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子墨
时序因有“节”而变得值得期盼和可以把握。
多年来,每当重大节日行将到来,单位里总要组织一次大扫除,今年“五一”也不例外。我的“绿化角”因疏于料理,花草有点病恹恹的,少了精气神,其中一瓶剪枝水栽植物叶子枯黄,成团的根须黑黝黝的,玻璃瓶不再透明,瓶中水显得浑浊。我明知它已经不行了,但舍不得放弃,因为我是看着它如何从离开母体后坚强地活下来的,它的根早已缠住了我的情感。花草有生命,尽管一直默默无语。它活得不好,“环境”使然,而责任在我。
“上头要来检查的,不能影响集体!”同事提醒我。于是,我终于不得不放弃,给瓶子注入新鲜的水,重新插上几株。约摸过了一周,但见它们浸在水中的部分,从茎节处试探着绽出许多半粒米大小的根芽来,三五天后,根芽变粗变长,又壮着胆子伸出去,渐渐成了根的模样。又过了数日,茎节以外也有根芽破皮而出,经历了同样的过程,也纷纷长成了根。透过玻璃内的清水,所有根的细节都看得真真切切。啊!它们活了。
一日,来了一位小老乡,望着瓶内的新生根似有所思。5年前,她考上了华东师范大学,修完学业后想在上海“长根”。我问她:“你看出了什么来着?”她说,茎节上的根长得多长得好。稍停,她接着说,其实人生也是有“节”的,除了年龄上的“节点”,机遇也是“节”,要及时抓住,错过了就难以“长根”……她的观察力和悟性真的不错,无愧是当年家乡的文科高考状元,一席话也泄露了她储藏已久的心思。
我借原先瓶中的植物因得不到适时换水而致衰亡的事,说明“环境”对生命之重要,进而引申到改革前后上海“环境”的变化。她听了更有感触,是呀,三十几年之前,外地人想在上海谋职“长根”有多难,一批批被“送”出城去,时过境迁,如今大不一样了,真的是“海纳百川”。
小老乡举了一个实例。她有一位大学的女同学,是福建某市某小岛上的人。那小岛过去极为闭塞落后,岛上的女人没有什么地位。她能考取大学,可说是从石缝中冒出的一枝花,非常不容易,靠的是自身的坚韧不拔、发奋努力。我说,也不能忽略了岛上生存环境的逐步改善。
小老乡动情地说:“就是初夏这个季节,我曾经去过那个小岛,那里的土质很差,然而就在那么贫瘠的沙地上,长着一种花,真好看,金灿灿的,满地都是。问我的同学这叫什么花,连土生土长的她也说不上来。她只知道,这种花,适应环境的能力特别强,根扎得特别深……那年,小岛养育的姑娘在上海考上了公务员,终于有了一份相当不错的工作。”我插话道:“是啊,‘物竞天择’,适者生存。生活中,能在他乡‘长根’的人,都是跨越沟坎的强者。”小老乡点点头,把嘴抿得紧紧的,像咬定了一个主意似的。我想这位同学已经成了她的精神偶像,给了她在上海“长根”的力量。
看着一批批外来人融入了都市,蓬勃的生机点燃了一盏盏信念之灯,照亮了自己,也照亮了城市,不由打心底里为之高兴。啊,多一点爱心与兼容,不断“换水”优化环境,让更多的生命在这里生根、开花、结果吧!
一座城市,将因此而变得更加美丽,更加高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