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是
天气预报:
通透
【发布日期:2017-08-02】 【来源:本站】 【阅读:次】

□许军展

 

高山,浑厚;流水,湛蓝。空气中,无一粒微尘。

天很高,云很低。蓝天在白云之上,白云在绿树之上。天色正好,树荫下一片清凉。偶有牛羊在草地上悠闲地吃草,青草长在湿地上,草丛中的野花在怒放。

山很远,水很近,放眼望,白云就浮在山水之上。

鱼儿们在悠悠碧波中跳跃,各色水鸟在半空中轻唱。

突然想到一个词:通透。大自然的通透,通明、透亮;心境的通透,让人清晰、开阔。

传统的文艺修养,总离不开两个字:一曰山,二曰水。

古人对山水的认识是极其厉害的。就国画山水来说,大多也就黑白两色,一山一水往淡处,是大雅;往浓处,是力度。古时的建筑也是一样。白墙黑瓦,与山水浑然一体,通透、明了。

古时的先人为何喜欢山水呢?想来那应该是一种美学啊!

连绵的山、悠长的水,还有天上一群群飞过的鸟,整个场景就像一块大画布,是青黛色的,像混沌初开的通透。在山水间再建一幢草房,或者在这通透的大场景中放一叶小舟。你看,是不是就成了一幅画?远山、流水让这幅画有了聚焦的点,有了行舟,就有了人文气息,这山水是不是就活了?

我曾在某杂志看过一张照片,拍的应该是徽州的景致,照片主体就是清清爽爽一面墙,墙边种着几株文竹。远山及流水就是一块大画布、一个大背景,白墙啊、文竹啊……婀娜多姿,与山水相互掩映,是最通透、明了的造景了。

那一幅照片印在我的心版上,经过数年了,还未曾稍忘。

后来行的路多了,我发现其实许多山水,都是很“通透”的,最好的玉器、瓷器、茶具也往往不是繁杂的。当然,繁复的物件也有精美之处,但最精纯的常常是通透的。

《春明外史》里面有个简单的小故事。一老和尚接待两位俗家朋友,老和尚笑道:“生米煮成了熟饭,应当怎样?”一朋友分明知道这是一句机锋,可以参禅,但是自己是个豪爽人,哪里会这个,于是默默无语。另一朋友本来就喜欢哲学,佛书也看过一点,这时听了老和尚的话,忽然大悟,便道:“生米煮成熟饭,就吃了它。”老和尚哈哈大笑,站起身来,拍着这个朋友的肩膀道:“你有缘。”说毕,掀门帘笑着去了。

“生米煮成熟饭,就吃了它”,原来就这么通透和自然,一经人喝破,读者也“恍然大悟”:生米煮成了熟饭,当然自己吃了它;吃得下这碗饭,人生果然通透、安稳。

其实,我们出去看山水,也是如此,不看山水的大小,而是看山水通透的品性,开胸、平气。看人也是一样,官大、财大、权大、名大的,没了通透二字,小人也是很多的。当然,我也喜欢繁复、厚重、气势磅礴的人或作品,只是那样的人难得,那样的作品难遇,许多自认为伟大的人,自认为厚重的作品,只是放言空论罢了。

我喜欢通透、明了的作品,就像看高山、流水,从中就可以看出自然造物伟大的心灵。

我喜欢通透的生活态度,觉得一个人应该生活得明了、明白。

分享至:
打印】  【关闭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