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我市多措并举开展残疾儿童康复救助,实现救助全覆盖。
●强化部门联动,机构建设实现“高标准”
市财政局、卫计委、残联等部门加强联动,下发《莆田市关于扶持民办残疾儿童康复机构的实施方案》:对在有资质的定点康复服务机构训练的残疾儿童予以救助,要提高康复服务机构等级标准并给予补助。对新创办的,达到规范化建设标准的补助6万元;经评审达到国家级、省级标准的,每年分别补助5万元、3万元。目前全市有13家康复服务机构为自闭症、脑瘫、听障、智力等残疾儿童提供康复服务。
●健全保障机制,资金落实实现“高投入”
出台了残疾儿童康复救助提标扩面优惠政策:对持有我市户口0-6岁残疾儿童康复训练,每人每年除省级1.2万元救助外增加补助0.3万元;对7-10岁残疾儿童康复训练的,每人每年给予补助0.8万元。已发放补助1147.4万元救助834人次0-10岁残疾儿童康复训练,带动社会资金2000多万元投入。下拨32万元扶持4家定点民办康复机构发展。
●创新服务渠道,康复项目实现“高要求”
各级残联深入基层,开展残儿童调查摸底工作,协助将残疾儿童安排到定点康复机构接受康复服务。每年举办各类康复服务培训班,共培训977人次,提升了从业人员康复服务和残疾儿童家庭康复能力;每年建设10家社区康复室,推进机构、家庭、社区康复有机配合。对确定的康复救助项目,加强督查,确保规范运转、救助资金专款专用,力求康复服务个性化、精准化。
●拓展救助方式,服务体系实现“全覆盖”
现全市救助听障儿童人工耳蜗植入手术26例(每例救助近20万元),申报数量和成功率均列全省第一;拓展残疾儿童就学救助,自2017年1月起残疾儿童接受学前教育,每学期予以救助500元;已筹集34.5万元救助201名未成年残疾人就学;为800名残疾儿童发放“爱心礼包”;发放180万元救助600名贫困重度残疾少年儿童家庭康复护理;免费发放儿童轮椅150部和助视器等14类辅助器具137件。 (时报记者 吴芹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