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是
天气预报:
龟山的美丽传说
【发布日期:2019-01-08】 【来源:本站】 【阅读:次】


犬年十一月中旬,本市教育、检察部门的几位退休老人走访了华亭龟山寺。当家来自山西五台山的宽宏法师和其弟子宏政等为来客热情做了介绍。笔者把最感兴趣的3点摘记于下:

古刹幽深

龟山寺座落华亭“三紫凌云”后部,原为莆阳旧时二十四景之一,近年被选为莆田新二十四景之一,称“龟洋积雾”。其处群山环抱之中,似个盆地小平洋,方圆两华里许,海拔约700米,远离村舍,这盆地周围春季饱含水汽,遇晴则蒸发为雾,聚成云海,夏季午后多雷阵雨,翌晨就出现平流云雾,有如白雪平铺。故堪称“桃源幽深”胜地。

史书载:唐长庆二年(822),开山祖师无了和其弟子慧忠相继于此创业,广辟茶园,兴寺建殿,僧徒逐渐多至千人。唐宋时,这古刹已与广化寺、囊山寺、梅峰寺并称为莆阳境内佛门四大丛林。游者环顾四周,有奇峰屹立的观音佛山,列岫崛起的凤冠山,有酷似龟蛇狮象等形状的奇峰异岭,自然景观可谓让人目不睱给。

法师接连如数家珍介绍:古刹不仅自然景观诱人,而且人文景观美丽传说亦相映成趣。

美丽传说

据说古时木兰溪畔有同窗三者,自认才学超人,就相约入京应试,但因宗师另眼,结果屡试不第,只好含恨返乡,他们自我安慰互称为状元、榜眼、探花三及第,一直隐居于此三紫岩洞中,自食其力,悲愤厌世。三人经常吟诗抒怨,终感动玉帝,逝后便被封为三紫之神。该神话久传不衰,明代邑人布政使周瑛撰诗《三紫凌云》云:“凌云紫气欲登天,不第功名自可怜;未插宫花头发白,品题难在孙山前。”其后,民间便传有一副名联:“三紫三山三及弟,九湖九鲤九神仙。”把当年莆仙两县遥遥相对的“三紫凌云”和“九鲤飞瀑”两景观巧妙对仗集在一起,让其趣味横生。


这里成串的传说:“六眸献地”、“龟井吐杉”、“石鸭上山”、“胞姐剃头”、“名茶晋京”等,同样和古刹艰辛的开山创业紧密相连,又让人思之余味无穷。

如当年无了祖师从灵岩寺上山寻找造寺宝地,他策杖披榛,攀藤扶葛,行至顶坳处,发现密林覆被一涧,涧泉清净,他即走近涧边欲掬水解渴,忽见迎面爬来一只“六眸巨龟”,似是向他连连点头行礼……无了顿然醒悟,仔细察看周遭景观,觉得无疑此乃“六眸献地”,认为是天助我也。于是下定决心,翌日即肩挑十八斤重铁锄,来此“结茅为庵”,进行开山创业。

又如“龟井吐杉”传说,说是当年此地要建巨刹,山上正缺建材,没有可采伐的杉木和石料,需由山下购置,然而上山几十华里羊肠小道,登阶像攀楼梯一样难,搬运建材就是个大难题,而这里今大殿后的古井,亦名“龟井”“唐泉井”,当年为供建寺用木,竟能神乎其神相助,井中接二连三吐出一根根杉木,众僧接抬得满头大汗,杉木堆成一堆堆,有个寺僧灵机一动,就高声大喊:“够了!”祖师闻声醒来,果然一见该井吐杉即刻停止。至今井旁还立有碑石记之。

再如“石鸭上山”,说是当年那么多石料上山,尤其是巨石龟、大石槽、长条板石等庞然大物,究竟怎么上来?如那宋时专为斋厨镌凿的大石槽,可蓄水1万斤,可供全寺千余和尚整天用水。石槽长约4米,高1米多,单石重数千斤,上山谈何容易,真不可思议。故传是“飞上来的”,因而古石槽别号称“飞来槽”。寺里所存古石料,于今仍依稀可见刻有“乙”字,此字形如鸭状,当地乡民称“鸭母乙”,传是当年祖师在山下购石料时,每块都用“一指禅功”书上“乙”字,然后以神通妙法,把石料像赶鸭子上阵一样,一一被赶至用场……

贵在公益

此处古刹在“普度众生”、为民造福方面一直名闻遐迩。传说该寺出过几位得道高僧。如唐代开山祖师无了终生以百丈怀海“一日不作,一日不食”的名训为自我修行法则,被誉“肉身祖师”。元代越浦禅师“募缘架海为桥”为民造桥,亦创下奇功。清乾隆《莆田县志》曾载,当年越浦看到木兰溪下游两岸群众渡溪艰险,因溪海交汇,溪面宽阔,溪流海潮常像洪水猛兽,翻船死人时有发生,地名“宁海”实常不安宁。越浦发誓离寺来此造桥。他带领众僧历尽千辛万苦,在木兰溪下游近出海口,建了宁海大石桥,使莆田南北平原之间,天堑变通途。该桥仅大石梁就用75条,每条多数长13米,宽1米,厚1.2米,可见工程之浩大。这桥现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龟洋寺僧在促进“海丝”发展方面的贡献亦走在前头。该寺僧先后不少出洋,为佛教从中国传播到南洋和日本等地做出了辛勤努力。上个世纪初,原龟洋的平章大师成了马来西亚马六甲青云亭住持,上个世纪末,原龟洋的定光大和尚当了柔佛洲蔴坡净业寺监院等。他们皆为“海丝”进展付出心血。龟山寺“文革”遭劫后修复和1999年遭强台风暴洪冲毁后重建,资金主要就由马来西亚青云亭和净业寺支助。

祖国改革开放以来,龟山寺接连捐资奉献社会,同样传为美谈,1987年,该寺捐建由华亭后塘村至龟山的十几公里公路,成了山下通龟山顶的第一条公路,有效促进了村民上山游览等活动。近几年,该寺为附近莆田十二中、园头学校、后塘小学、莆田学院附属医院病房楼等建设,也皆慷慨捐款,被村民传成佳话……(林闻功/文 雪泥/图)

分享至:
打印】  【关闭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