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是
天气预报:
朱熹《观书有感二首》创作时间地点考索及艺术价值(五)
【发布日期:2018-03-06】 【来源:本站】 【阅读:次】

 

 

▲朱熹《观书有感二首》诗境“半亩方塘”及“溪舟自行”的真实“源头活水”一一莆田木兰陂,木兰溪水。图/张向阳。     

 

      

 

刘述先著作载《曾点》《春日》《春日偶作》(页43)、《观书有感二首》(页44)作于辛巳(1161)春。

 

     (),从朱子诗文洞察其思想转变痕迹

据朱子研究专家,著名学者刘述先(19342016)教授著《朱子哲学思想的发展与完成》第一部第一章六《由诗文中看朱子思想转变的痕迹》,页4243载:“庚辰(一一六0)冬,朱子见延平正式受学,逗留数月之久,在仲冬(十一月)有一诗云:“

顷以多言害道,绝不作诗,两日读大学诚意章有感,至日之朝,起书此以自箴,盖不得已而有言云:

神心洞玄鉴,好恶审熏莸。云何反自诳,闵默还抱羞。今辰仲冬节,寤叹得隐忧。心知一寸光,昱彼重泉幽。朋来自兹始,群阴邈难留。行迷亦已远,及此旋吾辀。

《困学二首》

旧喜安心苦觅心,捐书绝学费追寻。

困衡此日安无地,始觉从前枉寸阴。

困学工夫岂易成,斯名独恐是虚称。

傍人莫笑标题误,庸行庸言实未能。

前一首说的是舍弃禅学,为求安心苦觅心,指的是达摩与慧可的故事。后一首说在日用处下工夫,庸言庸行乃是中庸之教。

辛巳(一一六一年)春朱子又有下列诸诗:

《曾点》

春服初成丽景迟,步随流水玩晴漪。

微吟缓节归来晚,一任轻风拂面吹。

由刘述先教授著作该文所述《曾点》作于一一六一年春。笔者据《朱子语类》卷一百三十二·《论林艾轩作文解经》曰:“在兴化南寺(莆田广化寺),见《艾轩林光朝言‘曾点’言志》一段,‘归’,自释音作‘馈’字,此是物各付物之意。”

某(朱熹)云:“如何见得?”艾轩(林光朝)云:“‘曾点’不是要与冠者童子真个去浴沂风雩,只是见那人有冠者,有童子,也有在那里澡浴底,也有在那里乘凉底,也有在那里馈饷馌南畝底。曾点见得这意思,此谓物各付物。艾轩甚秘其说,密言于先生也”。

所以,朱熹《曾点》创作时间为一一六一年春,地点:福建莆田南山广化寺。

《春日》

胜日寻芳泗水滨,无边光景一时新。

等闲识得东风面,万紫千红总是春。

《春日偶作》

闻道西园春色深,急穿芒屦去登临。

干葩万蕊争红紫,谁识乾坤造化心。

《观书有感二首》

半亩方塘一鉴开,天光云影共徘徊。

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

昨夜江边春水生,蒙冲巨舰一毛轻。

向来枉费推移力,此日中流自在行。

朱子之前困学数年,至此乃有自由自得的感受。据刘述先教授所述《曾点》《春日》《春日偶作》《观书有感二首》皆作于一一六一年春(见刘述先著《朱子哲学思想的发展与完成》,吉林出版集团有限责任公司,二O一五年,页43-44)。

综上所述,朱熹《观书有感二首》《春日偶作》《春日》《曾点》四首诗皆创作于绍兴三十一年(一一六一年),地点:福建莆田。《观书有感二首》之一“半亩方塘”具体地点位于福建莆田黄石谷城山麓千年国清塘之“濯缨池”;《观书有感二首》之二“溪舟自行”自然景观具体地点位于福建莆田城南千年木兰陂所在地;《春日》诗句中的“胜日寻芳泗水滨”之“泗水滨”,本诗乃指“文献名邦”福建莆田,莆田自宋代已享称“海滨邹鲁”及“海滨洙泗”——“泗水滨”;《春日偶作》诗句中的“闻道西园”【闻道西园:据闻“南夫子”林光朝在兴化南寺(莆田广化寺,位于朱熹过莆所栖“莆田壶山书院”之西,故谓“西园”)讲道】,“春色深”两层意思:一指在莆田广化寺听林光朝“说理学”“讲曾点”“极生动”“一时新”,用“春色深”蕴含;二指当时季节已入暮春三月,谓“春色深”。

所以,《观书有感二首》之“半亩方塘”所在地考证,我们要充分考虑作者朱熹当时创作《观书有感二首》之二“溪舟自行”(按:笔者暂为之取此诗名)真实地点所在地,不能只考虑《观书有感二首》之一,而故意规避《观书有感二首》之二“溪舟自行”的创作时间和地点,因为这是一首组诗,创作于同一时间同一地点,诗境取自于同一个城市。这首组诗“源头活水”——皆来自“木兰溪水”,它有现实生活中的的真实景观源头:福建莆田木兰溪,千年木兰陂所在地。

同时根据朱熹研究专家、著名学者刘述先教授所述结论:朱熹创作《观书有感二首》《春日偶作》《春日》《曾点》四首诗文时间皆为辛巳年(一一六一年)。刘教授只述其创作时间,而具体创作地点由笔者详细考证皆在福建莆田,时间地点更加详细,清晰明朗,史书史料丰富详实。史学考证尊重历史事实和科学证据。尽管目前全国有多个“半亩方塘”之说,但事实真相只有一个,那就是:“真的假不了,假的真不了。”事实证明:《观书有感二首》两首诗的源头活水皆来自于福建莆田木兰溪,木兰溪于2017年荣获“全国十大最美家乡河”。 

六、《观书有感二首》所蕴含的道理和艺术价值。

朱熹《观书有感二首》所蕴含的道理和艺术价值属于美学原理范畴,第一首诗说哲理,从欣赏美的角度纵情抒发。第二首诗寓哲思,从创作美的角度阐理抒发,这种美学原理是带有一定的哲学思想和其广泛的普遍性。艺术创作恰似需要“木兰春涨”和木兰溪水这样的“源头活水”,需要“不竭的文思”“文思勃发”,从量变到质变的突破和感悟等等。

我们可以将“观书”理解为“书本”,而且也可以引伸书本的内容不仅仅包括诸如文学书、哲学书、科技书等。“观书有感”:其一,“清如许”(知识新)要有“源头活水”(不断学习),腹有诗书气自华;其二,“溪舟自行”(木兰春涨)需要“江边春水生”(量变至质变),事物功到自然成。《观书有感二首》寓意一个人要取得成就,应该重视自己平时的储备和积累,厚积薄发,当条件成熟时,会从量变到质变,马到成功,功到自然成……

附录一:朱熹《天光云影》石刻发现记

二十世纪八十年代,黄石小学职工陈玉珍(黄石社区六队人)家里盖房屋,到黄石小学原红泉书院(现黄石文庙所在地)内取土用于夯墙,沙土运往家中卸车时,发现一块青石上有刻字,大家皆言孔子庙内的石刻不能用于盖自家房屋,于是把该青石当作普通石条,用于铺路。在一次修水沟时,有位工人挖起这块青石,认真细看石刻是“天光云影”四个字,搬至屋内。

2013年的一天,黄石国清塘下庄村年逾八旬的陈祖雄先生在与黄石老体协主席林文读先生聊天时,谈起宋代朱熹曾到莆田黄石的红泉义斋和城山松隐精舍[按:由林国钧(号回年)先生所修筑]听其族侄林光朝先生讲学,见国清塘林氏(按:林国钧)宅前濯缨池上所建的亭,为之取名并书“濯缨亭”和“天光云影”两匾。后“濯缨亭”被毁,现不知朱子所书这两块牌匾究竟流落何处?您在黄石做文物普查时,请予留意和关注。

林文读先生提起黄石小学职工陈玉珍上世纪八十年代,曾从红泉书院运回一块“天光云影”石条题刻。于是,陈祖雄立即和国清塘下庄村民陈国喜一起来到陈玉珍家中探访,并见到此石块题刻,经过沟通和友好协商后,把该石刻青石运回到国清塘下庄村,现由陈国喜先生暂时保管。“天光云影”青石匾额石刻虽无款识,暂时无法判断是朱熹原来手迹,还是后人摹刻,但因史书文献皆记载朱熹曾来城山国清塘濯缨池题“濯缨亭”和“天光云影”,故其承载着特殊的文学艺术信息,为学界提供重要的历史线索和考证方向,价值非凡。   

 

 

 ▲朱熹《观书有感二首》“昨夜江边春水生”未涨潮之前意境图,莆田千年木兰陂  图/陈金钵

 

附录二:朱熹十次过莆时间事件记:

111536月过莆田:朱熹五月离开故里武夷山,赴泉州同安县主簿任,6月经莆田,访艾轩林光朝、方翥、陈俊卿(见《朱子语类》卷一百三十二:“某少年过莆田,见林谦之、方次云……”)。

21155[绍兴二十五年乙亥(3月)]过莆田(自泉州同安奉檄至福州)。

311557月、8月间,自福州返回泉州过莆田,见《莆田孔氏家藏唐诰》,请莆田守傅自得为孔宜更其版籍。

4115711月,奉檄走旁郡(莆田)遂载老幼东归崇安(武夷山)。

51157年,朱熹再返回同安(路过莆田),等候其继任者交接,12月,朱熹仍在泉州,与陈养正、吕少卫游,作《恕斋记》。

61158年,朱熹自行离开同安归返故里(过莆田)。为仙游榜头紫阳书院题“澜斋”,款识时间:“绍兴戊寅”(1158年)。

7116011月至11613月,朱熹自武夷山专程往莆田访师求学,11月,在莆田壶山藏修精舍(壶山书院)作《群仙书社记》;1211日,为仙游赖店乌墩村朱元飞家作《归乐堂记》。夏离开莆田,秋返回至武夷山。

8118310月,南下福州、莆田、泉州,访赵汝愚、陈俊卿、陈知柔、吊傅自得。

11月,朱熹北上至莆田,居白湖陈俊卿宅,与陈俊卿、莆田守林元仲、网山林亦之交游唱酬。并访龚茂良[35]家旧居莆田城关义井和美巷(今莆田市实验小学所在地),又专程往莆田华亭山牌村(笔者老家自然村)吊龚茂良墓(见《朱文公文集》卷三十五答《刘子澄书九》:“莆中过龚实之(龚茂良,字实之)墓下,并见其子弟,令人感叹”)。

91187年正月,南下莆田吊陈俊卿(见《朱文公文集》卷八十七《祭陈福公文》:“惟公德在生民,功书信史。大节昭然,善终善始……我从公游,出入三纪。晚途间,遂讬知已。千里讣至,一觞荐诚”)。

101190413日,至莆阳,访莆田城南蔡宅蔡襄家,得其真迹跋之。再访龚茂良家,《再跋龚茂良陛辞奏稿》。(见《朱文公集》卷八十二再跋《参政龚公陛辞奏稿》,《跋蔡端明帖》。按:同卷有《跋蔡端明献寿仪》云:“蔡忠惠公书亦遍天下,而此帖独未布。今天岁南来,始得见于其来孙谊之家……遂请其真,摹而刻之。”知是帖乃在莆阳蔡襄家得见并跋)。(未完待续)

分享至:
打印】  【关闭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