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春阳
广化寺与福州的涌泉寺、厦门的南普陀、泉州的开元寺并称福建四大丛林。广化寺是莆田第一丛林,前身为金仙庵,南朝陈永定二年(558),莆田灵岩广化寺开山祖师金仙禅师慕名来莆潜修佛道,弘扬教义,任金仙庵主持,后改金仙庵为金仙院。隋开皇九年(589),经来自天台山的无际禅师募资拓建后,改名金仙寺。时寺僧志彦禅师被召进宫讲解《四分律》,唐睿宗赐额更名“灵岩寺”,著名书法家柳公权书匾。宋太平兴国元年(976)宋光宗赐额“广化寺”,又称“灵岩广化寺”,宋代为广化寺兴盛时期,下辖10院,120庵,寺内“檐楹相摩,轩宇层出”,有僧众千余人。灵岩广化寺,在城厢区凤凰山下,凤凰山又称南山,所以灵岩广化寺又称“南山广化寺”。宋代广化寺规模最大,南宋时代,兴化军每科参加取解试的举子经常超过6千人,军学容纳不下,竟连续12科借广化寺为考场,直到新贡院落成。明弘治年间黄仲昭、周瑛等在寺内僧舍编纂《兴化府志》。莆田民间又有“未出兴化,先有广化”之说。广化寺内有宋治平二年(1065)造的石经幢,刻有《佛顶尊胜陀罗尼经咒》。还有宋乾道元年(1165)前建成的释迦文佛塔,石构,仿木楼阁式,五级、八角形,高30米。其建造艺术为八闽古塔之冠。1961年福建省人民委员会公布它为省级第一批重点保护文物。
一、宋代基层寺院组织体系及其名称
依据寺院的不同性质和特点,宋代寺院的最高统治者称为寺主、院主、庵主等。寺院的兴衰与住持僧本人的素质有着密切关系。宋代,寺院需缴纳税赋,寺院、僧侣的经济负担更加沉重,出现林希逸所说的“以僧贫赋重,其寺几废”。因而为了维持寺院的正常运转,不得不从事一些其它的经济活动以解决寺院的经费问题。唐宋时也出现封建家族兴建坟庵建庵赡养僧侣,让其代为看管坟茔,诵经焚修,为祖先资荐冥福。如唐宋时期莆田的世家大族,大多依附某些寺院。这是因为,唐宋时期不允许民间奉祀四代以上的祖先。世家大族为了祭祖护墓,往往在寺院中设立檀越祠,或是在祖坟附近创建寺院庵堂。南山广化寺及所属的别院和庵堂中,就有不少世家大族的功德院或报功祠,如广化寺法堂右侧的南湖郑氏祠堂、荐福院的方氏祠堂、中藏庵和普门庵的黄滔祠堂、报功庵的林攒祠堂、崇先文殊院的龚氏功德院等。
广化寺院庵命名有一定的依据,一是利用中国神话传说来命名;二是依附儒家的家国情怀(孝亲、忠君、护国)命名;三是根据印中文化符号互融、佛教精神中佛教跨文化东传与中国佛寺命名国化语言表达来命名。另外印度佛教文化符号对于佛寺命名的影响,也体现在佛教教义、佛教觉悟者形象、圣徒圣物形象在佛寺名称中的使用。当然寺院庵名称也根据语义、语音、字数和字形等语言特点,集字数少、易上口、能传播吉祥观念和佛法大意于一身的双音节佛寺专名等命名。基于上述命名规则,全国各地寺院庵命名多有重复现象。
二、灵岩广化寺十院名称及简介
北宋时莆田一县有寺庵院堂620多座。南宋绍熙年间(1190-1194)编纂的《莆阳志》记载,灵岩广化寺最盛时,“别为院者十,为庵者百有二十”。明代黄仲昭诗有“灵岩一百二十寺,多少楼台锁夕曛”之句。时人柯钦也有诗:“胜日寻芳出郡南,凤凰山下驻吟骖。烟霞出没东西塔,松柏高低百二庵”。这里的院,是寺内的一部分,指供奉神佛的庙宇,但院的规模一般比寺略小;庵即庙宇、小寺庙,大都是僧侣为住持,也指尼姑居住的庵堂。当然隶属于宋代广化寺的10院、120庵也有不同的说法,不是一个精确的数字,有些寺名、院名和庵名出现混淆叫法等原因,有些是宋代后建设的院庵,这也给统计带来一定的困难。如法海寺(院),旧时不隶属于广化寺,也有人认为其后来也属于广化寺。宋代莆田广化寺10院、120庵由于寺院经济运转困难,大都已经被毁,实为憾惜。
宋代隶属于广化寺的十院分别是:东塔院、西塔院、月峰院、法界院、满月院(宋代李富曾捐资重修)、崇先文殊院(旧名“大文殊”,宋淳熙四年龚茂良请为功德院,赐今额)、西方院、回雁院(一作回雁庵)、荐福院(原为宋代莆田望族方氏祠堂)、西台院(其辩法师传法于此)、云堂院、安养院(一作安养庵,宋代广化寺令观禅师(1003-1093)晚年曾居此)等。另一讲法十院为东塔院、西塔院、月峰院、满月院、崇先院、文殊院、西方院、荐福院、西台院、灵云院(又作法海院)。持这种说法的将回雁院、云堂院、安养院认为是回雁庵、云堂庵、安养庵,又将崇先文殊院拆分为两个院,这个说法不可靠。
月峰院,在广化寺东北隅绝顶。唐建,久废。明朝成化初,僧文达、尚书康大和重建殿堂楼阁。及迁都纲,复建山门。南望有郁葱佳趣。月峰院因“宋宫人斜”之悲事而名噪天下。据《春明退朝录》中谓宫嫔的坟墓,称宫人斜。《莆田县志》载:宋临亡时,君臣入闽,准备航海避难,路经莆阳,有宫嫔病逝葬此。相传清康熙中雨后墓塌,有樵夫从其穴中获蟾蜍钗镜等归。事被神巫所知。遂借宫人魂自述是宋帝的宫嫔、樵夫闻之大惊,把原物奉还穴中。“宋官人斜”为月峰院增添了几分亡国之痛。几分乱离之悲。有诗云:“涯海不慎精卫恨,春心长托杜鹃魂”,为之凭吊。历代不少名人为南渡悲剧的“宋宫人斜”以诗吊魂。东塔院,在广化寺山门内之左(东南隅),宋代建,内有石浮屠五层。西塔院,在广化寺山门内之右(西南隅),宋代建,旧有木塔,后倾圮。成化间,僧藏谷改造为殿;其余殿院堂宇,亦皆藏谷所建。
三、灵岩广化寺一百二十庵名称及简介
宋代隶属于广化寺的一百二十庵分别是南山庵(在广化寺西廊之后,由广化寺西庑而入,地高爽,每凭栏,可尽南洋诸境)、普门庵(在广化寺东南隅放生池之左,中有唐御史黄滔祠堂,庵颇僻陋,盖黄滔尝与同志十人读书于此。)圆智庵(宋淳熙五年建)、崇恩庵金粟庵、大悲庵、明因庵、翠岩庵、崇兴庵、迎福庵、古山庵、光岩庵、东殿庵、深沙庵、内泗洲庵(供奉僧伽场所)、普贤庵(供佛教四大菩萨之一普贤菩萨)、三圣庵、天王庵、紫阁庵、罗汉庵、天台灵鹫庵(宋蔡襄诗:“幽人去未还,门户和云闭。卓卓树阴圆,深冬泉响细。寒生群鸟鸣,睛彻孤鹤唳。寂寞傍山归,写望沧溟际。”有屏山堂,绍兴三年郡守吴伟明建堂之后,层林迭障,隐然如屏,故名。曾开记云:“莆田登览之胜,萃于南山,而此堂又兼得莆田南山之胜也。”堂久废,绍熙二年太守赵彦励重建。前有弄月池,龙学徐林疏泉名之,书刻于石。)上慈氏庵、东峰庵(旧为黄滔书堂)。记云“庭树双亚”,今庵前龙眼根株芽蘖,尚有存者。少林庵、大药师庵、东峰白莲庵、永寿庵、报劬庵、瑞像庵(刘克庄诗中作瑞香庵,疑有误)、清凉庵、下慈氏庵、广福庵、东报先庵、东碧云庵、永安庵、大千佛庵、瑞峰庵、崇寿庵、资庆庵、灵源庵(龚茂良赴官建宁,宿于此,题云:“迟回不忍去,复作抱衾留。断续云间雨,萧骚木末秋。劳生那有此,渐老欲相投。最爱千峰暮,钟鸣处处幽。”)白莲庵、小文殊庵、尊胜庵、兜率庵、圆明庵、东释迦庵、崇福庵、鹫峰庵、宝峰庵、小千佛庵、中岳庵、净土庵、大释迦庵、金仙庵、菩提庵、灵泉庵、奉先庵、报慈庵、慈云庵、下观音庵、延庆庵、大地藏庵、崇信庵、鹿苑庵、福先庵、应圣庵、大崇胜庵、崇圣庵(原是郑氏的小书堂)、松峰庵、南地藏庵、天庆庵、舍利庵、小崇胜庵、水月庵、兴福庵、西林并小地藏庵、般若并小释迦庵、瑞云并宝积庵、弥陀庵、普照庵、西报先庵、金峰庵、上生庵、天竺并义因庵、弥勒庵、南禅庵、崇安并崇庆庵、上观音庵、报恩庵、大南峰庵、太平庵、内南峰庵、下泗洲庵、中观庵、西碧云庵、宝山庵、小药师庵、中藏庵(有黄滔祠堂)。上泗洲庵、戒律庵、西殿庵、西峰庵、天宫庵、瑞泉庵(宋陈权诗:“飞练逼天象,疏棂逗岩烟。烹茶引高士,汲此石罅泉。泉深不盈尺,润物无颇偏。百川有盈涸,是坎常泓然。”有瑞泉阁)。中峰庵(在灵岩上游。为郡人登眺之所。曾开《天宫记》云:“南山广化寺有庵百余区,檐楹相摩,轩槛层出。如牛峰、瑞泉、天宫皆号为绝景”,内有潘承祐祠堂)。还有六祖庵、吉祥庵、三身庵等。
另一种算法是120庵中还有万岁庵(元至大七年建,洪武二十四年重修)、小南山庵、莲花庵、上崇圣庵、中崇圣庵、下崇圣庵等,这还需根据史料进一步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