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字典中,关于阅读,我最喜欢的一种解释是:阅读是获取他人已预备好的符号与文字,并主动理解、吸收、鉴赏与探究文章的思维过程。诚然,有预备好的阅读材料以拾先贤之牙慧是底基,自我思考与吸收以提升思维境界是阅读所给予的灵魂摆渡。俨如鲁迅曾言:医者不医愚。而我想说的是,“愚者当自医。”阅读就像给一个人的精神打底子,自医的根本途径就是阅读。
阅读总是于无形中编织理性思维,提高运筹全局的能力。阅读,使人的思维更加精确、锐利,能够培养非常重要的特质——眼光。正如培根所言:读史使人明智,读诗使人灵秀,数学使人周密,逻辑修辞学使人善辩。凡有所学,皆成性格。诚如斯言,在处世行事时,有实际经验的人虽能处理个别事物,但要论综观全局,面面俱到却须有广泛阅读学识的人来做。他们在阅读中所汲取的捷径与世界观,所明白的物的原理往往来得更多且准确。培根还提到,一个思维不集中的人,他可以研习数学,因为数学稍不仔细就会出错;一个缺乏分析判断的人他可以研习形而上学,因为这门学问最讲究细琐的辩证。阅读就是不断织补你的思维网络,让你的理性根系更加庞大却又不失细致。试想,倘若一个人没有阅读却准备孤自一人去勘察路径,那么他的头脑就必须格外锐利,才能想出不同人身上的好点子的总合,而拥有这样能力的人是屈指可数的。所以,唯有阅读,才能让你在拾先牙之慧的基础上发展理性思维,既能一一判别枝节,又能纵观统筹。这又恰恰对应到阅读的定义之一——获取他人已预备好的符号与文字。
阅读的方式有很多种,然而我最喜欢的还是纸质书的阅读方式。由电脑、智能手机等新媒介编织的物性巨网把人们网罗在点子是阅读的茫茫海洋中,与此同时,也让人们与纸质书籍渐行渐远。使用纸质书的读书习惯日渐式微,使我们的视觉仅仅停留在屏幕上,而从平实的纸上溜走。作家聂尔曾一语道破阅读纸质书籍的重要性:读书现在有了很多方式,可以看电子书等,但对他来说,所有这些都不是适当的阅读方式,只有用双手捧读那些光滑的纸页时,我才觉得自己在阅读。在这里关键的一点是,我们使用了双手,抓住了试图从流畅视觉中溜走的东西。使用纸质书你可以自由地圈圈画画来告知自己重点所在。可以随手写下自己的感触来抒发情感,你可以在悬思苦索后标注下自己的疑点,在顿悟后对应写下答案,而非如电子书只是一阅而过的快感,是浅阅读而非深入探索,是快餐文化而非厚积薄发。我想,我们应该倡导的是书面文学,而非电子文学。
犹太人把读书当作信仰,在安息日所有的犹太人都要停止所有商业和娱乐活动,但只有一件事情是特许的,就是全国所有书店都可以开门营业,而在这天光顾书店的人最多,大家都在这里悄悄读书。无独有偶,匈牙利,一个国土面积和人口都不是中国百分之一的国家却拥有近两万家图书馆。于是,犹太人是最聪明的种族,匈牙利是当之无愧的诺奖大国。可见,阅读是多么重要!在《令人忧虑,不阅读的中国人》中提到,在这样一个信息大爆炸的时代,中国乘客要么穿梭购物,要么看剧玩游戏,或喧嚣或孤独地忙碌着,唯独缺少一种满足的安宁,能够坐下安静地读一本书。在我们的校园里也是,我们的低头族越来越多,捧得是手机而非书籍。作为新一代的骄子,我们应该生斯长斯,吾爱吾庐,庐于书中,从而追求属于我们自己的灵魂摆渡。
让我们共同携手在书中造梦织田,让我们一起以书为马,不负斯年。书海这么广,让我们一起去看看!
(集美大学文学院/许黄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