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是
天气预报:
寻寻觅觅尼姑池
【发布日期:2017-12-19】 【来源:本站】 【阅读:次】
 

□戴玉锁

 

为了探寻老家仙游山古老的景点——尼姑池,我在晚秋的一个周末,从莆田市区驱车80分钟,沿着仙游山的出山村道,来到位于仙游县西苑乡仙山村境内的林区状元格附近。我在仙山村乡亲翁宏和纪金沙的陪同下,从仙山村村道爬上状元格。状元格位于仙游山仙山村与度尾镇的云居村临界处的山峦上,状元格是两座一样雄伟的山峰中间夹着一个山谷的所在,两座高耸的山峰就像是雄立于状元阁楼前的两根旗杆。所以,状元格亦说是状元阁。

从村道爬上状元格,因为刚好新修了路,我们倒是很快就到了状元格山谷间的一座有些年代的旧庙亭,庙亭里供着土地公的神像,有陆续烧香的迹象。

从庙亭往西南侧山峰爬上半山腰后,一直沿着绵延起伏的山峦往西南方向挺进,由于有部分山路明显有人走过甚至有人特地修理过,所以,最初的七八百米山路我们虽然攀爬得有些辛苦,但并不是很困难。

我们连翻两座山峰后,本以为应该有奇迹出现的,可是依然见不到隐藏在仙游山东南侧崇山峻岭中的尼姑池。我们一行三人中唯有纪金沙多年前曾到过尼姑池一次,但面对连绵不绝的群山,原先有人走过的路痕都已不见了,这让金沙兄也有点晕头转向。所以,我们只好凭着他的一点模糊记忆和依山势走向的揣测,继续沿着山脊向西南方向摸索着艰难前进。

当我们翻过许多不知名的小山峰,好不容易找着高山顶上的尼姑池,却并没有见到那种青山绿水相映成趣的极美景象。相反,我们见到了一片黄灿灿的杂草随风起伏,而且在这片杂草的中央出现一处约有二三百平方米大小的空阔水草地,这里是池塘的底部,其中部分水草明显是被野猪之类的动物糟蹋没了……

从池塘底的空阔处可见两条旧路痕通往周边,循着旧路痕寻去,往南去的那条是通往南面山坡,往西去的那条是池塘的出水通道,是通往西面的峡谷。在峡谷口有一堆石堆堵在出水口,但石堆底下有缝隙可将池塘里的大部分水漏掉,所以,遇上干旱季节,尼姑池就变成这副杂草丛生的模样了。我想,若是有人能对池塘稍加整理加固,囤住水源,相信尼姑池的面貌一定会焕然一新的。

据说在丰水季节,尼姑池里水波荡漾,尤其是薄雾轻绕时,有如人间仙境。尼姑池的海拔在850米左右,若说是仙游山上的天池也不为过。有人还曾在尼姑池旁见到类似娃娃鱼的稀珍鱼种呢,这至少说明了尼姑池是极少干枯的。

尼姑池是天上赐予仙游山的天池,也应该是仙游山的聚宝盆。尼姑池在历史上就被视为风水宝地,因在池旁建有尼姑庵,故池称“尼姑池”。我们在池塘旁边寻找尼姑庵的遗址,但因年代久远并未见到残墙断壁之类的遗迹……若建座坐北朝南的尼姑庵,倒也与池塘相得益彰。

尼姑庵的遗址依山势或可初步判断就在尼姑池的北面山坡边上,但若无专业考古专家提供的意见,恐怕谁也说不清此处尼姑庵存在的年代了。不过,据我了解,这里的尼姑庵和尼姑池还有一段鲜为人知的传奇故事。

大约在明朝中叶,在仙游山一个叫太安的小村庄里有座简陋的尼姑庵,庵里住着一个医术精湛的老尼姑。有一天,老尼姑做了一个梦,梦见一座高山上有一个大大的湖,湖里有许多鱼在游来游去,突然有一条金鱼腾空跃起,跳进一扇金光闪闪的大门内不见了,她伸手欲去接那条鱼,却碰到了床沿,她手碰疼了才醒过来。她觉得这个梦非同寻常,尤其是那座山她似曾相识,似乎像是状元格一带,可她经常上状元格采药从未见过什么湖呀!她决意再去状元格山上找一找,所以,她一大早就起来,带了点干粮就往状元格山上去。山上露水很重,雾也浓,老尼姑进山不久就有点迷路。当她翻越了许多山头后发现了一处火光,循着火光走过去,她见到了一个樵夫模样的中年人抱着一个正在呕吐的妇人坐在一根大木头上烤着炭火,看样子妇人病得不轻。尼姑赶紧上前去帮忙,到近前一看,原来是在屏南山上看护林木的纪陆夫妇,老尼姑经常上山采药自然认得她们。一问,才知道纪陆夫妻是为上山多采些红菇回去卖,所以夫妻俩大半夜就进山采菇来了,不料爬到这山顶遇露重伤了身子,故在此扒了些曾经烧剩的旧木炭起火暖身。凭老尼姑的医术,一搭脉象就知道是纪陆老婆有喜了,联想到昨夜鱼跃龙门的梦境,她连忙向纪陆道喜:“阿陆,恭喜你们呀,你老婆有喜了,而且此子长大必有大出息啊!”纪陆哪知其中缘由,只是听老尼姑说有喜了便连忙道谢:“多谢姑姑吉言,但还得烦请姑姑给俺婆娘采些草药吃,先治好她的病要紧。”老尼姑已从脉象得知纪陆的老婆是害喜得严重又过度呕吐,造成身体虚弱,再加上山上风寒露重,故得了严重伤寒。为了保住纪陆老婆肚里的胎儿,老尼姑不敢用祛风寒的草药,只好让纪陆去他护林的驻地拿个瓦罐过来,再上山采些鲜菇和山薯来煮汤给他老婆吃,先吃些东西恢复体力才好下山。

就在纪陆去拿瓦罐和上山采菇期间,周边的云雾逐渐散去,老尼姑举目望去,山坡边上赫然现出一汪池水,这与梦境十分吻合。老尼姑不禁走近前去细看,居然看到池水里还有鱼儿在游来游去。待纪陆采回野菇和山薯时,纪陆的老婆已经越发严重了,不得已,老尼姑让纪陆到山坡旁的池里捉条鱼一起炖汤给他老婆滋补。

可能真是那条鱼的功效,纪陆老婆自从吃了这鱼汤后,奇迹般地恢复了体力,连呕吐都极少再犯。

这炖汤的鱼虽是纪陆从这个高山顶上的池里捉来并杀死的,但出主意和动手炖汤的都是老尼姑,所以,一生从未杀生的老尼姑一直对此心怀内疚,并深深忏悔。

为了弥补自己的过失,老尼姑下决心将尼姑庵迁移到山顶的山坡边上,依池边建了个新庵,她要在这边守护着池里的鱼儿,不让这里的鱼再受到任何伤害。

半年多以后,纪陆老婆生下了一个儿子,这个儿子就是后来鼎鼎有名的郑纪。郑纪自小就很善良,对曾经救过娘亲的老尼姑非常孝敬,常常跑到山上去看望她。

后来郑纪得中进士,回乡省亲时又跑到山上去看望老尼姑,可惜老尼姑已于前一天病逝,只遗下两个小尼姑。郑纪见了伤心欲绝,提笔在尼姑庵的墙上写下四行字:姑姑建庵守天池,天池养有山上鱼。鱼救郑纪母子命,当护池鱼三百年。

自从郑纪题字以后,这个无名山上的池塘便被当地人称为“尼姑池”,由于老尼姑精于医道,救人无数,加上有郑纪的庇护,使得尼姑庵在当时极负盛名,连土匪都不敢前去骚扰。所以,尼姑池也因尼姑庵而声名远播,并作为地名记于史书中,故而延续至今。

随着时光变迁,尼姑庵终究还是没落了,湮没在这苍茫的崇山峻岭中。它是否延续了三百年,没有谁能记得清楚。只有尼姑池以其沧桑模样依旧在坚强地等待后人们来给它续写辉煌。

也许,这一天就快到来了。

分享至:
打印】  【关闭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