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是
天气预报:
广化寺是莆田历史上真正的第一座佛教寺院
【发布日期:2018-06-27】 【来源:本站】 【阅读:次】



八闽通志 莆田林泉院





八闽通志 福州





八闽通志 莆田




三山志 林泉院






莆山灵岩寺碑铭


 莆田有谚语云“未有兴化,先有广化”,说的是广化寺比兴化郡的历史还要悠久,事实正是这样。广化寺本是莆田历史上最早的佛寺,史无异议,但近年来冒出的一些言论,却使不明真相者心生疑窦甚至偏听偏信。如有的认为永和尼院建于东晋永和元年(345年)是莆田最早佛教寺院,有的认为南少林林泉院始建于陈永定元年(557年),也比广化寺前身金仙院早一年。这些不实之论亟待辨正。

目前,关于莆田佛教寺院起源的最早的可靠文献,公认是唐代黄滔的《莆山灵岩寺碑铭》一文。此文中明确记载广化寺前身“金仙院”乃“邑儒荥阳郑生”于“陈永定二年庚申”“献其居”所改建。今人对此文多有因不解而篡改,如有一本广化寺资料集中把“莆山”改为“南山”,把“永定二年庚申”改为“永定二年戊寅”,理由是二年的干支纪年是“戊寅”。我们在《莆田史话》一书中已指出“永定二年庚申”指的是“永定二年庚申月”。查《新编中国三千年历日检索表》可知,“永定二年庚申月”就是公元55812月。古人纪年月日时,皆可以六十甲子即干支搭配来代替,故有“生辰八字”之谓。庚申月在558年出现后,过五年到5641月才再次出现,可见不是巧合。实际上这种干支纪年月日时方式在黄滔文中并不鲜见,如“冬十有二月丙申”(纪日)“明年正月十有八日乙未”(纪时)。因此广化寺建立的确切年月为公元55812月。

认为莆田永和尼院比广化寺历史早200多年的论者依据是明代黄仲昭的《八闽通志》,该书卷七十九“寺观·兴化府·莆田县”载:“永和尼院,在郡城西二里许,旧志:永和元年建。”这条记载相当简略,为后人不同解读留下空间。厦门大学陈支平教授《福建宗教史》两次提到此寺,认为莆田这座“原名已不可考的永和尼院,东晋永和元年(345)建”。又如厦门大学王荣国教授的《福建佛教史》写道:“《八闽通志》载,莆田县‘永和尼院,在郡城西二里许。旧志永和元年(345)建。’……‘永和’是东晋穆帝的年号。永和尼院乃以年号命名,建于东晋永和元年。笔者认为,东晋时莆田出现‘永和尼院’不是不可能的。”因此“永和尼院”不但成为莆田最早的佛教尼院,而且“成了闽中已知有纪年可考的尼院之始”。因为这些学者的影响力,故今之引用者不少。然而,认为永和尼院建于东晋实是对“永和”年号的误解。其实,“永和”年号,历史上有六位帝王君主使用过,分别是:汉顺帝(136年)、晋穆帝(345年)、后秦姚泓(416年)、北凉沮渠牧犍(433年)、闽惠宗王延均(935年)、台湾明德宗朱一贵(1721年)。当然最有名的是东晋王羲之《兰亭序》中提到的“永和九年,岁在癸丑”的晋穆帝司马聃的“永和”年号。然而东晋的永和元年(345年),比“莆田”地名首见载籍的南朝陈天嘉五年(564)还早219年,距莆田首次置县的陈光大二年(568年)尚有223年之久,离唐武德五年(622年)莆田稳定置县则有277年,故从历史背景、社会条件和宗教氛围来看,其时莆田不但没有僧寺,更不可能出现尼院。再从黄仲昭《八闽通志》记载看,其书在卷七十五“寺观·福州府·闽县”载:“法林尼院,在易俗里,梁大通元年建,闽之尼院自此始。”可见黄仲昭认为福州的法林尼院才是福建最早的尼院。黄仲昭是莆田人,设若家乡东晋已有尼院,他是不会把晚180多年的法林尼院说成是“闽之尼院自此始”的。

那么,莆田的“永和尼院”是什么年代建的?综合考察历代使用“永和”年号的帝王君主条件,这个“永和”应该是指五代十国闽国惠宗王延钧的年号。据《资治通鉴》《闽国史事编年》《中国历史大事编年》等书记载,王延钧(?935),五代时闽国国君,公元926935年在位,闽王王审知次子。他与审知养子王延禀杀兄王延翰,自称威武留后。天成三年(928年)受后唐明宗封为闽王。后唐长兴四年(933)称帝,改名王鏻,年号“龙启”。二年后的935年又改元“永和”。因其荒淫无度,好鬼神之说,又用薛文杰为国计使,榨取无度。永和元年被子王昶(继鹏)所弑。永和二年(936年)三月,王昶继位,下诏改年号“通文”,所以王鏻“永和”年号只使用了一年多,但在福建历史上确实存在过。当时莆田属于闽国统治,且历任闽王都十分信佛,宋人谓闽王时“闽中塔庙之盛甲天下”“山路逢人半是僧”。如王延均受封闽王后,曾于太平寺开戒坛,一次就“度僧二万,由是闽中多僧”。五代闽国是莆田永和尼院出现最合适的朝代,因此永和尼院应始建于公元935年而不是345年。

关于南少林(林泉院)始建于陈永定元年(557年)是说法,是上世纪90年代初莆田兴起“南少林”论证后才由个别人提出的,此后辗转引用,积非成是,几成定论。林泉院最早的记载是明黄仲昭《八闽通志》卷七十九“兴化府·莆田县·寺观”记载:“资福院、北平院、林泉院……,以上凡九十院俱废。”志中无载林泉院建置年代,且列为“俱废”之院。后来有人在宋梁克家《三山志》卷三十六“僧寺·福清县”中发现一条记载:“林泉院,在清远里,陈永定元年置。”于是把福清清远里的这座林泉院建置年代移植到莆田林泉院。可是福清清远里今为宏路镇和上迳镇一带,其地从未与莆田西天尾同里,也与古代兴化县无涉,因此把南少林林泉院说成是始建年代早于广化寺的佛寺,是完全歪曲历史的,切不可继续传讹。历史上同名寺院很多,近见有学者写文章说:“福建第一个进士薛令之(唐神龙二年),就是从莆田‘灵岩精舍’考入的。”(蔡天新《兴化书院文化对莆台科举教育的历史影响》)唐代广化寺虽称灵岩寺,但薛令之却从未来过莆田求学,他读书的灵岩寺实际就在其家乡福安溪潭城山村,此寺至今尚在,并以其石雕精美列为文物保护单位。把薛令之与莆田灵岩寺联系在一起,大概是受到张琴《莆田县志》卷六“湖山书堂”条所引“唐薛令之诗:草堂栖在灵岩谷,勤读诗书向灯烛。柴门半掩寂无人,惟有白云相伴宿”之误导,此四句诗在《全唐诗》中题为《灵岩寺》。但实际上这两联诗句乃摘自薛令之《草堂吟》长诗开篇,并不是全诗,所题亦不是莆田灵岩寺。

综上所辩,广化寺是莆田历史上真正的第一座佛教寺院,没有比它更早的什么尼院或僧寺。(刘福铸)

分享至:
打印】  【关闭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