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逢节假日,细心的消费者就会发现,商家为大家出了一个个促销数学题,比如满200元减120元、满300元减150元等,如果心算不好的消费者,还真要备一个计算器才能算出所购物品的真实价格呢?
满减之风,在服饰的促销活动中盛行已久,因此每当消费者看到这样的字眼,已经没多少新鲜感。经常逛街的林小姐认为,这都是商家惯用的促销手法,如今只要看到这样的数字,第一个反应是用心算一下这件物品到底要多少钱,有时候算多了,就觉得商家太无聊,明明是一个促销的价钱,硬要消费者加深印象,算一算价钱不可。像一件798元女装,在商场被标上了满200元减120元,相当于花费438元。如果算术不好的消费者还真是不想买了呢。在实际购买中,因为各家满减的“起点”不一样,还要选择标价“适合”的服装甚至选好购买时段。因此,商家在不断地给消费者出算术题中,完成了一个个促销花样。记者发现这种促销方式在大的百货商场比较常见。
积分换比较经常出现在化妆品,这也是需要消费者精算一番,才知道自己到底买了几折的商品。而且积分还会让消费者买一些多余的商品,无形中钱袋子自然瘪不少。究竟是积分合适还是直接打折好呢?以一套890元的化妆品为例,如果打9折,就是花费801元;参加20倍积分的话,1元钱算1分,VIP卡里的积分就会增加17800分,花出去的时候,100分又等于1元钱,相当于卡里送了178元,此时再购买其它化妆品,就等于花费890元买了1068元的化妆品。
如今打折、满减已经成了各商家惯用的促销手段,在打折常态化的情况下,商家可以通过人性化服务打动消费者,比如避免顾客排长队交款,适当增加休息区,活动程序避免繁琐。如果商家只注重效益,不注重细节,可能会让消费者对此类高密度促销活动产生抵触、厌恶情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