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是
天气预报:
统筹城乡发展 缩小收入差距
【发布日期:2013-03-14】 【来源:本站】 【阅读:次】

建市以来,莆田市城乡居民收入均实现大幅增长。据莆田调查队调查资料显示:1983-2012年,莆田市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由386元增加到24690元,增长63倍;农民人均纯收入由252元增加到10311元,增长40倍。随着城乡居民收入的不同程度增长,其收入差距呈以下变动轨迹:1983-1985年,城乡居民收入差距比例缩小;1985-2008年,城乡居民收入差距比例拉大;2008-2012年,城乡居民收入差距比例逐步缩小,但绝对收入差距在不断拉大。

●城乡居民收入结构对比
工资性收入占城乡居民收入的比重最高,贡献率最大。
工资性收入是莆田市城乡居民收入的主体。2012年,全市城镇居民人均工资性收入为17621元,比农民工资性纯收入高出11480元,占纯收入的比重为71.3%,对可支配收入增长的贡献率为45.3%;农民工资性纯收入占纯收入的比重为59.6%,对纯收入增长贡献率达79.9%。受益于政府提高最低工资标准、个税起征点和发展乡镇企业的一系列优惠政策,以及由于物价上涨大部分企业相应上调工资,城乡居民工资性收入均有一定的增长。随着农村劳动力转移增加,农民人均工资性收入的增幅超过城镇居民。2012年,城镇居民人均工资性收入比上年增长7.9%,比农民工资性纯收入的增幅低11.4个百分点。
城镇居民经营收入增长较快,农民家庭经营纯收入小幅增长。
各级政府陆续出台了一系列扶持中小企业健康发展的优惠政策,加大对小微企业信贷支持,同时不断完善创业服务体系,个体私营经济净收入持续增长。2012年,全市城镇居民人均经营性收入为1702元,比上年增长12.4%;农民家庭经营纯收入比上年增长1.3%,增幅比城镇居民经营净收入低11.1个百分点。
城乡居民财产性收入均以两位数增长。随着居民家庭资产的不断积累,家庭理财和投资意识不断增强,直接带动了城镇居民家庭财产性收入较快增长。2012年,全市城镇居民人均财产性收入3640 元,比上年增长16.9%,占可支配收入的比重达14.7%;农民人均财产性纯收入269元,仅占纯收入2.6 %,绝对值比城镇居民的低3371元,增幅比城镇居民的低1.9个百分点。
转移性收入较快增长。
近年来,国家及地方各级政府不断加大社会保障力度,相继出台了各项提高离退休人员养老金的政策,城镇居民养老金或离退休金收入逐年提高。2012年,全市城镇居民人均转移性收入3970元,比上年增长30.0%,拉动可支配收入增长4.2个百分点;农民人均转移性纯收入1603元,绝对值比城镇居民转移性收入低2367元,增幅比城镇居民转移性收入低16.8个百分点。
●城乡居民收入差距拉大的成因
随着近年来国家对“三农”支持力度的不断加大,农民人均纯收入增长的幅度开始超过城镇居民可支配收入增长的幅度。2009年,莆田市农民人均纯收入增幅首次超过城镇居民可支配收入增幅,但收入绝对差距仍在不断扩大。究其原因,主要有以下三方面:
自然因素。
城乡不同的聚居方式和地理位置的差异,形成了两种不同的资源分布方式,给城乡居民带来不同的地位收益,导致城镇居民收入具有先天的优势。
经济因素。
一是城乡产业特性差异。城乡产业特性差异是城乡居民收入差距的客观原因。农业仍是农民收入的重要来源,其发展状况直接影响到农民的收入水平。而城市是建立在工业化生产的基础上,工资性收入在城镇居民收入中占有重要的地位。与工业相比较,农业具有产业链短、竞争力弱等较难适应市场的许多特性,处于弱势地位。二是农村中非农产业发展后劲不足。90年代以后,作为非农产业主体的乡镇企业由于受到国家可持续发展战略的限制和出于产业、产品结构升级换代的需要正逐渐由劳动力密集型向资本密集型企业过渡,吸纳农村剩余劳动力能力下降,导致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速度减缓,影响农民纯收入中工资性收入的增长。
社会因素。
一是人口因素。城乡居民受教育水平和市场意识、经营管理水平的差异是导致城乡居民收入差距的另一重要原因。城镇居民市场意识浓厚,具有一定的市场经营管理知识和经验,较早进入市场。而农村居民市场意识淡薄,市场经济管理知识缺乏,短期内难以融入市场经济潮流并从中获益。二是体制因素。城乡二元经济社会结构体制是造成城乡关系失衡和城乡居民收入差距的根本原因。长期以来,计划经济时代形成的“二元化”户籍管理制度,造成了城乡之间在基础设施、教育、医疗、社保等方面的待遇差异和不均衡问题突出。三是政策因素。政府投向农业的财政资金不足,影响到农业生产条件的改善、农业的可持续发展和农民收入水平的提高。工农产品价格剪刀差政策影响农民的生产积极性,长期恶性循环导致农民增收困难。四是社会保障差异因素。社会保障制度的缺陷也使得城乡居民收入差距不断拉大。农村仍未能建立一套像城市一样的社会保障体系。当前进城务工的“新生代”农民工享受不到公平的就业机会、薪酬水平、福利待遇,加上吃苦耐劳的意识较薄弱,工作较不稳定,导致其收入也相对不稳定,从而影响到农民工资性收入的增长。同时,农村家庭人口较多,劳动力负担系数高,这在客观上也制约了农民纯收入的增长。(时报记者)

分享至:
打印】  【关闭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