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杰人故居位于涵江延宁萝苜田23号,屋后与闻名远近的徐氏顺茂隆大厝建筑群相邻,左右为一字排开的五组外观近似的建筑群。
故居外观似“五间厢”,即五开间;内部为四开间,四进。整体建筑群为长方形合院式,面宽16.4米,进深长33.5米。前部临道路处(南)为“倒照房”,作为陈杰人居室兼带小客厅;隔院埕与倒照房相对者(北)为正厝,一厅四房;在倒照房与正厝之间的院埕东侧为整座建筑出入的大门,大门联曰:“颍水家声大,忠勋世泽长”。据说横批原为邑贤张琴或林文豪所书“旭日东升”,后因刮除或剥落,今不得见。
正厝(二进)与炊事房(三进)之间亦有砖埕相隔;最后为四进杂用间。
整座建筑的右首(西)是一排房舍,有“下间尾”或“后屋龙”之谓,晚辈和杂役居处甚觉宽裕。
杰人故居,始建于1936年(民国廿五年),历五载而于1941年告竣。
先,杰人于萝苜田购得空地1.5亩,因地块为狭长条状,为适应朝向,与已有左邻右舍谐调,无法作左右延展,只能进行前后拓进。时亲友献策拟建成二层洋楼,可增加建筑面积。但杰人考虑到已有的民房均为平屋,若建成二层洋楼,非但自家房屋显得突兀不群,且与邻里乡亲的住房不相融洽,破坏了整体上的美观。于是他力排众议,因地制宜,同请来的二位资深师傅,经三五日计议策划,深研古代营建法式,终于定下方案。
现存杰人故居,即依当初所定方案,严格施工营建而成。通观房屋,面堂为旧式五间厢,与邻居原先已有的房舍整齐统一,保持建筑群的总体美感,但在内部构件方面却体现出个性特征。如屋身加高几尺,并不碍眼,但居住其中却感舒畅;为采光、通风、出入方便之需,则采用多开窗户、小门及双侧小巷;为使房屋灵秀而不呆板,华丽而不庸俗,除用料精选考究之外,只在檐翅等显要位置,稍缀雕刻而不彩绘,让人觉得古朴大方,高雅脱俗。
在督办材料和整个工程的监管上,杰人也是事必躬亲,亲力亲为。如木料选择信誉较好的西天尾通兴杉行采购,杰人按照木匠师傅开列的尺寸,逐一检查,既保证物尽其用,又不致造成浪费。对于砖瓦、石料,也是按照工匠所定尺码和质地品质,向厂商预定选购的。
据陈家上代所说,当初建设这座大厝,工料费共用去银元一万多元。这在那个时代,也算是一笔不小的开支。
陈杰人,原名训彝,因排行十六,人呼他十六妹。现处左侧的建筑,即其兄十五妹故居。十六妹祖居白塘洋尾霞楼村,务农为生,家道寒贫。后经与人合营家庭碾米坊,稍有积蓄。清光绪廿五年(1899年)杰人长子九岁的柱生(顾民)被人绑架,侥幸救回。光绪廿七年(1901年),杰人父亲世煇公率全家迁于涵江镇尾梨巷,租屋而居;不久又迁居于萝苜田,即今址位处。
1916年(民国五年),杰人前往新加坡,与人合资经营橡胶园,继而开设聚华公司,经营脚车业,并把商务交于次子焜生(耀如)主持经营,自己则返回故乡。回乡之后,杰人曾在镇内的贞节里开设油坊。后南洋生意发达,信誉大增,遂于1925年改营“侨批”,为侨胞收转汇款及信件,收取手续费,牌号“亨利”。“亨利”取义于《易经》中“元亨利贞”之句,又暗合店号所在的地名,可谓用心良苦。八十年来,杰人故居见闻且亲历了沧桑变化,风云激荡,至今仍稳重牢固,俊彩高扬,可谓仁居义宅。
抗日战争胜利后的1946年,时年88岁的国民党元老海军上将萨镇冰(新中国建立后任福建省人民政府副主席)来游莆田,萨老在涵江盘桓月余,就下榻在杰人此处故居。一个是海军宿将,一个是布衣老人,虽言语难通(常由陈长城任翻译),却交谈甚欢,一时传为佳话。
1947年至莆田解放前夕的1949年上半年,因杰人长孙陈长城同志参加地下革命活动,杰人故居一直为共产党地下革命活动的联络站,革命前辈林汝楠、汝樑、金英三兄弟,陈国良、康金树、林清标、刘佐周等,经常住宿在杰人家中,或途经涵江在此落脚。杰人对长孙长城接待或掩护革命同志的举动是默认和支持的,尽管表面上是不问不闻的。
在大洋设立闽中游击队司令部期间,杰人故居更与大洋司令部保持经常性的紧密联系。陈长城同志积极活动,与外围革命同志一同筹集枪支弹药、布匹药品及日常各项所需,经常冒着生命危险暂存家中,之后,再几经周折,转运送至大洋,极大地支持了闽中游击队的革命斗争。
陈长城同志还利用家庭和自己的社会关系,获取各种情报,在家中与革命同志分析情报,决定革命行动。1949年3月6日,康金树带领游击队不费一枪一弹,一次夺取涵江镇公所的25支枪支。此次行动正是得力于陈长城同志提供内线情报的准确性。因为行动之前,陈长城同志就先后二次带领游击队领导深入位于下洋乌台社的涵江镇公所抵近侦察,并在自己家中与行动的同志充分讨论,周详部署,方使行动一举成功。此次夺枪行动轰动全闽中,其重要意义不亚于此前1947年游击队在此附近奇袭涵江交通银行的行动。
又据《 涵江区志》载:光绪二十九年(1903年)九月,涵江士绅黄绶、曾简仲、陈杰人等,在霞徐新厝里开办崇实学堂,为莆仙地区最早的一所私立中学。民国36年,陈耀如捐建涵江公立中学一院校舍,次年又捐建教学楼训彝堂。民国38年3月6日下午4时左右,莆田县人民除暴队20多名队员,在康金树、林汝梁、张坤带领下,袭击驻在下洋乌台社的国民党涵江镇公所,缴获长枪22支,短枪3支。
由于当时革命斗争的纪律要求,和切实保护提供内线情报人士的人身安全的需要,在很长一段时间内,陈长城同志始终对参与此次重大的革命活动守口如瓶,即使革命胜利之后,长城同志仍然从不张扬自己的革命功劳,以至在他有生之年,此事一直鲜为人知。
2006年,陈杰人故居被莆田市政府评定为优秀近现代建筑;2013年又被福建省政府确认为优秀近现代建筑。中共党史出版社出版的《全国革命遗址普查成果丛书》之《福建省革命遗址通览》,把陈杰人故居作为闽中地下革命“涵江联络站旧址”收入该书。
陈杰人故居充满仁义大爱,是一处历经八十年沧桑风云却依旧保持温暖故事的民宅,至今仍然是杰人子孙眷恋并时常栖居、盘桓的暖巢。(今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