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们是一群普通的老人,因为共同的兴趣爱好而聚在一起,组建了乐器简陋、行头粗糙的小剧团,一翻细心地装扮后,他们粉墨登场,用最真实的情感、最朴素的乡音,演绎戏中人的悲欢离合,细数生活中的喜怒哀乐,随着锣鼓一声敲响,乐声骤起,现代小戏《计生妹征婚》正式演出,台上演员们娴熟的演技、精彩的内容不时赢得台下观众一阵阵雷鸣般的掌声。这是日前的一个傍晚,记者在凤凰山公园群众小舞台见到的一幕,原来这是阿炳文化大院的文艺宣传队正在这里演出,吸引了不少市民驻足观看。
阿炳文化大院是由曾金炳发起,与一些爱好相同的退休老人一起组建的,现有成员近20人,其中最大的年龄72岁,最小的也已经50多岁。今年72岁高龄的曾金炳是常太镇溪南村人,因为从小家境贫穷,小学还没毕业就拜师学艺,担起养家糊口的重担,但头脑灵活的他不甘落后,趁着改革开放的春风,下海自己创业,并取得了不小的成绩,成为当时先富起来的“名人”。阿炳说,随着自己的年龄不断增高,孩子也渐渐成人,并各自成家立业,其与老伴在家安度晚年,在家闲着也是闲着,因为喜欢文艺,于是产生了组建文化大院的念头,2007年其与一些同样爱好文艺的老人开始着手组建文化大院,为了让大家有个固定的活动场所,其把位于市区的房子腾出来,还自掏腰包购买各种乐器、道具等。记者在该文化大院看到,该大院为两层民房结构,面积近200平方米,一楼为活动区,二楼则为阿炳与家人的生活区,活动区设有图书室、棋牌室、舞蹈池等。一位阿炳的老街坊告诉记者,目前在市区的房子是供不应求,房租也是一涨再涨,但阿炳为了办好文化大院,硬是把自家的房子免费腾出,每个月至少减少好几千元的手收入,这种精神很值得大家学习。家住筱塘社区的郑雪芳,也是该文化大院的成员之一,同时还是文艺宣传队的负责人之一,她告诉记者,自其从市食用菌有限公司退休后,因为热爱莆仙戏这一古老戏曲的表演,加上其年轻时当过莆仙戏演员,具有一定的功底,加入了该文艺宣传队,通过与大家平时一起演出,不但让其晚年的文化生活变的更丰富多彩,也让身子骨越来越硬朗,心态也变年轻了。“为了支持阿炳办好文化大院,他的妻子陈秀金可以说是功不可没,不但任劳任怨,还主动承担起后勤工作,为大家烧水供茶和打扫卫生等”。郑雪芳如是说。
“随着社会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现在很多如:结婚、祝寿、乔迁、宫庙庆典等民俗活动,都会邀请我们过去表演增加气氛,不过我们还是依然坚持每周挤出时间自己排练一次,并在凤凰山公园的群众小舞台为市民无偿表演不少于两次,增加市民平时的文化娱乐生活”。阿炳告诉记者。
据了解,阿炳文化大院自2007年组建以来,还经常参加各级各部门组织的文化“三下乡”等活动,“乡土演员”将内容多样、健康向上的“乡土节目”搬上舞台,通过自编自演的现代剧、古装剧、三句半等形式,将党和政府的致富方针、优惠政策、平安建设等内容融入其中,寓教于乐,深受观众的欢迎,并取得了良好的宣传效果。(时报记者 翁志鹏 文/图)