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是
天气预报:
朱熹《观书有感二首》创作时间地点考索及艺术价值(四)
【发布日期:2018-03-05】 【来源:本站】 【阅读:次】

  4、据《朱熹集》(四川教育出版社,一九九六年六月出版)载:《朱熹文集》乃朱熹生前自己编选所著,故其在资料的可靠性上,《朱熹文集》胜于后人所编辑的《朱子语类》,这也已为宋元以来历代学者所公认。其中,嘉熙三年王野刊刻于建安书院者,是迄今见于宋人著录的最早的正集百卷本。百卷本文集问世后,经翻刻修订,形成了闽、浙两个系统,后世分别称为“闽本”,“浙本”。二本虽同出一源,但在编排和文字上都有不少差异。淳祐五年王遂辑得佚文,编为续集十卷。……经比较,明嘉靖十一年张大轮、胡岳刻晦庵先生《朱文公文集》一百卷、续集十一卷、别集十卷校勘较细,雕刻较精,这次整理,即以四部丛刊影印该本为底本。《朱熹集》十册,全书正、续、别集次序及各集卷次先后一仍其旧。

而朱熹所作《春日》《春日偶作》《观书有感二首》被收录在《朱熹集》卷二·诗,页8889。这三首诗,第一首诗的标题就是《春日》,第二首诗的标题《春日偶作》,诗的首句“闻道西园春色深”之“春色深”,洞悉其时间已进入暮春,第三首《观书有感二首》之二,从诗句“昨夜江边春水生,蒙冲巨舰一毛轻。”之“春水生”获悉,本诗作者也是在描写自己在春天的所见所感。作者本首诗的诗境是在描绘莆田木兰溪“木兰春涨”现象。  

所以,这三首诗皆为春天所作。笔者考证其创作时间与朱子研究专家刘述先所考证时间相符,皆为绍兴三十一年(一一六一年)春,属朱熹早期诗作,与《朱熹集》所载这三首诗为一同时期创作亦相吻合。

五、从创作背景佐证:

(一)朱熹于绍兴三十一年(一一六一年)前痴迷禅道,沉浸佛学,不为李侗所肯。

朱熹曾分别于绍兴二十三年(一一五三年)五月,绍兴二十八年(一一五八年)正月和绍兴三十年(一一六O年)十月三次拜访延平(南平)李侗问学,见李侗时仍心怀道谦,究味禅悦,谈学禅有得,后又耽读佛经,受佛经影响巨大。故其见李侗时,不为李侗所肯,李侗对其沉默寡语,抑或只言不是,只教朱熹多看“圣贤言语”。此时朱熹仍处于求学领悟阶段,有时也困学迷茫,朱熹把心里所思所困化作诗《困学》:“旧喜安心苦觅心,捐书绝学费追寻。困衡此日安无地,始觉从前枉寸阴。 ”后来逐步领会顿悟,逃禅弃佛,归儒奋进,专精致诚。

1、据《李方子紫阳年谱》:“初,先生学历常师,出入于经传,泛滥于释老者,亦既有年。及见延平,洞明要道,顿悟异端之非,尽能掊击其失。由是专精致诚,……”

先生(朱熹)常言:“自见李先生,为学始就平实,乃知向日从事于释氏之说皆非”。又云:“初见延平,说得无限道理,也曾去学禅,李先生曰:‘公恁地悬空理会得许多道理,而面前事却理会不下。道亦无他玄妙,只在日用间着实做工夫处,便自见得。’后来方晓他说,故今日不至于无理会耳。”

2、《朱子语类》卷一百零四:“后赴同安任,时年二十四五矣,始见李先生。与他说,李先生只说不是。某却倒疑李先生理会此未得,再三质问。李先生为人简重,却是不甚会说,只教看圣贤言语。某遂将那禅来权倚阁起。意中道,禅亦自在,且将圣人书来读。读来读去,一日复一日,觉得圣贤言语渐渐有味。却回头看释氏之说,渐渐破绽,罅漏百出。某少时未有知,亦曾学禅,只李先生极言不是。后来考究,却是这边味长”。

3、《朱文公文集·别集》卷三《答程钦国》:近见(一一六O年)十月延平李先生(李侗),始略窥门户,而疾病乘之,未知终得从事于斯否耳?大概此事以涵养本原为先,讲论经旨特以此而已。……顷因读孟子,见其所说到紧要处,便差了“养气”一章,尤无伦理。观此,想渊源来历不甚深也……且熟读语,孟,以程门诸公,之说求之,涵泳其间,当自有得。

朱熹于绍兴三十年(一一六O年)十一月专程来莆田访师拜友,在莆田跟随林光朝至南山广化寺南湖书堂(按:郑露创办)、木兰陂木兰书堂(按:郑耕老创办)、黄石红泉书院(按:林回年创办)、城山松隐精舍(按:林回年创办)、国清塘林回年宅濯缨亭(林光朝撰《承奉郎致仕回年林府君墓碣》载:“横塘别墅耳”即指此宅,“横塘别墅”地址今为“黄石七境下庄自然村国清塘旁”)游学时。朱熹于绍兴三十一年(一一六一年)春,在莆田创作《春日》《春日偶作》和《观书有感二首》,后去信老师李侗,李侗收到朱熹书信回曰:“……承谕近日学履甚适,向所耽恋不洒落处,今已渐融释,此便是道理进之之效,甚善,甚善。”给予充分肯定。

4、《李方子紫阳年谱》:“延平与其友罗博文宗礼书曰:‘元晦进学甚力,乐善畏义,吾党鲜有。晚得此人商量所疑,甚慰。’又云:‘此人极颖悟,力行可畏,讲学极造其微处。论辨某,因此追求有所省。渠所论难处,皆是操戈入室,须从原头体认来,所以好说话。某尝于罗先生得入处,所无朋友,几放倒了,得渠如此,极有益。渠初从谦开善处下工夫来,故皆就里面体认。今既论难,见儒者路脉,极能指其差微之处,自见罗先生来,未见如此者。’又云:‘此子别无他事,一味潜心于此。初讲学时,颇为道理所缚。今渐能融释,于日用处一意下工夫。若如此渐熟,则体用合矣。此道理全在日用处熟,若静处有而动用处无,则非矣。’”

朱熹老师李侗此函复信时间为一一六一年五月二十六日,据朱熹《春日偶作》:“闻道西园春色深,”诗句“春色深”,朱熹此诗所作时间为暮春(三月)。

5、绍兴三十一年(一一六一年)二月,有《与李侗论学答问书,讨论周敦颐、太极图说等》。

延平答问曰:“辛巳(一一六一年)二月十四日书云:‘示下所疑,极荷不外。……’”(朱熹)问:“太极动而生阳。”先生尝曰:“此只是理,做已发看不得。”……(见束景南著《朱熹年谱长编》卷上,页266)。

6、绍兴三十一年(一一六一年)五月二十六日,有【《与李侗论学答问书,讨论〈论语〉》等】。

延平答问曰:“辛巳五月二十六日书云:‘……承谕近日学履甚适,向所耽恋不洒落处,今已渐融释,此便是道理进之之效,甚善,甚善。思索有窒礙及于日用动静之间有拂戾处,便于此致思,求其所以然者,久之自循理尔。’”

笔者考朱熹这段时间皆在莆田,故一一六一年春书信李侗,李侗二月二十四日和五月二十六日两封回信可以佐证。并佳赞朱熹此时已“见儒者路脉”“渐能融释” “甚善,甚善”。(见束景南著《朱熹年谱长编》卷上,页267

朱熹在莆田期间,在壶山藏修精舍作《孟子集解稿成》,并书信与妻弟程询(11341196)讨论苏(颖滨)、程(钦国)之学。

7、绍兴三十一年(一一六一年)八月中秋,朱熹已返回武夷山。与士友游武夷,上幔亭,登江阁,有诗唱酬,感忧时事。

《朱文公文集》卷二次知府府判二丈韵三首。

按:诗注云“武夷之游,张、王二丈、元履、子厚及熹与焉。”

据此诗获证朱熹此时已在武夷山,且与诗友有诗唱酬。

(二)朱熹一一六0年十月第三次访李侗老师后,思索该往何处聆听学习李侗老师所指明的“圣贤言语”。

1、朱熹于一一五三年夏往泉州同安赴任主簿时过莆。

据《朱文公文集》记载:朱熹“中夏(五月)辞故里(武夷山),涉秋(七月抵达同安)未停车。《朱文公文集》卷九十四亡嗣子壙记:“宋朱塾(朱熹长子),字受之……塾于绍兴癸酉(一一五三年)七月丁酉(十日)生……。”

朱熹因携带身孕八月的妻子赴同安主簿任,时间紧迫,七月已抵达同安,十日,朱熹长子朱塾出生,朱熹中途“未停车”,据此可证朱熹此次过莆时,条件所限,故曾传说朱熹此次赴泉州同安主簿任过莆时,其登上几十里深山,前往广业里访夹漈先生郑樵三天三夜,郑樵用“四白”招待朱熹,以及朱熹往莆田郊外二十多华里的黄石红泉义斋听林光朝讲学,时间与史实有待详考(笔者观点:若有之,盖非本次过莆时间),但此次过莆顺道在莆田城关附近玉湖拜见陈俊卿,有据可查。

2、此据《朱文公文集》卷八十七祭陈福公文:

“我从公游,出入三纪(三十年)。晚途间关,遂讬知已。”,朱熹至黄石听讲正确时间应为绍兴三十年(一一六0年冬至一一六一年春),朱熹到黄石井埔访《群仙书社》,作《群仙书社记》可以佐证。一一八三年十一月朱熹再过莆住玉湖陈丞相俊卿宅时(出入三纪,时间吻合,得以佐证)。

3、《朱子语类》卷一百三十二言:

“某(朱熹)少年过莆田,见林谦之,方次荣(按:当指方次云)……及至后来再过,川二公已死”(按:朱熹一一八三年再过莆访陈俊卿时,林光朝和方次云二公均已死:林光朝逝于一一七八年;方次云逝于一一七八年之前(此据涂庆澜《莆阳文辑》卷四有《林光朝作正字方次云墓志》:“子方子次云,葬西郭太平之原……子方子长于我(按:光朝生于1114年,“次云长于我”,据此获释方川次云生于1114年前),先我而闻道,吾事之犹吾兄。我于弱年邂逅得子,馀酒可至数斗……”)。

笔者据此获证:朱熹第一次听林光朝讲学时间应为绍兴三十年(一一六O年)十一月至次年(一一六一年)春,朱熹第二次过莆时间为淳熙十年(一一八三年),则二公(林光朝、方次云)已死,符合朱熹自己所记载史实。

笔者考证《朱熹曾十次过莆时间事件记》(见《附录二》),本次(一一五三年)系其携带临盆孕妻乘马车走官道赶往泉州同安赴任,行动困难,行程缓慢。一次系1157年初春。
朱熹自五夫里,又朱熹途径莆田,夜宿莆田江口囊山寺,赋《夜宿囊山寺》五言诗:“晓发渔溪驿,暮宿囊山寺。云海近苍茫,溪山拥深翠。行役倦修程,投闲聊一憩。不学塔中仙,前途定何事。”朱熹诗言天晓从渔溪驿(现属福建福清)出发,晚上投宿莆田囊山寺”。朱熹也许早已久仰莆田理学家林光朝,方次云大名,但因本次过莆时间和条件所限,不便前往拜访求学,故其于绍兴三十年(一一六
0年)秋(十一月)专程去莆田访师求学长达半年,收获颇丰,心情愉悦,在莆田兴至而作《春日》《春日偶作》和《观书有感二首》。诗中流露朱熹当时游学莆田的美好心情和求学感受。

朱熹游学武夷山的东方面莆田(莆田位于武夷山之东),是“文献名邦”,享“海滨邹鲁”“海滨洙泗一一泗水滨”之誉,又有儒学理学名师“南夫子一一林光朝”在莆田红泉书院收徒讲学,故朱熹把自己“辛巳(一一六一年)春在莆田游学的心路历程化为诗篇《春日》,诗的首句“胜日寻芳泗水滨”诗意:在美好的日子(一一六O年十一月至一一六一年三月)自己往“海滨洙泗”(泗水滨),即“海滨邹鲁”(莆田),去寻找有“南夫子”之称的儒学老师,著名理学家林光朝先生求教问学。所以,朱熹于绍兴三十年(一一六0)十月在南平跟李侗学习,十一月即离开南平而去莆田访师求学。

4、据朱熹《再题西林寺并序》:“绍兴庚辰(一一六O年)冬,予来谒陇西(李侗)先生,退而寓于西林院惟可师之舍,以朝夕往来受教焉。阅数月(十、十一)而后去(按:朱熹去哪儿?笔者考其去“海滨洙泗”一一莆田。莆田古代学术昌明,著作如林,早在宋朝莆田就有“文献名邦”——宋度宗赞语)“海滨邹鲁”(“闽越之地,邹鲁之邦”——宋真宗皇帝敕字)之美称,并享有“海滨洙泗——泗水滨” 【明代探花、邑人林文在《红泉讲道序》中也赞道:“吾莆自郑露讲学于南湖,在唐则吾祖(林)蕴、(林)藻、欧阳詹读书于南山。至宋,艾轩讲道于红泉,由是文风大振,遂有“海滨洙泗”(洙泗:山东邹鲁之滨,朱熹本首诗句中的“泗水滨”在此意指莆田)】之称,其盛矣哉!” 



▲朱熹《春日》诗句:“胜日寻芳泗水滨”诗境图 图/张向阳作



(三)朱熹去莆田寻访理学名师“南夫子”林光朝。

 等闲(朱熹自己)识得(晓得)东风面【朱熹自己晓得应该寻访自己仰慕的师长林光朝(见《附录七》:林光朝《与朱编修元晦》和朱熹《答林谦之光朝》)、方次云和陈俊卿[33],他们都居在武夷山的东方面莆田】,春日时见到他们,并得到他们的教诲和指点,如沐春风,恰似“万紫千红都是春” 。朱熹在莆田游南山广化寺、木兰陂、木兰溪、国清塘、濯缨亭后创作《春日》《春日偶作》和《观书有感二首》,《春日》一文笔者另文详考待发。(未完待续)(文/俞宗建)

分享至:
打印】  【关闭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