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为木兰溪源头的生态公益林
笔者从仙游县林业局获悉,去年底,位于重点饮用水源蒋隔水库和古洋水库周边及二级保护区域的桉树、湿地松、马尾松等商品林被成功赎买后,转交给仙游县生态国有林场集中管护,将通过进一步的封山育林、树种改造等技术措施,有效提高其涵养水源生态功能。至此,2017年以来,在持续宣传发动各乡镇村开展重点生态区位商品林赎买的努力下,仙游县共投入近900万元完成重点生态区位商品林赎买,让原本待砍伐的商品林,变身为生态仙游的的“绿色不动产”。
作为闽中林业产业大县,绿水青山的仙游县,森林覆盖率高达70.84%,丰富的森林资源是当地百姓引以为傲的生态优势。近年来该县坚持以“生态富民,产业兴林”为指导,以实现资源增长、农民增收为现代林业发展的着力点,从资金、技术等方面大力扶持林业产业的发展,初步形成了防护林、经济林、用材林齐头并进的生态经济型林业新格局,实现了“生态建设产业化、产业发展生态化”。
加强生态文明建设,多种树是基础,少砍树是关键,那么如何保住绿色森林,保护林农的钱袋子?为集中资金破解生态保护与林农利益的矛盾,实现“生态得保护、林农得利益”的双赢目标,2017年起仙游县率先在全市开展重点生态区位商品林赎买试点的探索,制定方案,按照政府主导、自愿公开和优先原则,确定优先赎买饮用水源地、木兰溪源自然保护区等关系民生更重要的生态区位商品林,优化全县生态公益林布局,完善森林生态功能,达到生态美与百姓富有机统一。
可推进重点生态区位商品林赎买,即政府出资赎买村民的商品林,首先面临的就是资金问题——“钱从哪里来”。在舆论先行,大力宣传发动的同时,该县为保证商品林赎买工作的顺利实施,在县里财力有限情况下,多轮齐驱筹资,不仅把2014、2015年省级返还仙游县的森林资源补偿费442万元全部用于赎买等经费,县环保局则每年从市下拨的生态补偿资金中安排100万元用于饮用水源生态区位商品林赎买经费,同时积极争取市级财政补助,顺利地被列入2018年全省重点生态区位商品林赎买改革工作试点县,并在去年5月获得省级财政补助资金300万元。
“有钱好办事”,稳步推进获动力。为使重点生态区位商品林赎买工作顺利开展,该县对经外业核实计划分批赎买的重点生态区位商品林,先后组织林业、财政、环保等部门开展商品林森林资源评估和承包合同延期承包协调等工作,严格按重点生态区位商品林赎买程序步骤规范操作,充分保障林农权益,制定的赎买合同既符合林农利益又保障生态保护的需要。由此,在2017年里,该县在位于省级重点饮用水源保护区生态区位古洋水库上游的赖店镇,斥资310多万元赎买了巨尾桉等商品林,并委托县生态国有林场同业主、村委会签订了流转(赎买)合同,林权证已全部流转过户到县生态国有林场,完善后续管理,将赎买后的商品林划为生态公益林,实现社会得绿、林农得利双赢。
此外,商品林赎买不仅破解了生态保护难题,还推动了该县国有林场改革发展。作为全县唯一县属国有林场的仙游县生态国有林场,近三年来,以重点生态区商品林赎买试点和国有林场改革为契机,围绕林场转型生态保护这一中心,做好强化保护、减少采伐的加减算法,自觉从商品型转向公益型,由过去进行采伐林木经营为主成功转型到以生态保护为主,加强森林资源的培育管护,提供生态产品,建设生态屏障,重点对重点区位中赎买后的桉树林、低效林实施森林质量精准提升工程,不断提高森林的生态承载能力,为有效促进林业发展和林农增收做出积极示范。(陈国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