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代以后,莆田地区杜诗学开始衰落。元代没有研究著作出现,明代也仅有2家。他们是姚鸣凤《杜诗类集》;林兆珂《杜诗抄述注》。
姚鸣凤,字景阳。莆田县埔尾村(今涵江区国欢镇林柄村)人。兄姚鸣鸾,侄姚虞,俱进士。明代书法家。正德八年(1513)福建乡试张岳榜举人,正德十二年(1517)舒芬榜三甲第184名进士。授承德郎,南京太常寺博士,嘉靖四年(1525)五月升南京浙江道监察御史。时武定侯郭勋受山西巨寇李福达贿赂,为福达冒名升帅阃,事觉,两京台谏论奏勋,郭勋反奏陷台谏及按事官。嘉靖六年(1527)八月,诏命张璁等覆讯福达狱,公卿台谏多谪戍、削籍,福达竟脱死。得此,鸣凤与御史高世魁连疏论之,言郭勋乱法纵寇,诬陷诸谏臣,请求治其为乱首之罪,福达为法所必诛无赦。世宗怒,系逮诏狱。嘉靖六年(1527)十二月与世魁并削籍。归乡惟图书数箧,闭门造书,设塾以经术教族内子弟。著有《杜诗类集》。《天一阁书目》著录:“《杜诗类集》二册,刊本,明闽人姚鸣凤集,戴金序称:是编姚侍御、李父台、史少云分门析句,撮其警语类萃成帙。”揆其编纂动机,当是为习诗提供好句素材也。未见。
林兆珂(?-约1621)字懋忠,又字孟鸣,号榕门。莆田县赤柱巷(今荔城区镇海街道英龙社区赤柱巷)人。明书法家、诗人、学者。嘉靖四十一年(1562)倭陷莆城,与兄兆瓒俱被执,倭刃磨兄颈,兆珂以身翼蔽,倭以义释之。万历元年(1573)福建乡试苏濬榜举人,万历二年(1574)孙继皋榜进士。授凤阳府蒙城(今属安徽)知县,改仪封(今属河南)教授,升国子监助教,转博士监丞,任成均七年,董宗伯其昌范少卿允临皆所取士,升刑部主事,万历十三年(1585)命为广西乡试考试官。迁员外郎中,为大司冦注《律例》20卷,万历十八年(1590)出任廉州府(今属广东)知府。丁内外艰,补任衡州府(今属湖南)知府,修府志,有政绩,又补安庆府(今属安徽)知府,十年三典大郡归之日,囊无余赀。先是其祖父林富总制两广,奏罢采珠之令,亷人德之,兆珂至,先以太守行有司祭礼,次日以诸孙行家人祭礼,亷人荣之,因作《采珠行》,以歌祖德,所至礼名宿,拔寒畯,然性谅直,不能婉曲事人,万历二十九年(1601)辛丑大计后,假归,遂为终焉之计,家居二十载,键户读书,丹铅不辍。工诗,其诗丰神挺美,寄思幽绝,洋洋大雅《兰陔诗话》谓其诗,酝酿深厚,吐纳风流。《四库全书总目》谓“兆珂七律颇得钱、刘风调。”《明诗纪事》录其诗4首。著有《林伯子诗钞》1卷、《毛诗多识编》、《宙合编》、《考工记述注》、《檀弓述注》、《李杜诗抄》、《楚辞述注》、《注大明律例》20卷等。另著《挈朋草稿》6卷,请“布衣”撰序,其言:“吾将以树其名也。”均收入《四库总目》并传于世。另著有《衡州府志》15卷、《林子年谱》、《林兆恩先生年谱》等。《杜涛抄述注》十六卷,刻于衡州知府任内,有自序。《四库全书总目》入别集类存目,提要云:“兆珂官西曹时,即手纂是帙,及守衡州,遂刊刻之。谓甫尝游衡,刻甫诗于衡,所以为衡重也。自叙以为博撷群书,增释未备,时或附以己见。分体选注,成十六卷。然甫诗全集凡一千四百余首,巨制名章住往不录,而于《杜鹃行》、《虢国夫人》二诗,向因黄鹤、陈浩然二本误入者,反并登选,其《秦州杂诗二十首》,则仅录八首,《游何氏山林十首》,则仅录六首.竞以‘其一’、‘其二’标写次第,似原诗止有此数,尤不可解。至注中援引事实.多不注出典,此又明代著述之通病,非独兆珂一人矣。”其《李诗抄述注》.当与此为姊妹书。
另外,清代莆田籍名人翁方纲(1733—1818)是乾嘉时期的著名学者,精通经史、金石、目录、书法、词章之学,勤于著述,在诸多学术领域成就卓著。作为“肌理说”的创始人,翁方纲推尊宋诗,以学为诗,主张诗文同源。《杜诗附记》二十卷,是其一生读杜诗之心得所在,自称:“予近注杜已得千五百馀条,皆向时注家所未及。”《杜诗附记》对于清代杜诗学研究与翁方纲文学研究均具有很高的学术价值。(陈春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