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是
天气预报:
蓬莱宫阙南山景 ——广化寺的建筑艺术
【发布日期:2018-10-26】 【来源:本站】 【阅读:次】

 

□阮其山 文/图

 

 

 

 

 

 

广化寺全景图(寺志组供图)

 

 

 

37道品,象征进入涅盘境界的37种修行方法

 

 

 

 

 

广化寺院建筑,自金仙院草创到灵岩寺扩建,到宋广化寺之兴盛、明初成格局,千年沧桑,几经兴废,至上世纪八十年代再现辉煌。不但在闽莆乃至于国中,亦为佛教丛林之巨制。整个寺院建筑的规模、风格、品位,及其所内涵的建筑文化,是广化寺佛教文化中心的柱石。

广化寺的建筑文化历史悠久。早在唐时,南湖山就有“波光山色,互为动荡”的良好自然环境。郑氏兄弟因爱湖山之胜,而在此卜建书堂业儒。金仙禅师院创院于此,是富有远见之举。于是,吴兴人、处士周朴看到了“碧峰顶上开禅座”的壮观景象。宋礼部侍郎、江西赣州人曾开来游时,“南山广化寺,有庵百余区。檐楹相摩,轩楹层出,如中峰、瑞泉、天宫,皆号绝景。”(曾开《天宫记》)可见宋代已初步呈现山林与殿宇相拥互依的园林式格局。  

明翰林黄仲昭《游城南灵岩寺》,有声有色地概括了南山寺院建筑的总格局:“风景无端拥寺门,望中山色几重分。泉声满室长疑雨,树影当窗半是云。一派禅房依涧转,数声清磬隔林闻。灵岩一百二十寺,多少楼台锁夕曛。”清台湾教谕、邑人宋际春的视野更为开阔:“寺在凤凰山麓,其山自石室西折而来;我郡山水,秀甲他方。登此寺,凡壶公之山,木兰之陂,十数名山水,莽苍匼匝,皆奔赴于檐楹之间,亦杰矣。”

广化寺建筑文化博大精深。在总体布局上,利用南山山川林石的自然优势,把整座寺院和谐地布局于山林溪石之间。峰峦苍碧,双溪夹流,自然环境,清幽秀美。各式寺宇,依山而建,层叠递进;殿堂宏伟庄严,院落对称呼应;宝塔凌空,廊庑廻合。辉煌壮伟的殿堂,高耸古朴的佛塔,与灵秀苍碧的溪湖林木交相辉映,融为一体。整个建筑群布局严谨,主次分明,气势磅礴,典雅壮丽。既显示庙堂的庄严气氛,又散发自然的逸趣。构成“楼阁参差涌碧峦”“松柏高低百二庵”的“蓬莱宫阙南山景”,婉然山中梵宇!

广化寺建筑艺术的特色,就是自然与人文的巧妙结合,佛宇建筑与山林胜景融为一体,朝圣礼拜同园林游赏合而为一。僧众、游人在虔诚礼佛、消除杂念之余,随心信步于山林水石之间,观赏庙宇宝塔的文化气质。爽心悦目,怡情涤虑,不啻置身于人间仙境之中,尽享“山中梵宇”的魅力。这在莆田“四大丛林”中是得天独厚的。

广化寺作为佛教寺院,佛事活动场所,整个建筑群鲜明地体现佛法的精神。它运用建筑的语言、符号,鲜明地宣扬佛教法义理。使人踏进寺门,便进入“响杂梵经”的“三千佛界”,顿生道心,受到佛法的薰染。寺门牌楼“广开方便门,化度无量众”,简洁表明立寺的理念,是对“庄严国土,利乐有情”宗旨的诠释。天王殿与放生池间的“三十七道品”,象征凡夫俗子为追求智慧,进入涅盘境界的三十七种修行方法。大小各式的殿堂及附设施,专为开展佛事活动与寺僧的生活起居而设。大雄宝殿是供奉佛像的正殿,僧众课诵礼拜场所,是整座寺院的中心。其高耸的基座,重檐山脊的屋顶,高深的开间,巨大的佛像,华丽的壁画,显得庄严雄伟,宁静肃穆,使人一进庙堂,便百念消除,顿生尊严敬仰之心。这正是广化寺建筑文化的魅力所在。

值得注意的是,古时南山的绿色自然生态,可谓广化寺建筑文化的生命之源。如前所述,当年的南山广化寺,原是一派乔松盘郁、涛声如歌的松柏世界。满山遍地的松柏,不但给灵岩广化寺增添翠色,还为南山涵养水分,滋育溪流,增加灵秀。南山松柏,可谓南山广化寺的生命之树。

由于后世广化寺周边自然生态的严重退化,如今已难分享当年大自然赐予的自然情趣,亦很难奢求完全重现“南山松柏”的奇观。但恢复“南山十景”之一的“山门松径”,恢复“十里树荫匝寺门”、“如箭山门树两傍”的景象,则是时逢盛世的有为之举。使游人通过幽深的松径,一步步排除尘世的诸多烦扰,怀着纯净平和的心态步入寺门,成为其整个游程的序曲。

分享至:
打印】  【关闭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