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十四“事”“蜀牵大利”
莆仙与全国其他地区一样,“事”虽有好事,坏事之分,但一般人们不喜欢“事”。这可以从下面几例语文中获悉。传统俗语:“平安无事”、“无事一身轻”、“无事小神仙”、“多一事不如少一事”、“不可惹事生非”。1966年6月毛泽东发动文化大革命,他写七律《有所思》第一句就是“正是神州有事时”。一场历时十年、史无前例的浩劫,他只用“有事”二字概括。真所谓天下无事即是太平之世。
莆仙风俗,忌讳家里人从外面捡“索”回来。除了这条索(绳子)可能缚过人,是个不吉利的凶器之外,还有一个更主要的原因,是莆仙方言中“索”与’“事 ”同音。无事捡“索”(事)回来,当然不好。莆仙地区“事”和“索”,都成了忌讳,为了避讳,人们说话中碰到“事”,改称“大利”。(“利”念阴去,原为阳去)表示吉祥、大吉大利。莆仙民间卜卦、算命、看风水,常用“有利”“无利”(利念阴去)表示好坏。莆仙戏舞台说白,“有这事吗”说为“有这大吗”,把“大利”,简化为“大”。有人把“大利”写成“大致”,失去了包含风俗的内容。
“事”是抽象名词,“索”是具象名词,:“索”可以用来牵牛牵马牵羊。忌讳不称事(索)改称“大利”,却用“牵”作为“大利”的单位名词。“一件事”说作“蜀牵大利。”用“牵”隐示“大利”是事(索)。
这些包含民俗的莆仙方言,现在只存在老一辈的莆仙人口中,大部分年轻人不了解,也不会运用,属于濒危待抢救的非物质遗产,应该引起莆仙方言发掘者和研究者的重视。(王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