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是
天气预报:
莆田人的“爹”怎么写(下)
【发布日期:2019-06-24】 【来源:本站】 【阅读:次】

结果,我也是一“学”就犯“困”,其“困”如下:

第一, 莆田人固然是闽人,但闽人却不等于莆田人,比如福州府的也算闽人,但他们说的话莆田人就未必全部听懂;要是他们称父亲为“郎罢”,也不能肯定莆田人也要跟着叫了。

第二,听那语气,好像是根据“听”到闽人喊爹的“声音”而用文字记录下来(记音字)而已。比如,我们当年学英语也用中国话记录英国话,听老师说英国话,我们用中国字记下来,同样一个英国人的爹(father),我们班的同学会记成“花落”“罚了”“发热”“烦乐”等等。五花八门,到底哪个才算英国人的爹?

第三,也有人开导我、安慰我,说声转、音变、古今韵调差异等,都是语言现象,那个“郎罢”就是莆田人的“爹”!我相信专家不会骗人,于是听从教导,使劲转,但是,怎么转也没办法把“郎罢”的音转到“老爸”上来。况且,人家词典还明白地给“罢”注了拼音(bai第3声),一拼出来居然与摇摇摆摆的“摆”同音了。紧跟在“郎罢”后面的是“郎伯”,看样子有点像“爹”,可人家又解释了,那是女子称丈夫,与“郎君”同。

有人说“老爸”是个很年轻的词,没资格成为方言词。我一急便抬杠:谁说年轻就不可以当爹了?

莆田方言有“教犁教耙毋使教子做老爸”。我想,那个“耙”和这个“爸”,都带个“巴”(声旁),为什么不可以读相同的音:老爸()

越想越有理,越想越能说服自己:莆田人父亲的背称就应该记作“老爸”。不能因为字面太平易近人,太熟悉了就不肯认这个“爹”,而偏偏要去拉一个陌生客品(聘)的“郎罢”来当“爹”了。仔细看看这个“老爸”,年长为老,父亲年龄肯定比儿子大;父的下面带个巴,你懂的。嘿嘿,别笑,严肃点,说“学问”呢。

在对别人说到自己父亲时,古代还有加“先”加“家”加“家先”的用法。这个大约要讲究一下,否则有可能对不起“爹”了。

加个“先”,是用于死了的爹,如先考,先君,先严,最通俗的是先父。但没听说有“先爹”的说法。

加“家”的除了向别人称自己的爹之外,对比自己年长或上辈的家人都可以用。称“活爹”的除了“考”不可乱用外,其他如君、严、父等都可以。古人还为此总结了一句口诀:“家大舍小令人家”。举例说明,如家兄:我哥,舍妹:我妹,令夫人:您老婆。

把“家”和“先”合起来说,那一定是指已故的家人长者。古代有家祭祖先之礼,“历代公妈总请”,称为“享先”。“家先”一词在今莆田方言中仍经常用到,如“无主家先”“家先牌”等。有时可能会把“家先”写作“高丁”或“牙丁”什么的,不过明显可以看出没有什么道理。

在不太庄重的、或者宽松愉快的非正式场合,人们提到“自爹”和“他爹”有时会显得幽默风趣,妙趣横生,如“老爹”“老九()爹”“老货”“老货梗”“老狗”“死老狗”“老除(涂?)”“老天侗”“老叔公”“老头”“死老头”等等,不一而足。当然,这类称呼,有时可能含有詈骂,表达怨怒愤懑之情,但这属于不正常状态的称呼,暂不讨论。

背称还有一种情急之下的用法,比如自己遭遇苦难或危险时,“喊老爸娘姐”;或者,当父母丧亡时,“哭()老爸娘姐”,等等。这种情急之下的哭喊用法,都是严肃庄重的,认真正规的。

最后,说一下面称和背称中都可以有的“随叫”和“改叫”(此“二叫”术语未必准确)

随叫比较简单。养不教,父之过。这种的随叫形成,应该算作父母的过错。过去贫穷人家孩子多“散养”“随放”,父母乃至祖辈,有“教做”无“教嘴”,忙于“教犁教耙”,疏于“教子做老耙”,孩子牙牙学语时,耳濡目染,随着年长者的叫法,乱叫一通。有直呼父母其名的,有叫阿叔、阿兄的,还有叫什么莫名其妙的土名的。不过,习以为常,习惯成了自然,儿女叫着亲热,父母听着舒坦,熟悉的旁人也没觉得有什么不妥,或者感到别扭。

改叫则不同了。

改叫是有意为之的。

改叫与因婚嫁或送领养而新建亲属关系的称呼“改口”不同的。改叫是因算命信俗而发生的。

算命认为,亲属之间,特别是父母子女之间,各人的命造八字决定了是否“有缘”,乃至存在冲犯克破诸多不吉、可能危及某一方性命的隐患,必须采取排解或补救的措施。比如《状元与乞丐》(莆仙戏剧目)中,阿舅算出文龙不但是乞食命,还会“克父”。排解的方法是父亲离开儿子,而且还要远走他乡,走得越远越妥当。

改叫是一种简单易行的补救办法。即一经算命确定父母与子女(通常利害关系存在于父子之间)“无缘”或存在相克的危险,如果不想把儿女抛弃或送给人家,那么,父母儿女之间的关系就不能太“亲”了,就要改叫其他不太亲而相宜的称呼,如“阿叔”“阿兄”,或直呼其名。但一般不能改叫比父母年长或辈份高的称呼,如“阿伯”“阿公”之类。

还有一种严重的改叫,据说是为了对付严重的相克,不但不能以称谓称呼,而且直呼其名的字音还要改变。我曾经有个同事,他的小女儿天天喊他的名字,把“耀新”总是说成了“妖精”。我们于是打趣小女孩是“小妖精”,差点把小女孩逗哭了。同时,我们还批评他“养不教父之过”,没有教孩子好好说话。后经他一解释,我们才恍然大悟:原来是改叫,而且是严重级的改叫!

称谓之称呼,有面称、背称,自称、他称,谦称、敬称,随叫、改叫等等,导致了仅“父亲”此一称谓,就会有如许纷纭的称呼。经过比较,我认为“老爸”还是最通行的说法和记录,“郎罢”一词可能曾经适用,但现在似不适宜。虽然说“有钱堆铺下,有人叫老爸”,但也不要把“老爸”弄得面目全非,甚至弄出“老爸卅三囝卅四”的尴尬局面。(今闲)

分享至:
打印】  【关闭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