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是
天气预报:
寺庙馨香 瑞气氤氲(三)
【发布日期:2018-08-01】 【来源:本站】 【阅读:次】



涵江囊山寺





湄洲岛妈祖祖庙


 涵江区

 1.涵江国欢寺

原名延福院,五代后梁开平元年(907)报请朝廷赐额,适逢王审知长孙王昶出生,于是赐额国欢院,寓王孙出世,举国皆欢之意。后这地名就称国欢,今国欢镇命名也由此而来。

该寺始建于唐中和元年(881),由闽中高僧妙应禅师与其本寂兄弟献住宅建寺,多次兴废。明嘉靖年间,该寺被日本海盗倭寇烧毁。明万历四十年(1612),僧人如忍和黄起龙一道,重修佛殿和藏经阁,并抄来一部经书,藏于藏经阁。清康熙八年(1659),该寺又修葺一新,并于主殿屋檐下,藏有两枚刻有“太平天国”字迹的木制钱币;保留有原国民党福建省省长、立法院副院长、国府主席林森,清光绪二十年进士、监察御史江春霖,清光绪甲辰年(1904)翰林、兴郡中学堂监督(莆一中校长)张琴等名人书写的楹联。

2.涵江囊山寺

系莆阳四大丛林之一,现已成福建14座全国重点保护寺庙之一。该寺于唐中和元年(881)创建,唐光启二年(886),闽王王审知皈依妙应法师,为庆祝其母寿诞,将该寺扩建,并奏请朝廷,赐名“慈寿禅寺”匾额。明宣德八年(1433)增建斋房300间,嘉靖年间,该寺被倭寇焚毁。开山祖师释妙应(820898),姓黄、名文矩,字子薰,荔城人,法名涅盘,据说其有时坐禅岩洞,数日不食,有时裸卧石上,任蚊虫叮咬;其出行时有两只训虎跟随,因而人称“伏虎祖师”。他圆寂后,葬于法堂的塔中。宋太祖乾德二年(964),朝廷赐庄田20顷为寺产。元至元二十四年(1287)寺被火毁,至元二十六年住持深公重建。

“妙应”一词本是佛教术语,意诸佛菩萨不可思议的妙力感应或应现,其闻名遐迩,清末以来更是扬名海内外。该寺山门正中墙上“囊山慈寿寺”巨字题额,系现代世界华僧会副会长释寂晃法师所书,可谓名山妙笔,相得益彰。

3.江口官庄鼓峰涌源寺

宋高宗建炎年间(1127——1130),这里原是一座观音亭,清文宗咸丰九年(1859)章详法师从福清灵石寺来此,驻钖开山,改为今名,他数十年中,只穿一件海青色布衲,苦行经营,十方募化,以其渊博的佛学,坚定的道行,感动善信捐舍,终于建成时称莆阳的第五大丛林。据说其开法,众流皈仰,宗风大振,先后受剃度的法嗣72人,为“仁”字辈的就有72人,至今成为丛林佳话。

4.宁海桥北岸吉祥寺

元元统二年,龟洋寺僧越浦来此架海为桥,即建该寺,故有“先有吉祥寺,后有宁海桥”之说传世。当年越浦率众僧四处化缘,倡建宁海桥,建桥需大量物资,但也有不轨之徒乘机偷窃建材。为此,越浦大师就在桥北创建吉祥寺,住持督造大桥。据说越浦蘸海水泡沫在寺中正殿前檐下的方形石柱上书联:“入吾门不穷,出吾门不富。舍我者必昌,盗我者必殃”。其时人们受大师精神所感动,纷纷捐资投劳,偷窃者也再不敢妄为。宁海桥终于建成,现为全国重点文物,其传说就是对寺僧为民造桥的讴歌。该寺殿的石塔,修建于清雍正十一年(1733),被称为“开山塔”,就是对越浦禅师的纪念。

5.大洋坝头村带雾寺

建于宋绍兴元年(1131),迄今已有900年,该寺时常云雾缭绕,仿佛帽子戴于山头、故也称带云寺、大帽寺。经元、明、清等多次翻修,至今仍保存一些古物。因寺处深山,自1948年起,福清、莆田、永泰三县地下党经常在此活动,当时闽中游击队副政委林汝楠等曾在寺内指挥游击队与敌奋战,取得胜利,故带雾寺也有光荣一页。  

秀屿区

1.英田前埔塔山福慧寺

这里山由众多天然奇岩巨石叠成,形似灯塔,俗称塔山。1986年,当地村民自发众功协力建起寺群和双塔,造有凤云宫、三宝殿、七星宫、观音殿、妈亲宫等十几座,形成多教一体的综合性特色。

福慧寺可谓佛道的新鲜事物,这里又靠近人口大镇埭头闹街,故也是乡民茶余饭后登山观光休闲散步的好地方。

该寺原住持陈文对,曾几十年如一日,专以青草药、针灸,为民医病,祛病强身、消灾化厄,不收诊费或微收药费,深受好评。

2.大蚶山北部天花圣寺

该寺地处群山之中,这里石峰棋布,奇岩林立,石书成排,石像逼真,如龟如兽如莲花,多姿多彩,韵味无穷,堪称游览胜景。

1985年,附近乡民自发来此建寺。据说,鹅头村吴家女子林亚送受佛祖指点,亲自扎根山上,苦心经营,多方联系,带动村民26户,一起来此白手起家,感天动地,得到澳大利亚悉尼侨胞林氏先生和新加坡侨胞林金洪先生等捐助,历经十余载,终建成殿宇九座,供奉玉皇、弥勒、释迦、观音和民族英雄杨家将、乡贤林龙江等先贤,形成了释、儒、道多位一体的新千年、新路线、新功业等“五新”特点。

2001年8月,原莆田县人民政府以莆荔字140号文件下发,核定该天花圣寺四周1.54平方公里山水面积为该寺旅游资源保护区,这给信众和村民以极大鼓舞。  

北岸

贤良港祖祠

这祖祠初建于宋代,供奉妈祖林默,系福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

该处海上有一方形块石,俗称“妈祖印”,海浪再高再大,“妈祖印”也淹不了。该贤良港为林默出生地,她生前行善济世,助困救难,其升天(逝)后护国庇民,故百姓尊之为妈祖。传说明嘉靖年间,倭寇入犯,村民成批被杀害,村舍尽毁,“独祠不坏”。

该祖祠门上正中的横楣“神昭海表”,为明雍正皇帝手书;左右门上横楣“海上安澜”,为嘉庆帝手书,“泽罩海宇”为道光帝手书;“恬波利运”为咸丰帝手书;“与天同功”,为光绪帝手书。

历代朝廷封诰妈祖始于宋朝宣和五年(1123),即妈祖羽化后135年,自此宋有徽宗、高宗、孝宗、光宗、宁宗、理宗六帝,先后十六次封诰妈祖,封号从“顺济夫人”至“灵惠显济嘉应善庆妃”,级别从“夫人”提高到“妃”。元朝有世祖、成宗、仁宗、文宗、顺帝五帝,先后六次封诰妈祖,封号从人间的“妃”升为“天妃”。明朝有太祖、成祖、毅宗三帝,先后三次封诰妈祖,封号再提升至“仙”。清朝有康熙、乾隆、嘉庆、道光、咸丰、同治六帝,先后十五次封诰妈祖,其中仅咸丰在朝就封五次,封号又从“仙妃”升为“天后”。民国政府封其为“林孝女”。


如今,新时代,大陆誉妈祖为“海峡和平女神”,而祖国的宝岛台湾誉其为“海神”,台湾的大小妈祖庙有1千多座,信众逾千万人之多。  

湄洲岛

湄洲岛妈祖祖庙

该祖庙已成为福建省的十大名片之一。这里是妈祖信仰和妈祖文化的发祥地,是世上二十多个国家和地区、两亿多信众、五千多座妈祖庙的中央祖庙。

该祖庙正殿名“太子殿”,是当年福建总督姚启圣所建,当时姚总督启程要往台湾颁布圣旨前,海上刮起逆风,俗称“不吉利”,于是姚总督就到湄洲岛朝拜妈祖,祈求护航,然后启程时,果然风向转变了,他们一航风顺完成使命。回返后,姚总督心怀感恩之情,就着力修建了钟鼓楼并扩建了正殿。其名声大升,被朝廷封为“太子太保兵部尚书”,于是,人们为纪念姚总督,就把正殿称为“太子殿”。殿中有“郑和下西洋化险为夷,施琅平海候风赐泉”等妈祖故事的壁画。因他们先后出航前,都特地来祭妈祖,皆虔诚之至。

该祖庙初建于宋,据文献史书载,祖庙几经修建,其中郑和、施琅等史上名人均力主扩建,于是日臻雄伟壮观。

改革开放后,祖庙修建从山门往上走到天后宫共有323级台阶,寓意妈祖的生日323日。仪门正中悬挂“圣旨”竖匾,象征妈祖曾受历代帝王褒封。1990年,于妈祖公园塑造的妈祖石雕像,高14.35米,用365块花岗岩雕砌而成,象征妈祖一年365天,天天保庇着14.35平方公里湄洲大地居民平安幸福,可谓匠心独运。

经精心修建,这里妈祖城、影视城规模宏大,雕梁画栋,金碧辉煌,恰似“海上龙宫”。正如清代晋江籍进士庄俊元诗云:“宋代神灵播,湄洲圣迹彰,至今沧海上,无处不馨香”。

尤是每年农历三月二十三日“妈祖生日”,所有信众几乎都要到妈祖庙、妈祖宫烧香、烧贡银。这一日,湄洲祖庙连年都举行大规模的祭祀活动,四方香客前来参加,数以万计,热闹空前。据不完全统计,近十多年来,每年来祖庙朝圣的海内外信众游客均超过百万人次。

……

总之,千百年的实践出真知,俗云“不受磨炼不成佛”“举头三尺有神明”“放下屠刀,立地成佛”“道高一尺,魔高一丈”“得道多助,失道寡助;得道者昌,失道者亡”“人间私语,天闻若雷;暗地私心,神目如电”“正气能驱魅,无私可服神”等等民谚俗语皆是人们实践经验、智慧结晶,故值得回味、温故知新。(林闻功)

分享至:
打印】  【关闭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