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济镇的大棚蔬菜种植
位于灵川镇莆田市飞燕生物有限公司的在建蔬菜大棚 吴芹芹/摄
近日,笔者从莆田市老科协、莆田市蔬菜站联合调研组获悉,我市蔬菜生产由传统的“一家一户”分散生产,逐步转向合作化、基地化、规模化生产经营发展,目前,全市蔬菜总播种面积50多万亩,总产量110万吨 ,产值20多亿元。蔬菜业产值占种植业产值的38.2%,占农林牧渔业总产值的13.5%,外销蔬菜比重居全省前列。
全市蔬菜产业布局日趋合理,逐步形成以南北洋平原和东西乡平原、沿海、山区三大菜区。目前已在荔城区黄石镇、新度镇、北高镇、拱辰办,城厢区华亭镇、常太镇,秀屿区东峤镇、埭头镇,涵江区白塘镇、大洋乡,仙游县度尾镇、大济镇,北岸忠门镇等乡镇建立起规模蔬菜基地。蔬菜品种多样,叶菜类占52.46%,瓜类8.07%,根茎类12.24%,茄果类14.21%,葱蒜菜4.73%,菜用豆类6.72%,其他蔬菜1.62%,年均引进优新品种60多个,先后筛选出适合本地种植“全球”、“超越”甘蓝,“助农大根全笋”胡萝卜,“碧绿”苦瓜,“齐达利”、“大圣800”,西红柿等优良品种。种植基地形成规模化,已建立蔬菜合作经济组织200多家,种植10-100亩专业户近1000户,种植100亩以上的有100多户、种植达1000亩以上的有10户。全市现有国家级蔬菜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1家、省级4家,市级30多家。荔城区黄石镇清前村1993年仅种植五、六百亩蔬菜,现已发展到6000亩,总产值2000万元,全村单蔬菜收入人均5000元。生产重视标准化,全市已有8家企业20个产品通过绿色食品认证,9家企业23个产品通过无公害认证,还有3家企业40多个品种正在申报绿色食品。出口外销实现品牌化,全市出口蔬菜基地近5万亩,有蔬菜加工出口企业4家,还有多家从事包菜边贸中介。年出口蔬菜加工制品4500多吨,产值近2000多万美元,保鲜蔬菜1000多吨,产值50万美元。销售运价实现专业化,除保证供应附近的城镇居民用菜的同时,逐步向周边的大中城市推销,远销东北、山东、南京、合肥、杭州、上海等地,并出现不少外地贩运上菜园收购。产学研联动科学化,我市与中国农业大学、福建农林大学、省农科院等科研院校建立了长期合作关系,重视借助他们的人才和技术优势,合作开展科研攻关工作;重视积极牵线搭桥,立足推进农民增收,形成科研人员服务“三农”的长效机制,加快科技成果转化;重视新品种引进、新技术集成工作,近几年每年引进国内外新品种、新技术70多个,使科技含量高的新品种新技术得到迅速转化和运用;重视产、学、研三结合工作,促蔬菜产业链更加完善,形成整体规范化、联动化、科学化,组成较为成熟的科学管理横式。
但我市蔬菜产业化经营还有不尽人意之处:如产品质量档次不高,基础设施更新较慢,生产源头难于监管到位,流通网络体系不完善、产供销全程优质服务还不到家。为此,要进一步改变发展观念,转变发展方式;创新经营体系,提高组织化程度;加强科技投入,开展技术革新;健全监管体系,确保质量安全;加大宣传力度,打造知名品牌;开拓市场流通体系,解除菜农后顾之忧。 (游炳煌 蒋维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