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为展示传统制茶技艺
日前,阳火炭焙古法制茶技艺成功入选仙游县第一批县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对它的的保护传承提供了一个很好的平台。据介绍,目前,已在鲤南镇玉塔村建立莆田市大师工作室和传习所,专门安排两位制茶大师负责传承与保护工作,收集明清以来关于这项技艺的相关实物38件和制茶技艺资料8万多字,制定完整的五年保护计划,并形成有效的传承保护机制。
作为千年古邑,仙游县产茶历史非常悠久,境内云雾弥漫,产茶条件得天独厚,茶叶品种繁多,品质优异,营养丰富,孕育了源远流长的仙游茶文化,如一代廉吏、北宋名臣、仙游历史文化人的蔡襄所著的《茶录》是继陆羽《茶经》之后最有影响的论茶专著,是让茶叶做为一种饮料得以风行天下的奠基之作。近年来,该县“茶经济”更是异军突起,外形细嫩、汤色翠亮、香度高、口感好的祥和茶、金溪茶、郑宅茶等声名日隆,全县茶产业蓬勃发展,年创产值高达3亿多元。
据该项目主要传承人、国家一级评茶师、制茶师及烘培师上官长垣介绍,仙游古焙制陈茶的传统技艺传承于明代制茶法式,选用当地名贵龙眼木炭温火焙制,既清除茶叶中的水分,更让茶品吸收龙眼木的特有芬芳,工艺十分精细,需经七次焙制,享有“仙乡仙木焙仙茶”之美誉,从而形成特有的一项制茶工艺。作为明清时代闽中民焙茶叶的传统制茶工艺代表,近年来在盛世祥和农业科技发展有限公司的努力传承保护下,仙游这种传统炭焙老茶以滋味浓醇、回味甘甜、余香绕口等诸多特点重受消费者青睐,走俏市场,成为特色农产品和传统产业拓展市场的“金名片”。
近日,笔者慕名来到上官长垣位于鲤南镇玉塔村的茶研工坊内,但见五个新型炭炉子正烘焙着茶,散发出袅袅茶香,一个个精美细致紫砂缸里,储藏着各类茶叶,随处可见的茶具、满墙的荣誉证书,无不彰显出上官长垣在茶道上的喜爱与成就。在他的窖藏间中,他向笔者展示了多种香气馥郁悠长、滋味醇厚回甘的陈茶,具有极高的收藏意义。
上官长垣透露,炒茶绝技在他们家一代代人的指尖上传承。炒制工艺分舒展、分解、排清、烘焙、冷却、静置等六道工序,每步动作都严格遵守传统手艺但又有改良发展,而绝活之绝在于视茶叶的水分果胶质、重量,透过烘焙器具的风、火、时间的互动关系,寻找并掌控酶促反应到所需要的色、香、味。“慢工出好茶,精艺出精品”。由于炭焙制茶传统工艺追求七次焙制的精细工艺制作手法,制造出茶香独特、茶味厚重、营养丰富、耐泡、保存期长的祥和茶,更好地将茶的内涵和韵味表现出来。因此,这一茶绝技以其精湛的手工技艺、独有的“浓、醇、陈”特色及神奇的保健功效,成为茶类中的佼佼者。
谈及如何保护,上官长垣胸有成竹地侃侃而谈。他说,将在文化部门指导下,加大保护经费投入,建立仙游阳火炭焙古法制茶作品数据库、展示厅及陈列室、传习所,组织相关业界专家学者深入探讨及研究,撰写出版《仙游阳火炭焙古法制茶》相关专著,培养更多的专业人才促进这项传统手工技艺文化的弘扬光大。(陈国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