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是
天气预报:
南宋文坛宗主刘克庄(三)
【发布日期:2018-06-21】 【来源:本站】 【阅读:次】



刘克庄像


五、四六名家

刘克庄早年不但以文,以诗闻名于世,而且还以四六为世人所重。所谓“四六”,亦称骈文,因其文章开头多以四、六言隔句偶对为主,故称其为四六。

宁宗嘉定三年(1210年),刘克庄以荫补官,初任将作监、靖安县主簿,时正值冬至。冬至是中国古代二十四个节气中最为重要的节气。中国的阴阳五行理论认为,冬至是“阴极至,阳气始生”的一天,是天地万物新一轮循环的开始,民间素来就有冬至大如年的说法。我国古代封建统治者历来十分重视这个节气。周朝把这一天作为新的一年的开始。汉代则把这一天定为“冬节”,例行放假,举行各种祭祀和庆祝活动,称之为“贺冬年”。迄至唐、宋则把冬至与岁首并重,朝廷依例要举行隆重的祭天大典,接受文武百官的进贺,以期来年能够风调雨顺,国泰民安。

每逢冬至,地方各级官员依例要向朝廷进《贺表》。时知江南西路隆兴府(今江西南昌)的袁燮正在为其教官所拟的《贺冬年表》不合其意而犯愁。情急之下他忽然想到了刘克庄。于是,他急调刘克庄至幕府,令他为之改写。这是刘克庄作为幕僚第一次奉命为他所属长官代拟的最重要的行政公文。令袁燮没有想到的是,刘克庄为他代拟的《贺冬年表》竟然让他一个字也不能改。惊讶有余,他连连夸奖刘克庄说:“君年事未也,而四六乃有李汉老风骨,它日岂易量!”并断言:“主簿它日必以四六名家。”

刘克庄初涉四六就得到了“尤以文字见重”的袁燮的褒奖,这对年轻的刘克庄来说的无疑是一个巨大的鼓舞。刘克庄《杂记》云:“余少未为人知,水心叶公(叶适)称其诗可建大将旗鼓,西山真公(真德秀)自为正录时,称其文,延誉于诸公。初筮靖安主簿,年二十四。庚使絜斋袁公被旨来摄豫章,辱致之幕。教官擬《贺冬年表》不合,忽蒙改委,公不易一字。因白事留语:‘主簿它日必以四六名家。’余答:‘非素习,黽(mǐn)勉为之耳。’(“黽”,《诗缉》:“力所不堪,心所不欲而勉强为之曰黽。”)公曰:‘君年事未也,而四六乃有李汉老风骨,它日岂易量!余谢不敢。”

六、归奉南岳祠 

宁宗嘉定六年(1213年)七月,刘克庄的父亲刘弥正不幸在临安病逝。宁宗嘉定十年(1217年),刘克庄丁父忧终制,由怀安(今闽侯)县尉、福州右司理曹改真州(今江苏仪征)录事参军。

刘克庄一到真州,江淮前线的将帅们闻刘克庄文名都争着要将他罗致幕下。时任淮东安抚使的崔与之见刘克庄到来非常高兴。他对刘克庄说:“吾于闽得二士,君与子华也。”并称刘克庄与方信孺、陈子华三人为“闽之三隽”。但刘克庄最终还是被刚刚建立的沿江制置司制置使李钰抢先罗致幕下任沿江制置司准备差遣,负责军事文书的草拟工作。 

初到江淮前线的刘克庄可谓年轻气盛,满怀希望地认为这正是他施展才华,为国家的统一事业建功立业,作出贡献的好机会。他赋词慷慨激昂地表达了誓为国家的统一事业,征战祖国南北的雄心壮志:“吾少多奇节。颇挪揄、玉关定远,壶头新息。一剑防身行万里,选甚南溟北极,看塞雁、衔来秋色。”

玉关,在今甘肃敦煌西北。“玉关定远”,指的是东汉时的平西大将军班超。班超,字仲升,扶风安陵(今陕西咸阳)人。汉明帝时,班超奉命征战西域,击退匈奴的多次侵略,平定了西域诸国的叛乱,将西域大小五十余个国家和民族纳入了汉朝的版图,被汉明帝封为定远侯,食邑千户。壶头,在今湖南沅陵。“壶头新息”,指的是东汉著名的伏波大将军马援。马援,字文渊,抚风茂陵(今陕西兴平)人。汉光武帝时,因平定陇西、交趾屡建奇功被封为新息侯。

初出仕途的刘克庄竟然连威震西北、西南边关的定远侯班超和新息侯马援都不放在眼里,决心要超越他们,去征战祖国的南溟北极,欣赏边疆塞漠鸿雁衔来秋色的壮美景色。其心气之雄壮,抱负之高远可想而知。然而“拳拳君国,志在有为,不欲以词人自域”的刘克庄初出茅庐即遭受到了重大的挫折,使他不得不愤而辞职,归奉南岳祠。

宁宗嘉定十年(1217年)初,金朝在蒙古军队的挤逼下重新发动了对南宋的侵略。而当时南宋朝廷上下却普遍存在盲目乐观和轻敌麻痹思想,认为金朝在蒙古帝国的打击下已经衰落,再也无力侵宋了。面对麻木不仁的朝廷,初到江淮前线的刘克庄洞察到了潜在的危险。这一年的二月,他随李钰制置使到前线视察,看到宋军维扬前线兵力不满数千,后防空虚,当即建议李钰制置使应及时调整军事部署,“抽减极边戍兵,使屯次边,以壮根本。”然而,刘克庄的意见却得不到李钰的重视。他仍然一意孤行,坚持与金正面对峙。结果形势的发展正如刘克庄所料,金兵从正面进攻未遂,于是就避实击虚,分兵包围滁、扬两州,引起朝廷极大的震动,急派刚刚投靠南宋不久的山东“忠义军”首领李全率兵驰援,滁州围才得以解除。

事实证明刘克庄对敌情的分析和判断是正确的,而且他作为一个幕僚也已经尽到了他所应负的责任。然而刘克庄的意见不但得不到重视,反而受到了朝廷一些官员的批评。他们认为李钰之所以兵败是因为其幕僚没有尽到应尽的谋划责任造成的,而刘克庄在李钰幕府的时间最长,所以受到的责难也最多。这使初出茅庐,心气俱壮,一心想报效祖国,为祖国的统一事业建功立业,作出贡献的刘克庄来说无疑是一次沉重的打击。血气方刚的刘克庄感到极大的委屈,于是他不得不在宁宗嘉定十二年(1219年)愤而辞职,自请归奉南岳祠。

刘克庄在李钰幕府三年先后为李钰代拟了《谢抚谕诏书表》《谢转大中大夫表》等三十四篇《谢表》《谢启》,深受人们的喜爱,在军中被人们广为传诵。

宁宗嘉定十年(1217年)六月,面对金兵大军压境,宁宗皇帝为了鼓舞士气,下诏抚谕戍边将士,并给李钰官升一转,为大中大夫。为了答谢宁宗皇帝的抚谕和褒奖,刘克庄受命为李钰代拟了《谢抚谕诏书表》和《谢转大中大夫表》。刘克庄《谢抚谕诏书表》一开始就以《史记》中汉景帝亲自抚谕屯兵细柳的周亚夫以及《诗经·采薇》中戍边将士渴望早日结束战争,回家与家人团聚的故事,对宁宗皇帝关心和抚谕戍边将士表示极大的鼓舞和感谢,并以极其愤慨的言辞强烈谴责金朝背盟弃义,重新发动对南宋的侵略,表示戍边将士将誓死捍卫国家领土,收复北方失土,报仇雪耻的决心。

刘克庄为李钰代拟的《谢转大中大夫表》继续以四六隔句对仗破题,对宁宗皇帝给予的信任和破格提拔表示由衷的感谢,言辞谦卑而又不失感恩之情,充分表现了李钰作为一个戍边在外的将领“誓殚绵力”,“力守孤忠”,捍卫国家领土的决心。

刘克庄为李钰代拟的《谢抚谕诏书表》和《谢转大中大夫表》不但辞藻华丽,对仗工整,语气铿锵有力,而且用典极其精到贴切,无一点雕琢的痕迹,充分显示其驾驭文字能力的高超和史学知识的渊博,深受人们的喜爱,在军中被广为传诵。“一时幕府诸贤自勉斋黃公(黃幹)而下,皆相敬爱。”(林希逸《后村先生刘公行状》)(詹淑海)

分享至:
打印】  【关闭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