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是
天气预报:
翁万寿:发动乡亲筹资修路传美谈
【发布日期:2013-10-08】 【来源:本站】 【阅读:次】

图为翁万寿在工地上为即将硬化的村道平整

“致富不忘报桑梓,带头修建康庄道。”用这句话来形容翁万寿最贴切不过了,在荔城区北高镇东皋村方圆几里,只要提起翁万寿,几乎无人不知,群众都会翘起大拇指直夸他热心于家乡的公益事业和关心家乡发展建设,从2010年至今,短短的三年时间,翁万寿发动在外乡亲300多人次,筹款200多万元,先后为该村的4条村道进行硬化建设,总长6000多米,极大方便村民出行,受到众多村民的称赞。

翁万寿,1973年出生在北高镇东皋村一个普通的家庭,早年因为家庭条件不好,初中毕业后,从事过石匠、首饰加工等,无论干什么,他总是虚心请教,诚信做人,此后,随着首饰加工技艺的进步,他便在上海扎下,生意也越做越大,把原本小加工坊扩大成金行。成功后的翁万寿虽常年在外,但他心中始终挂念着家乡,总想着如何改变家乡贫穷的面貌,带领村民脱贫致富。
近日,记者前往东皋村采访,在该村通往美兰村之间的施工现场看到,工人正在给路面浇灌水泥,搅拌机不停“隆隆”的运转着,运沙石的车子来回穿梭着,场面十分火热。翁万寿和该村支书、老协会会长以及部分村民正忙着协助工人施工。“翁万寿带头修的第4条村道了,正在修的这条路是我们村通往邻村美兰村的村道,全长1公里,路幅宽约5米,总投资约90万,修这路的全部费用都是翁万寿集资的,所有的费用都是他在上海集资回来的,群众没有花一分钱,今后好了,两个村的村民互通往来就方便很多了。”该村老协会会长翁国海告诉记者。
当天,记者在施工现场找到翁万寿,他正拿着锄头,为即将硬化的村道进行平整,他说:“能够为家乡作点贡献,心里还是很高兴的,前年在一次回家办事时,看到这么多年了,家乡还是没有一条像样的路,于是和在外的一些乡亲合议修路,我的倡议得到很多在外乡亲的支持,大家纷纷出钱、出力,从第一条路开始硬化,每次大家都是踊跃捐款,让我心里很感动,通过前面的几次修路后,大家对我更加信任,于是,这次我们村和美兰村的部分村民要求我再带头修建一条水泥路,方便两个村的村民生产、生活,仅仅3天时间,就收到在外乡亲的捐资60多万。”俗话说:“修桥铺路,功德无量。”有了在外乡亲的踊跃支持,从此,翁万寿为家乡修路的善举一发不可收拾,一口气就修了4条村道,总长度6000多米。
为了让大家及时了解工程建设的进度和资金支出等具体情况,增加透明度,翁万寿还利用QQ、微博、微信等一些新媒体及时进行公布,让在外的乡亲,随时都可以了解家乡建设的变化,同时也接受大家的监督。“做到要公正,人家才相信了。每次及时公开,大家都可以马上看到,这次的道路多余了多少,多余了要为村里做点什么事情,不够了要怎么做。”翁万寿说。
“万寿确实不容易,为了家乡建设,他放下外面的生意,自掏腰包来回奔波着,他的这种奉献精神很让人值得学习,这样的人应该多出几个。lsquo;晴天一身尘,雨天两腿泥rsquo;这是原来我们村的真实写照,现在,只要站在我们村任何一个居高点,都可以看到村里水泥村道四通八达,一幅现代新农村的风貌就会展现在眼前,以前我们村要去美兰村,必须绕道,一趟路程约9公里,现在路通后,只有1000多米的距离了,原本这里没有路,只有羊肠小道,而且杂草丛生,根本无法通行,谁也没有想到现在可以有这么宽的水泥路,今后两个村的村民走亲访友、生产生活都方便了很多,这些都应该归功于万寿。”村民翁国瑞说道。
在记者采访过程中,该村老协会会长翁国海向记者透露了一个消息,原来临村的竹庄村现在也要求翁万寿再带头修一条互通的路,如果再修的话,那就是第5条了,到时候全村的道路基本都硬化了,宽敞的道路直通各家门口。据了解,翁万寿不仅放下手中的生意回家乡带头修路,每次修路他也是积极捐钱出力,还带头为村道架设路灯、为学校添置课桌椅等,他的种种义举在当地传为佳话。
“人生的道路需要我们自己去经过,家乡的道路需要大家共同去开拓,人生的路走对了,幸福一辈子;家乡的路开通了,享受几辈子。记得小时候父亲开小卖部,我承担着进货运输任务,每天早晨骑着够不着踏板的自行车,穿梭在乡村的小路,时光飞逝,但我犹记得当初进村道路上起伏着的岭,那时的我瘦瘦小小,想要独自将满载货物的自行车推上岭那是不可能的事,所以每次运货经过这里,总是在等着路人经过能帮我一把。有期盼总是会有结果的,进村的路终于在村书记翁金松的带领下进行了硬化,这条路给村民们带来了交通的便利,也拓宽了我们施展的空间,促进了全村经济的腾飞,让我明白了要致富先开路的道理。”翁万寿说,其能够为家乡硬化道路是2011年中秋回家过节时,与时任村主任翁金福在闲聊中动了念头,目前为止其先后用了三年的时间和精力,改变了三十多年尘土飞扬的乡村小道,让一方村民们充分感受到有路的幸福,让邻村也享受到交通的便利。
“起初小小的修路举动,激起了全民的爱心奉献,涌出了许多热心人士,带动了一批行善思想,促进了邻里和谐,增进了友谊,给村里带来了一片欢呼声,这是我起初没有想到的事。”采访中,翁万寿感慨道。 (时报记者 翁志鹏 文/图)

分享至:
打印】 【 关闭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