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是
天气预报:
芋头
【发布日期:2017-09-27】 【来源:本站】 【阅读:次】

□施金冷

 

又是一年一度的中秋佳节,因为每个中秋节团圆时,芋头是少不了的一道菜,正所谓“芋芋又一年”。

上世纪六七十年代,物资相对匮乏时期,芋头是家中难得的美食,祖母和母亲为解决全家吃饭问题,有时做饭时,就加了芋头,成了名副其实的“芋头饭”。

芋头,在我国已有二千多年的栽培历史。芋头的名称是如何得来的?《说文解字》里有很形象的说法:“芋,大叶实根,骇人者,故谓之‘芋’。齐人呼为‘莒’。”当古人见到这种叶子宽大的植物时,惊讶道:“吁,叶子真大!”待挖出了滚圆的根块,又惊讶:“吁,根块真大!”于是,这种植物便被叫做“吁”,这是其得名之源。去掉口字旁,加上草字头,成了“芋”,以示其为植物。

 

芋头还有不少别称,如《史记》的蹲鸱、《汉书》的芋魁、《别录》的土芝、《中国医学大辞典》的芋艿等。其中最有故事的当属“蹲鸱”。《史记·货殖列传》里说:“吾闻汶山之下,沃野,下有蹲鸱,至死不饥。”这个“蹲鸱”就是芋头——远远看去,就似有一只蹲着的猫头鹰。这个“蹲鸱”,毕竟是猛禽,到了唐玄宗时期,中书令萧嵩负责注释皇本《昭明文选》,编写团队里有个文士叫冯光进,觉得“蹲鸱”叫法虽生动却不通俗,索性改名为“着毛萝卜”。只不过,这个“着毛萝卜”,最终没有流传。

看来,名称是不能随意而为之的。张平真在《中国蔬菜名称考释》里说,蔬菜和野菜的命名有规律,大体上是依据其形态特征、栽培特性以及食用器官的名称等因素,综合运用了谐音、讳饰、借代、拟物,以及夸张和方言的各种构词手法逐一形成的。

我国古代的文人墨客也青睐芋头。如白石老人曾自述年幼家贫吃芋头的经历,满怀感慨,作诗一首:“一丘香芋暮秋凉,当得贫家谷一仓。到老莫嫌风味薄,自煨牛粪火炉香。”清人徐荣在《岭南劝农诗》注:“谤云:六月六,开芋屋,耕者切芋成粒,和米煮为饭,不全食稻也。”据此,有了“六月六,开芋屋”的谚语。

六月的芋头,苗壮叶撑,招招摇摇,薯块还在长个中。新鲜莲藕湖中采,白露芋头好尝鲜。到了白露前后,正是人们大吃特吃芋头的时候。

朴实的芋头在困难时期帮助过多少人渡过难关,而在物欲横流的今天,它依然是一道不可或缺的美食。

分享至:
打印】  【关闭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