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5月,詹淑海先生在《莆田侨乡时报》连载《刘克庄与“梅花诗案”》长文,该文对宣传乡邦先贤起到了一定作用,但文章也存在一些瑕疵,应予辩正,以免传讹。如对“梅花诗案”中的“不是朱三能跋扈,却缘郑五欠经纶”的用典解说就存在错误。
詹文写道:“刘克庄《落梅》诗的最后一句‘东风谬掌花权柄,却忌孤高不主张。’以及《黃巢战场》诗中‘不是朱三能跋扈,却缘郑五欠经纶。’更是以史讽今,把矛头直指擅自矫诏废立的史弥远和刚刚登上帝位的理宗皇帝,把史弥远和理宗皇帝比作‘谬掌花权柄’的‘东风’和唐末篡唐夺位的梁太祖朱温,并严厉谴责那些贪生怕死,不敢坚持气节的大臣。……刘克庄诗中所谓‘朱三’指的是唐末篡唐夺位的梁太祖朱温。朱温,宋州砀山(今安徽砀山)人。父朱诚,家道贫寒,在乡村以教书为生。母王氏,生三子,依次为朱存、朱昱、朱温。朱温排行第三,故乡人常称其为‘朱三’。……刘克庄诗中的‘朱三’是专称,而‘郑五”则是泛称。意在借唐末几任宰相崔胤、柳璨,太尉张文尉和枢密院使杨涉等人喻指南宋朝廷中的一些大臣,批评他们这些人在史弥远的淫威和倒行逆施面前贪生怕死,不但不敢坚持气节,反而纵容史弥远擅权,矫诏篡逆。……刘克庄认为正是这些‘郑五’们欠经纶,才最终导致了唐王朝的灭亡。”詹先生的《刘克庄评传》第103页也是如此解说和评述。因为詹先生对刘克庄诗句“郑五”用典的不了解,以致对全联含义也进行了错解误说。
宋代记载刘克庄诗祸获罪具体作品的文献,主要是几部诗话和笔记。有罗大经《鹤林玉露》、周密《齐东野语》以及方回《瀛奎律髓》等。如《鹤林玉露》卷四“诗祸”条云:“渡江以来,诗祸殆绝,唯宝、绍间,《中兴江湖集》出,刘潜夫诗云:‘不是朱三能跋扈,只缘郑五欠经纶。’(按:周密《齐东野语》卷十六引作‘未必朱三能跋扈,都缘郑五欠经纶’)又云:‘东风谬掌花权柄,却忌孤高不主张。’敖器之诗云:‘梧桐秋雨何王府,杨柳春风彼相桥。’……景建,布衣也,临川人,竟谪舂陵,死焉。”可见,引发刘克庄诗祸的作品不止是梅花诗,还有《黄巢战场》等诗。诗祸连累的人除刘克庄外,还有敖陶孙(器之)、曾极(景建)、陈起(宗之)等人。
刘克庄诗祸中被列为反诗之首的诗句就是“不是朱三能跋扈,只缘郑五欠经纶”,句出《黄巢战场》诗。该诗不见于《后村先生大全集》,但刘的好友林希逸在所作《后村先生刘公行状》中提到“言官李知孝、梁成大笺公《落梅》诗,与‘朱三’‘郑五’之句,激怒当国,几得谴”。证明刘克庄确作过此诗,时间在《落梅》诗之前。从“朱三/郑五”诗句看,这是一联严整的对仗。律诗的对仗讲究句式一致、词性相当、结构相应、平仄相对,即便用典也是一样的要求。如果按詹先生的解说,上联“朱三”是专称,指朱温;下联“郑五”是泛称,指“崔胤、柳璨,太尉张文尉和枢密院使杨涉等人”,然这些人中并没有姓郑的,那为什么要用“郑五”泛称?“郑五”如果是诗人为对仗而随意编造的词语,那岂不是说换成“李四、王五”也可以?显然这既不符合近体对仗规则,亦不符合诗坛宗主刘克庄的风格,所以解说是错误的。
其实,刘诗是一联严整的对偶。今天只要把“郑五”输入“百度”搜索,即可得:“1.唐郑綮。因排行第五,故称。2.指郑五歇后体。”可见“郑五”不是什么泛称,他就是指唐代的郑綮,与所谓“崔胤、柳璨,太尉张文尉和枢密院使杨涉等人”了无干系。那么,“郑五欠经纶”典故出于何处呢?查《旧唐书》《新唐书》中的《郑綮传》及《资治通鉴》“唐纪”,即可获知郑綮的生平事略。郑綮,字蕴武。进士及第,历监察御史,擢累左司郎中。因太穷,乞补庐州刺史。黄巢自岭南回师时准备剽掠淮南,郑綮发移文求请不要侵犯州境,黄巢觉得好笑,竟放弃了攻打庐州,郑綮因此受到僖宗的表彰,赐绯鱼袋。这是刘克庄《黄巢战场》诗写郑五的缘故。郑綮进士出身,本善作诗,但不拘音律,诙谐风趣,常作歇后诗以讽刺时事,因其排行第五,人称“歇后郑五”,称其诗为“郑五歇后体”。可见郑五是一个很风趣的官员。到了唐昭宗乾宁元年(894)二月,皇帝认为郑五内藏才干,要任命他为宰相。中书省胥吏参谒郑綮,告诉他圣命将颁。郑五笑着说:“诸君误矣,人皆不识字,宰相亦不及我。”意思是说“你们错了,就是天下人都不识字,宰相也轮不到我当呀”。可是任命的诏书真的就下来了。郑綮只好说:“果真如此了,笑杀天下人啊。”宾朋来贺时,郑綮搔着头说:“歇后郑五作宰相,时事可知矣!”郑五虽一再谦让自己不是当宰相的料,但推辞不了,只好勉强当了三个月,然后告病致仕回乡。后人把“歇后郑五”作为无能宰相的代称。当然也有人对郑五这种有自知之明的官员给予赞许。如明代莆田人余怀(澹心)就评曰:“郑蕴武有知几之哲,远害之明,其诙谐混迹,有所托而然也。……使其贪居相位,则白马清流之祸,必身试之矣。宋人诗云‘不是朱三能跋扈,只缘郑五欠经纶’,冤哉!”(李渔《笠翁别集·论郑綮进退之际》)
联系刘克庄诗句的上联,可知全联是一副流水对,表达的意思是:晚唐朝政腐败,并不是因为有朱温这样“能跋扈”篡国的奸佞无赖,更重要的是由于朝廷中有像郑五这样治国“欠经纶”的庸才在当政。要说影射,刘诗讽刺矛头对准的就是当朝宰相史弥远。其时正属史弥远独相宋宁宗17年之期。因为史弥远的专权纳贿、横征暴敛、排斥异己以及降金乞和等恶行,遭到朝野一片非议。正是在这种背景下,奸相史弥远才指使鹰犬李知孝、梁成大、莫泽“三凶”,诬称《江湖集》中收录刘克庄等人关心现实的诗作是“谤讪”朝政,并从中查抄摘取一批“影射”诗句,从而制造了一起文学史上著名的南宋“江湖诗祸”文字狱。(刘福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