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是
天气预报:
南山观景意万重
【发布日期:2018-10-17】 【来源:本站】 【阅读:次】



南山广化寺诗苑中,官员们的题咏引人注目。他们或职余偷闲,解烦涤襟;或已退居林下,物外禅心。这些饱经仕途风波历练,早已阅尽过眼春华,铸成一颗舒卷自如的平常心。在登临观光时,或招友聚会上,清歌杂嘲,醉笔题诗,流露其深怀的忠诚报主、忧国忧民之初心。

明洪武中兴化知府、苏州籍徐济,《游凤凰山广化寺》诗云:

南山佳气郁葱葱,

客里观山意万重。

池影半含萧寺塔,

谷声遥应讲堂钟。

荔枝未熟红犹浅,

榕叶初齐绿正浓。

莫讶此行无兴味,

要将饥饱问耕农。

尽管南山佳气苍郁,塔影钟声,荔红榕绿,令人心旷情怡,然而太守此行的“兴味”,却是“要将饥饱问耕农”。史志谓徐济“望之宽厚长者,莅官勤慎公清,视编民如子”。此诗正是他关怀民众饥饱冷暖心怀的真实写照,无愧于“父母官”的称号。

无独有偶。大约七十年后,明成化间兴化府太守岳正,于重阳节招友登临南山,诗云:

南来作牧近三秋,

碌碌何曾展一筹?

不是满篓禾稻熟,

敢因佳节出城游?(《丁亥岁登高》)




岳太守小西湖题名题诗勒石



只是在“满篓禾稻熟”的丰年季节,才敢在佳节出城一游。显露了士族精英们的忧民情怀。

君知否,这位岳太守可是吾莆历史上值得大书特书的人物。他曾是朝廷值阁重臣,顺天府漷县(今北京通州)人,明正统十三年(1448)探花,擢文渊阁大学士。他遇事敢于直言,因宦官乱政而被贬谪兴化府。然他并不失意丧志,而是敢于担当,奋发有为。三年任上,建涵江书院、孔庙,开小西湖,浚白埕港,建新度、江口桥,并积谷数万石充实郡仓,使之荒灾有备。不遗余力地为民办事,民间有“三年知府九座桥”的口碑。史志亦谓“诸所兴作,皆造福邦人”,“去任未已,滨于贫困”。可见不但是位才华横溢、敢于担当的贤能之才,而且是个清正廉洁的清官。只因在兴作过程中,触犯势家豪绅的利益而横遭毁谤,壮志未酬,慨然致仕去任。当年重阳登高,遂有“駑才又竭一年多,里巷犹烦传谤歌”之叹。当年重阳节应邀登高的“三朝元老”郑纪,次岳守韵抚慰云:“南山纵有催诗物,北阙难消报主心。”赞扬其报国安民的赤诚之心。

邑人史家周瑛《兴化府志》为岳正立传并评论曰:“(岳)正之莅官,凡所听断(指听讼断狱),两造具备,是非立决,请托不行;凡所兴作,支给用度,皆出自手,而嫌疑弗恤(不顾),故一时谤讟(谤毁)纷起。虽有一二持公论之士为之辨析,卒莫能胜。及其去任,莆预备仓积谷数万石,凶荒有备,民始德之。去任未几,家计萧然,濒于贫困,人始服其居官有清操云。”

历史为镜,民心是秤。兴化郡民念岳太守造湖治灾之功,在湖畔修建祠堂,名曰“岳公祠”,尊他为“福德正神”予以奉祭,敬悬“名德殊勋”之匾,给予崇高的评价。

明万历四十六年(1618),福建晋江人,明南京户部侍郎何乔远莅游南山广化寺。旧地重游,不禁诗兴大发,而有《南山四首》之作。其一忆及三十年前来游时,见长廊有万历间兴化知府、丰城人范梅题壁诗,诗中“吾民多少未炊烟”句,蕴含着悯民艰难之意,引起共鸣,而铭刻在心。不意此次重游,时过境迁,溪声阁压在溪上,溪已不可见。长廊所挂的范守题诗,亦无踪影,探问守山僧,亦不知去向,遂有“三十年前忆此游,溪声虢虢俯楹流。非徒改阁观殊状,贤守题诗不可求”之诗,为当年贤守的题诗丢失而不胜慨叹。真可谓“惺惺惜惺惺,好汉识好汉”矣。

这些贤臣的爱民诗,无疑是南山诗苑中浸润人文精神的佳篇。诗中所抒发的忧国忧民精神,作为儒学的精髓之一,在吾莆历代数以千计的贤仁志士身上,各有个性化的表现。

明史家黄仲昭作《兴化府郷贡进士题名记》,曰:“宋三百年间,元夫巨人,相继而出。为宰辅,则相业光明,宗社嘉赖;为谏官,则论议忠谠,夷夏知名。或侍经筵,则尽啓沃之职;或司民社,则効抚字之劳。临大节,则蹈鼎镬而不顾;决大议,则触权奸而不恤。有倡关洛之学,而丕变士风者;有绍考亭之绪,而深入理奥者。虽所遭不同,所就亦异,而其纯正笃实之学,崇伟光大之行,皆卓乎其不可及也。当时称吾莆之盛,有曰‘地不大于曹滕,俗已几于邹鲁’,其谓是欤!”至明代百有余年以来,“位六卿、列禁从、长藩臬者,接踵而起,人才之盛,盖几于宋矣。而凡中外臣工,有以清修端谨、奇伟磊落名天下者,往往多莆人也。”高度概括了宋明时期四百多年间莆阳人才之盛及其精神。成为莆阳文献名邦最可宝贵的优秀传统和精神财富。

笔者在搜览、整理广化寺历代诗文时,发现其数量之多居全莆各景区之前茅。可谓名家咸集、名篇荟萃,雄视古代莆田诗壇。他们以诗的激情与语言,赞咏广化寺的发展史,为广化寺注入了鲜明而浓郁的文化内涵,铸成广化寺历史文化的一大支柱。同时亦谱就一曲动人的莆田文化史诗。(阮其山 文/图)

分享至:
打印】  【关闭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