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今年10月以来,欧美经济危机大有山雨欲来风满楼之势,使刚刚复苏的莆田出口鞋企又压上了沉沉的担子。我市不少出口鞋企负责人担心,欧美经济危机的持续蔓延将对鞋业出口产生不利的影响。
鞋业出口举步维艰
据莆田检验检疫局统计,今年1至9月,莆田辖区出口鞋类52154批、16.76亿美元,同比增长-3.9%和15%,其中出口欧盟7636批、2.26亿美元,同比增长-5.59%和7.06%;出口美国29755批、11.19亿美元, 同比增长-2.61%和18.61%。从数据不难看到,刨去成本和人民币升值等因素,企业的利润略显微薄。在莆田检验检疫局轻纺科工作人员看来,当前欧美经济危机对我市鞋业出口造成的影响,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第一,欧美国家深陷债务危机,导致当地居民消费能力萎缩,直接冲击了我市对欧美地区的出口贸易。第二,随着欧元、美元走弱,人民币升值,继续削弱了价格竞争优势,使部分欧美国家的订单转移到其他价格低地。第三,除了欧美客户退单的情况外,还出现了企业发货后部分客户因消费信心不足而拒收的情况,一些客人还拖欠货款,影响出口企业的正常收款,给企业带来一定的风险。
鞋企的“尴尬”境地
在生产成本大幅上涨、资源能源供给和环境承载力日益吃紧的形势下,导致鞋类产品出口成本日益增长。对于鞋业这类劳动密集型出口企业而言,如何调整出口战略、思路和做法,打破和调整传统出口市场是一道亟需解决的难题。曾几何时,我市鞋业出口企业面临着低端“被蚕食”,高端“上不去”的尴尬局面,尤其是低端加工制造业订单正在加速向外流失。议价能力低、利润微薄的外贸制造企业纷纷开始艰难地转向内销市场。此外,由于我市出口鞋类产品的价格优势正逐步丧去,欧美等客商已逐步考虑向越南、印尼等国转移订单。
2011年6月,福建省外经贸厅吴克副巡视员来莆田市调研鞋类出口基地时,不少企业代表纷纷反映当前鞋类出口的三大难题:用工缺口大,企业“用工荒”已成普遍性;生产成本上升,企业面临“零利润”或经营亏损的困境;银行贷款越来越难,企业遭遇融资瓶颈。以上种种都是当前鞋类出口企业遭遇的困难和共性问题。
企业需积极应对
我们的鞋企又将以怎样的姿态来迎接这一场危机和挑战呢?
在我市外贸出口主要对象中,占据前三位的分别是欧盟、美国和日本,这三者就占到出口总额的80%以上。尤其是欧美,如果危机继续在这些国家蔓延,将对我市鞋类出口产生极为不利的影响。“欧美经济危机对我市鞋企而言,刺激的不仅仅是神经”,莆田鞋业集团有限公司老总徐建华告诉记者,“由于欧美市场仍是莆田的主要出口阵地,尽管欧美深陷经济危机,但出口企业并不能因此而停止拓展欧美市场的步伐”。
莆田检验检疫局轻纺科李建峰科长表示,市场即战场,莆田鞋企要想成功迈过当前和今后一段严峻的日子,必须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政府部门要加快帮助鞋类产业转型升级,大胆使用新型材料,打造自主品牌,从粗放式生产转变为精品生产,提升产品附加值,抵消成本压力;出台鼓励政策,引导鞋类企业发展总部经济,避免鞋企外迁出现产业“空心化”;加强鞋类产业规划,与东南亚鞋类出口国形成产业差异化竞争;充分发挥行业协会和鞋类出口基地桥梁和纽带作用,促成出口鞋企形成价格联盟,避免形成互相压价形成恶性竞争;推行市场多元化战略,可以开辟新的市场,诸如东亚、中亚、中东等,以减少欧美市场萎缩所带来的不利影响。 (时报记者 林锦堂 通讯员 陈琳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