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会寺
龙纪寺
本文从闽中的莆仙县区,各举些有代表性或有特点的梵宫庙宇,举一反三,触类旁通,从中可窥见这里佛道氛围,实是自古至今烛光焱燚,香火馨香,瑞气氤氲,遍布城乡。
由于历史上海神林默(妈祖)和“三教先生”林龙江(林兆恩,莆田城厢区人,生于明嘉靖年间,字懋勋、号龙江,道号子谷子,创儒、道、释“三教归一”学说,世称三教先生。其30岁时弃科举,专心研究宋儒和当时王阳明的“身心性命”之学,著有《三教正宗统论》36卷,劝人行善、反对邪恶,影响很广,弟子遍布海内外)等名贤皆出于闽中等原因,所以这里多数寺庙皆仙佛同居,释道儒相融,香火长旺,形成民间宗教信仰一大习俗。其寺庙硬件创新,软件完善,寺规谨严,管理有效,僧尼的爱国爱教传统代代相传,故寺庙已成人们爱到之地。有的农村寺庙还附设挂有“老年活动中心”“农村文化书屋”等牌子,让其成多功能更有意义的文化宫。
笔者已耄耋之年,曾走访闽中莆仙不少城乡,所到之处,几乎每个村居都有寺殿宫庙,皆成村中最美建筑物,均处“金山银山”或碧水幽深的风水宝地,确是“天下名山僧占多”,而且每年闾里最隆重的节日活动,就在寺庙中,可见民间信教敬神氛围非同一般,心诚则灵,“人为万物之灵”可谓心地淳美。
笔者就以此奉献给全球第五届佛教论坛在莆田南山广化寺召开的心意,并借此馈赠当今世界各地佛门的高僧大德:
仙游县
1.凤山九座寺
始建于唐咸通六年(865),祖师智广,该寺时有兴废。清康熙己亥年(1695)密祚法师及其徒惠亮法师历经多年,重兴寺宇,香火鼎盛时,寺僧达五百余人。寺西的无尘塔,由智广禅师所建,系全国重点文物。仙游县志载:“无尘塔西半里正觉(智广)禅师之塔也,唐乾中二年(895)敕赐塔额……”宋崇宁年间(1102—1106)徽宗皇帝再赐僧智广塔敕书“无尘”二字。该塔风格为唐代遗规,系福建省保存最完好的古石塔之一,也是仙游县雕刻工艺美术中发展较早、工艺水平极高的历史实物见证之一。
2.大济龙山三会寺
传说古有三条巨龙会战于此,故后人称这里为“三会”,意“三龙际会”,寺因此得名。寺始建于唐睿宗景云年间(约710年)。明时,三会寺为仙游四大丛林之一,后被兵祸毁。明英宗正统七年(1442),云涯法师四处募捐重建,明嘉靖中期(1542),智辉法师极力倡建,扩大庙宇,重塑佛像,今为福建省级文物。明代和尚秋此著《影月集》和清代康熙年间寺僧绎斯著《东林集》等诗集,现存于寺内。
3.盖尾垅山龙纪寺
唐代高僧妙应祖师于唐龙纪元年由莆田涵江囊山寺来此续建寺院,千年间世事变迁,几度兴废。清光绪年间,严瑞义法师主持大兴土木,再度中兴,并塑瓷雕五百罗汉。开造金蒙坑地下洞道,至此仙佛同居,释道文化相容,一派佛国仙山氛围。特别是五百罗汉,瑞义法师请名画家李霞绘制图稿为蓝本,又以每尊二百斤稻谷兑换一钱黄金的造价,请德化瓷雕大师许友官兄弟专版制作,历时十年余。其艺术精湛,洁白无瑕,可谓世上绝无仅有的瓷雕瑰宝,于1991年为福建省级文物。
4.赖店圣泉宫
该宫有唐昭宗授予国子监四门博士、累迁康恩二州刺史、兼御史中丞郑良士书写的“圣泉宫”匾额,实难得。县志载,这里有“一龙井”系吴氏圣泉妈祖在苦旱时,以铁鞭引地成泉为井,井围由五块宋代夔龙浮雕石板筑成,周围六口井,对着八卦方位,这是研究历史和地质水文的宝贵资料。
5.枫亭秀郊村麟山宫
该寺龙柱和石狮均为清代惠安著名工艺师王成赐所雕制,“麟山书院”“万家生佛”等四块匾额皆为清代书法大师张琴进士所书。这里独特祭祀民俗已远播海内外,1978年,旅台乡亲在台北双园区惠德里建起“麟山宫”,1987年,马来西亚莆仙乡亲在吉隆坡造了“麟山宫”,欧美及港澳学者专家多次来参观。2009年,这里已成福建省第七批文物,“麟山宫皂隶舞”,也成第三批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6.鲤城洪桥街正觉寺
始建于明洪武年间,嘉靖四十年(1563)毁于倭祸,乾隆己亥年寺僧募捐重建,寺名系中国佛教会原会长赵朴初题写。
7.钟山九鲤湖寺
徐霞客曾把这里九鲤飞瀑与武夷山、玉华洞并称为“福建三绝”。这里不仅有奇景,而且有传奇,尤其是二千多年前的何氏九仙择居此地炼丹、乘鲤而羽化成仙的美丽传说,更使此地益发增添神秘色彩和迷人魅力。据《九鲤湖志》载,该寺庙群最早有名可查的僧人为满月大师。北宋名臣蔡襄游九鲤湖过何岭的石蹬道,即该大师与其鲍居士等在当地名士协助下所建。县志载,清乾隆时至今,九仙祠专祀活动都由僧人主持。九仙祠前水晶宫,始建于宋代,后被山洪冲毁,今该宫由现任住持释慧星再建。2006年后,该寺由慧星主持大力扩建,寺群堪称蔚为壮观。
8.枫亭塔斗山会元寺
创建于唐永徽至开元年间(650-741),屡废屡兴。本名东禅院,明时易名东林寺,清咸丰九年(1859)心宽和尚来此重建,据“三元”之义,改名会元寺。光绪庚子年(1900),德永法师募建大雄宝殿……“文革”中,农场进驻,僧众四散。1979年落实宗教政策,僧人陆续回寺。1983年,马来西亚侨僧清亮捐三百多万元,他的同门师兄弟亦鼎力相助,合资六百多万元重建,历时九年,至1992年竣工,比原寺扩大3.13倍。“文革”中寺废,佛事停,连寺边一口水井亦干涸掉,吃水只能下山手提肩挑,改革开放后,僧众回寺,恢复佛事,枯井枯木逢春重涌清泉,几十位出家人吃用水和修寺用水及工匠喝用水也足够用,传为奇事佳话。山门楹联:“慧日破诸暗,慈眼视众生”,系中国佛教会原会长赵朴初所书。
尤是此地会元书院,为历代士子读书胜地。名宦蔡襄、蔡京、蔡卞、陈迁、薛大丰、林兰友、徐稚佳等,皆曾在该书院念过书。
9.龙华寺
该寺建于隋大业年间(605-618),已有1400年历史。当时游僧叶维胜从润州(江苏常州)放高官厚禄不受,偏云游四方,来此宝幢山见“烟花苍苍,花气如云”,景色秀丽,且传有“双龙献花”之奇,就在此结茅为僧,修禅悟道,因德行高尚,感动得七佛下界倾听……寺前双塔系北宋大观年间(1107—1110).邑人郭勇为母七十寿庆捐建,至今有900年塔史,现为全国重点文物。
目前寺内有近200名尼众在此禅律双修。从2012年始,这里每年选送70位到杨州高旻寺、安徽二祖寺、褒禅寺打禅七,奠定了一定禅、祖师禅的基础。自2014年至今,这里已连年举办五届禅七法会。来自黑龙江、河北等神州各地数百位人士前来参禅,可谓南方禅法在此千年古刹已不断兴起。
人所熟悉,禅化是中华民族文化土壤中开出的奇葩,与孝道文化理念有共同特点,它旨在让人们能够静心处世,让家庭和睦、社会和谐,这无疑对于推动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大发展大繁荣具有深远意义。
龙华寺禅堂目前仅能容纳200多人,为了更好发挥禅文化的积极作用,成就更多佛子清净禅修,2018年3月25日,这里千人千年禅堂奠基仪式正式举行,该禅堂建造面积约10亩,首期投资达3000万元。建成后可容纳千人同修禅文化。
10.龙华石钟山仙门寺
始建唐玄宗开元四年(716),素有“春九鲤,冬仙门”谚语传世,历来香火鼎盛,香客如云。1980年,由释文明主持重修扩建,侨胞傅杜维、傅金珠慷慨捐资50多万元扩建,再塑金身,被誉为是处典型的“佛道同居,三教合一”的仙家佛门福地。(林闻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