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十六、无头风、浪口、小公孙……
莆仙方言中有些词语是当地群众创造的,因为说得有道理,就被人接受,广为流传,成为地域性的词,但没见于文字,使用久了变音,不好理解,好像没道理。例如:
一、无头风——突然间地上落叶、垃圾等物旋转起来,形成一个小漩涡。这是一种较少见的自然气象——小旋风,旧时群众不理解,有的说是妖魔在作怪,有的说是鬼魂出现,是邪气,不可靠近。碰到这个小旋风,人们会煞有介事地齐呼:“无头风狗咬!”呼狗来驱邪。可怕的“无头风”是怎么来的?原来是“拨拉风”的变音。“拨拉”是表示做圆形搅动的词。莆仙方言中还有“拨拉孔”(钻孔洞)、“拨拉耳朵”(耳朵发痒以拨拉止痒)、拨拉轮(“轮”转,轮音为“连”去声)、拨拉椎(儿童玩具“螺旋”)等。“无头风”,有的地方说为“橄榄风”看似没道理,其实是“卧倒风”的变音。风一般是悬空作定向吹,而这种风是卧倒在地作旋转,故名。莆仙方言可用“卧倒”文读来形容许多状态。如小孩儿撒娇,在地上打滚称“卧倒车”(变音为加流车)。站不正,称为“卧倒倚”(“倚”变音为“欺”)。煮菜多放油,称“油卧流”(把油瓶卧倒,油自然就流得多)等等。
二、浪呀浪——有人在门口探头探脑地出现,莆仙方言说“有人在门口浪呀浪”(“浪”原为阳去声,变为阴去声)。因为浪是水在作波动起伏出没的动态。“浪”原为名词,变为动词,用来表示探头探脑的行为。莆仙方言还可用“浪”表示其他许多状态,如口吃、大舌头讲话,被称为“罗罗笋”(“罗”是“浪”的变音,笋也作榫,是舌头形象比喻)。工匠没把榫卯做得紧,榫在卯孔中摇呀摇,称浪榫(罗笋)。螺丝钉与螺丝母没拧紧,称浪口。瓶装液体没装满,称“乐呀乐”,“乐”是也“浪”的变音。物件放置不稳,摇摇欲坠,称“路呀路”、“路路掀”。“路”也是“浪”的变音,“掀”hiàn,即倒掉。衣裳太宽,穿不合身,称“浪”呀“浪”(浪借官话的音)。等等。
三、象棋棋子的名称,莆仙方言很特别,称“将帅”为军或君,是“宮”的变音;称“仕士”为寨,是“斜”的变音;称“象相”为田,田文读音庭。这是根据该棋子在棋盘上的步法而言。因为“将帅”其步不出“宮”中九步,故称“宮”。“仕士”其步只能沿着宮中两条斜线,故称“斜”。“象相”其步只能在本界内作田字格的对角行走,故称“田”(文读)。
四、一斗(dǎo)无算输。这是一句莆仙方言俗谚。比赛不能只根据一个回合的输赢就定胜负。这个俗谚中的“斗”字必须注意。“斗”字有升斗的“斗”和战斗的“斗”,这是文字简化后带来的烦恼。这里应该是战斗的“斗”。可是音却与升斗的“斗”相同。如果凭音dǎo,也可能是借用官话“倒”的音,有被打倒的意思。是说比赛中一次被打倒不算输。莆仙方言借用其他话的音,例子很多如:“打听”、“打的(士)”等。莆仙方言中还有:利(lia)斗、出斗的词。“利斗”,身手麻利、利索,很快就取得战斗的胜利。“出斗”,出去拼搏,也可说是小偷开始行动。
五、小公孙。旧时莆仙方言说反季节果子为“小公孙”。因为这种果子不是正常季节开花结果,一般产量很少,个粒大小不一,所以有人就风趣地写为“小公孙”——祖父与孙儿一起生长。其实“小公孙”是“小阳春”的音变,农历十月人们称为“小阳春”,因其气候与阳春三月差不多,不过时间不久,很快就进入冬季,故称“小”。例如应在春季开花结果的,而在农历十月开花结果就称“小阳春”。
六、灶扁。莆仙方言称厨房里的蟑螂。莆仙民间厨房里的灶多用砖块砌成,这种蟑螂身躯十分扁薄,可以寄居在砖头之间细缝里,人们很难捕捉到,所以人们就很直白地称之为“灶扁”。有人写为“灶鸡”,好像是鸡的新品种,使人不明其妙,真是莫名其妙。 (王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