从家君于京师,幸接比邻,又获与令弟相往复,其时固已熟闻习见,心悦而诚服矣。第以薄劣之资,未敢数数有请。其后执事德益盛,望益隆,功业益显,地益远,某企仰益切,虽欲忘其薄劣,一至君子之庭,以濡咳唾之余,又益不可得矣。执事中遭谗嫉,退处丘园,天下之士,凡有知识,莫不为之扼腕不平,思一致其勤惓。而况某素切向慕者,当如何为心?顾终岁奔走于山夷海僚之区,力不任重,日不暇给,无由一申起居,徒时时于交游士夫间,窃执事之动履消息。皆以为人不堪其忧愤,而执事处之恬然,从容礼乐之间,与平居无异。易所谓“时困而德辨,身退而道亨”,于执事见之矣。圣天子维新政化,复起执事,寄之股肱,诚以慰天下之望。此盖宗社生民之庆,不独知游之幸,善类之光而已也。

正欲作一书,略序其前后倾企纡郁未伸之怀,并致其欢欣庆忭之意,值时归省老亲,冗病交集,尚尔未能。而区区一时侥幸之功,连年屈辱之志,乃蒙为之申理,诱掖过情,而褒赏踰分,又特遣人驰报慰谕。此固执事平日与人为善之素心,大公无我之盛节,顾浅陋卑劣,其将何以承之乎!感激惶悚,莫知攸措。使还,冗剧草草,略布下悃。至于恩命之不敢当,厚德之未能谢者,尚容专人特启。不具。

林僖,字待受,莆田联桂坊(今荔城区凤山社区东大路)人。祖父林宗,兄林俊、林侃。弘治八年(1495),其与兄林侃同登福建乡试宋元翰榜举人。历元和县、长洲县(原均属苏州府,今属江苏省。长洲县,后改名吴县,今江苏省苏州市吴中区。)学教谕,祀名宦。正德八年(1513),升寿州(今属安徽)知州,文徵明作《丘壑高闲图》,庆师僖升知州。沈周为僖赋《庐山高》诗。僖性严政肃,崇儒爱士。正德十年(1515),知州林僖大修寿州孔庙明伦堂、尊经阁、进德斋、修业斋、育才斋、师生居所、饮食之所、牌坊等。使明代寿州孔庙的规模基本确定。自是,寿州仕学彬彬有闻矣。寻以剧疾解任,士人至今怀之。(吴国柱)

分享至:
打印】  【关闭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