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是
天气预报:
揭开柳宗元来莆游智泉并改名之谜(六)
【发布日期:2019-01-01】 【来源:本站】 【阅读:次】

 

 

 

六、解读柳宗元是如何被游智泉的

陈伯献的智泉题刻,揭穿了莆田文史界传闻已久的,所谓柳宗元来莆游智泉并命名愚溪的故事真相。其事既于史无据,摩崖无迹,传世的柳宗元文集亦未见载,且不合其人生轨迹。然而其说又是如何横空出世、谬种流传的呢?

综观史志关于智泉的史料,明清时期的记载,总体上是比较真实的。何乔远的《闽书》,林登名的《莆舆纪胜》,陈伯献的《题记》及何南金的《亭记》,对智泉的记述尤其详尽而真实,无疑是了解智泉的宝贵历史文献,成为后世史家传史的主要依据。  

疏理智泉史料发现,清乾隆二年(1737)郝玉麟主修的《福建通志·山川志》。对陈伯献反用柳氏“愚溪”之说已有记载。其“智溪”条曰“智溪,发源弥陀岩,出三溪口,旧名梅花漈。相传鸡峰人陈清牧牛于此,有白衣老人叱之曰:‘此仙人菜园也,勿饮牛污吾水!’明正德间,郡人陈伯献隐此,名曰‘智溪’,盖反柳宗元‘愚溪’之说云。”①不但首称智泉为“智溪”,且指出改名之由大概是反用柳氏“愚溪”之说。

其后,孙尔淮主纂的同治《福建通志》,林麟焻的康熙《兴化府莆田县志》,廖必琦的乾隆《兴化府莆田县志·舆地志》、民国时张琴的《莆田县志》,及李厚基两度主修的《福建通志》等,对“智泉”的记载,则均未沿用郝氏乾隆《福建通志》之说,依然采用“智泉”而非“智溪”之名,并舍弃“盖反柳宗元愚溪之说云”的文字表述。表明后世史家对乾隆省志之说的保留态度。

现代的主流史志及一些大众读物、文章,对智泉的记载,除了个别坚持严谨的态度外(如台北市李嘉谟的《莆田二十四景·智泉珠瀑》),不乏猎奇求胜,信笔走书者。尤其上世纪末,一些记述“莆田二十四景”题材的书籍和文章,对智泉历史的介绍文字,刻意求新,过度解读乾隆《省志》“反柳宗元‘愚溪’之说”的提法,并有所创新,以致离历史真相越来越远矣。

本世纪初叶,本市一家主流媒体刊发介绍智泉瀑布文章,率先发声曰:“唐时,思想家、文学家柳宗元曾游于此,称此溪为‘愚溪’。”②柳宗元居然不远千里,亲自来莆游观智泉,并为之更名了!简直是危言耸听,追求轰动,无奈未能提供必要的史证,令人疑信参半。

莆田地方文史读物《莆阳风情录》接踵附和其说,称“唐朝文学家柳宗元曾经游历到这里,称此溪为‘愚溪’”,③为柳宗元来游智泉的的“盛事”倾力喝彩。《壶兰小叙》亦谓:“柳宗元,字子厚,山西河东人,唐时杰出的文学家和思想家,曾游于此,称此溪为‘愚溪’。他认为这溪水是愚昧无知的,无能的,无所作为的死水。”④《壶兰小叙》所言的改名理由,其实就是柳宗元当年阐释永州愚溪改名的观点。竟然全盘移花接木到莆田的智泉头上。又无视莆史关于智泉旧名梅花漈的记载,硬说柳宗元曾经到此一游,称此溪为“愚溪”,云云。

我们终于明白,在诸家妙笔之下,智泉是如何与数千里外的永州愚溪攀上了亲,并被安上了“愚溪”之名;唐代文学大师柳宗元,又是如何被强行绑架来莆游了智泉,并为其命名“愚溪”的真情。其说美则美矣,却因其与柳宗元的人生经历相悖,与莆田的社会经济文化开发史背离,又与智泉的历史沿革不合,一句话,完全违背了历史事实。智泉石壁镌刻的陈伯献题记,一旦重见天日,这些美丽动听的莆田人文盛事的神话,就同当年梅花漈漂浮的花瓣一样,随波逐流而逝去矣。

就历史研究法而言,其误区在于:不了解柳宗元的人生经历,不懂得柳宗元在永州命名“愚溪”的典故,不了解智泉旧名“梅花漈”的历史沿革,不了解当时莆田的社会经济文化及旅游开发的情状。而捕风捉影地把“愚溪”移植到“智泉”来。由此进而推测,柳宗元既将智泉名之“愚溪”,则其必到智泉一游也。层层相因,草率而武断,极力把智泉与历史名人柳宗元紧紧挂钩,包装出一个美妙动听的“文坛盛事”,借以抬高智泉的历史文化价值。然而完全脱离了历史实际,以臆想附会代替科学研究,以移花接木创造历史事件,总之一句话,违背了“以史为据”的治史基本原则。反映出一种浮躁的史风。

总而言之,所谓柳宗元来游智泉并为之更名的“神话”,宜须辨析,澄清事实,拨开迷雾,还其历史真相,以免继续谬种流传,以讹传讹,搞乱历史。            (部分图片采自网络)

----------------------

① 郝玉麟主修的《福建通志·山川志》,卷三。

② 许志挺《智泉珠瀑》,载《湄洲日报》,2010317日。

③ 黄秀峰、陈金瑞《莆田二十四景·智泉珠瀑》(《莆阳风情录》)中国楹联出版社,20114月。

④ 陈文麟《 自然景观·智泉珠瀑》(《壶兰小叙》),中国楹联出版社,201110月。(阮其山)

分享至:
打印】  【关闭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