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是
天气预报:
五日节
【发布日期:2019-06-05】 【来源:本站】 【阅读:次】
 

 

五月初五端午节,在农村中都称“五日节”。所谓“五日节”,并不是仅有“初五”一天过节,实际上是从初一就开始的。民谣唱道:初一糕、初二粽、初三螺、初四艾(艾方言音“向”)、初五吃打面(各地民谣大同小异)。这是民谣节奏需要,不须拘泥于用字和诗词格律。

从五日节所行仪式看,主要是杀毒除秽,很难和屈原投水殉国联系起来。其实,一般乡下人也极少有人知道那么高大上的屈原其人其事的。根据有关资料介绍,五日节的起源早于屈原生活的年代。

山里乡村由于溪道狭窄弯曲,大多数水浅流急,自然条件与平原沿海不同,所以几乎不见爬龙船(赛龙舟)的活动。但从《长年诗》中似乎可以见到早期遗留下来的一些娱乐痕迹:

五月出来五昏昏,

四处鼓乐闹纷纷。

大人呆子都去看,

咱那整日田头温。

呆子,指稚子;田头温,指农活缠身不得空闲。此诗正印证了农谚“人闲四月八,牛闲五月节”之谓。进入农历五月,人工农活多,人不得闲,牛却得闲。尽管“五日节”整个节俗持续五天,但主要活动集中在“初五”一天之内。初五一大早,有饲养牛羊的人家就把牛羊放到野外去吃“露草”。据说这样可以使牛羊少得病,养得健壮。初五日前后数天,视天气状况,各家各户进行大扫除,把家内各角落,橱柜坛罐等清理干净,拆洗棉被、冬衣,收藏起来。虽然农谚有说“五日节粽、厚棉袄穿得不肯放”,但毕竟已进入暑夏季节,偶尔天气转冷,还是能将就过去的。同时,还把房前屋后的杂草垃圾清除干净。初五日临近中午,妇女们结伴到野外去割“午时草”。关于“午时草”,农村中认为是正午时分割取的草,效果最佳。但据一些民俗著作记载,则应为“五味草”,其意义在于对付“五毒”。由于“午时草”和“五味草”在方言发音中相同,到底如何写法,似无关紧要。总之,所割的草大概有七八种、十来种。如卵草、草蚂脚(扛板归)、地枇杷、棕榈叶、竹叶、金不换、大豆(全草包括已近饱满的豆荚,煮汤之后,豆粒可吃)等。还有一种名叫“千里光”的更是必不可少,谚曰“别(识)得千里光,世代不生疮”或“家有千里光,全家不生疮”。“午时草”采集足够后,先要洗净,再入锅熬汤(五味水,或午时水),以备“洗乐”(即洗澡、沐浴)之用。煮午时水时,要放入若干个鸡蛋(视一家人口而定,至少每人一个)。由于“午时草”中有一种“必选项”名叫“卵草”的,所以煮出来的鸡蛋外壳呈柠檬黄,非常好看,味道也带着青草的香气。

通常民俗中记载喝雄黄酒,用雄黄在小孩额头上画虎或圈肚脐,山里农村比较少见。但是在节前青少年女性倒是会争比手巧,用五色线编结蛋网兜,赠送给家中或邻里孩子。鸡蛋煮熟后,小孩子们把鸡蛋装入网兜,挂在脖子上,在胸前晃来晃去,欢天喜地,跑来跑去,走秀炫酷,过节的气氛顿时闹热起来了。无论大人小孩,鸡蛋是必须吃的,据说吃了五日节的鸡蛋,就不怕沃雨响雷,更不会因淋雨而得风湿病了。

每个人都要用“午时水”“洗乐”,而且身体的任一部位都必须洗到。妇女们特别重视洗发。经验证明,用“午时水”洗过的头发,黑亮蓬松,幽香阵阵。有些老年妇女甚至还要喝上一碗“午时水”,据说防治风湿病更为有效。

初五中午吃“打面”。这是名副其实的“打面”。节前新麦已收成,各家都会挑着新麦到水磨坊去“使磨”(以小麦加工面粉),初五吃过早饭就开始“打面”,是完全手工擀制的。这又是村里人比手艺的一次机会。和面加水适中,擀出来的面条均匀筋道,吃起来“味道好极了”。如果太干了,就擀不成,断成一小段一小段的,煮出来像“麦糊”。太湿了也不行,容易煮烂或成“鸡肠肚”,既不好吃也不好看。

五日节与秋晚、做岁三节,被认为是“人节”,区别于清明、七月半和冬节的“鬼节”。既然是人节,亲情人际之间的来往,自不可免,而最要紧的则是“送节”。

五日节参与送节的对象比较宽泛。出嫁的女儿回家送节是主要的,其次则是学艺的徒弟给师傅送,过去读书的学生也给老师送。其他的亲朋好友之间也有给受敬重的长辈送的。

女儿出嫁之后的第一个五日节给娘家送节是最隆重的,也是最慎重的,因为这是关系多方面子的,既有婆家的一干人等,也有娘家的诸多成员,礼稍不周,就可能招来非议,让人“讲闲话”。所以,在五日节之前,婆家、娘家,双方都要忙碌地准备。

婆家要给儿媳妇办行盘担。第一年的盘担要求比较高,至少也要六个盘,通常是八个盘,十个盘可能比较少见。礼盘的内容大约是食物、衣物之类。遵循的原则,追求的目标,也就是“好看”二字,效果则是收获人们的“赏道”。

娘家也不清闲,并不是等着收女儿的盘担,也要忙着准备回盘的粽子。由于这些粽子是女儿挑回去要分给各位邻里乡亲的,能不能得到大家的“赏道”,也是对以母亲为核心的娘家女人们手艺的考验。

包粽的技术含量挺高的。从兑米、浸米,到合馅,都有讲究。馅有咸馅、淡馅,配料有肉子和各种豆子,如绿豆、叶下躲、芸豇豆等,都可以加入。

包粽需要较多的人手,大人小孩,一间挤啊挤,哗啊哗,特别闹热。包粽大多用竹服、竹叶,也有用棕叶编结的。用棕叶编结的,通常是孩子们玩的,可以有9支、12支、15支等大小不同的规格。粽包好了,就可以下锅煮熟了。

五日节包粽各家各户都有,不只是要给女儿送节回盘的人家才有。给女儿回盘的数量要足够,据说是预祝女儿生育很多孩子,但为什么一定要五个、五个地结成一挂,则不太清楚。或者认为是象征“五子登科”,或者“五福临门”?

除了女儿回娘家送节之外,学徒、学生也有给师傅、老师送节的,只是礼物比较简单,规格没有女儿送节那么隆重、正式。听说过去给老师送节也特别重要,而老师的回礼却也往往是意味深长的。老师的回礼,并不是以学生所送礼物的丰俭来决定的,而是以学生的学业成绩来确定的。所回之物,大都是文房四宝及白扇一柄,人各有差。如果此说属实,那么古之师道,确实让人无限怀念而尊崇了。

五日节的整个节俗过程,充满了人文精神和温暖人情,把它说成是“人节”,我以为言之不差。(今闲)

分享至:
打印】  【关闭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